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赫鲁晓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3 道试题
1 . 1948年南斯拉夫被开除出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后,与苏联和东欧国家断绝了外交关系,走上社会主义自治道路。1963年8月,赫鲁晓夫赴南访问并发表演说,指出“南斯拉夫是一个‘先进的’社会主义国家”。这表明赫鲁晓夫
A.决心摒弃斯大林体制进行经济改革
B.开始探索新的建设道路与美争霸
C.承认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可以多元化
D.希望借此重新建立社会主义阵营
2 . 1955年,苏共在《关于修改农业计划工作的办法》中规定:减少给农庄农场的计划指标,只下达农产品采购量一项指标,其他生产计划均由农庄农场根据农产品采购任务与自己的内部需要来确定。此规定
A.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表明苏联农业转向了市场经济
C.有利于扩大农业经营的自主权
D.体现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盲动性
2019-05-21更新 | 86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林口县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8-19高一·全国·假期作业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3 . 下图为反映苏联某个时期改革的漫画,对图片信息最精确的理解是

A.改革直接导致了苏联解体
B.改革存在弊端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C.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方面
D.改革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创造条件
2019-05-18更新 | 86次组卷 | 2卷引用:人教版高一历史暑假作业:作业10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1962年苏联学者利别尔曼建议,用利润、奖金、价格、货币等手段来刺激企业的生产,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在赫鲁晓夫的倡导下,围绕此建议展开了学术讨论。这一讨论
A.主张恢复新经济政策
B.使苏联经济进入市场轨道
C.动摇了公有制的地位
D.促进了苏联经济体制改革
2019-04-28更新 | 747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东省郓城一中等学校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如图为1954-1963年苏联玉米种植面积和玉米产量统计图,赫鲁晓夫农业改革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
B.利用了自然环境因素
C.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
D.是新经济体制的体现
6 . 赫鲁晓夫在全国设105个经济行政区,把以部门为主的条条管理改为以地区为中心的块块管理。但是他的改革没有解决老问题,又带来了泛滥的新问题。后来105个小经济区被合并为47个,部分经济权力又被中央收回,改革转了一圈又回到原地。这体现了赫鲁晓夫改革的
A.盲目性
B.创新性
C.普遍性
D.分散性
2019-03-16更新 | 98次组卷 | 2卷引用:2019年5月13日 《每日一题》人教必修2——赫鲁晓夫改革(二)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赫鲁晓夫认为斯大林时代的房子过于奢侈,花瓶式建筑华而不实。为了实现“1980年每户家庭都能在属于自己的住宅里迎接共产主义的到来”的目标,在赫鲁晓夫倡导下,苏联全国各地建造了一大批高度低、成本省、不带“装饰物”、15天即可建成的装配式房屋。这一做法
A.用经济管理取代行政命令
B.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生
C.推动苏联的经济高速发展
D.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赫鲁晓夫继承了一份可怕的遗产。“越来越贫困的、实际上半崩溃的农村、技术上落后的工业、最尖锐的住房短缺、居民生活的低水平。”为此,他的农业改革措施是
A.用经济管理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
B.组织个体农民,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
C.收购制代替产品义务交售制
D.建立家庭农场,承认市场的调节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1953年苏联农庄向国家和合作社出售种植业和畜牧业的收入为4亿卢布,1960年为16亿卢布,即在产品量增长0.6倍的情况下,收入增加2倍以上。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
A.斯大林模式遭到了彻底否定
B.对农业政策进行了调整
C.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大力推进
D.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2018-10-02更新 | 46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1961年的苏共二十二大,宣布苏联要在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为此,工业产品在第一个十年要增长1.5倍,第二个十年增长不少于5倍;农产品总产量第一个十年要增加1.5倍,第二个十年增加2.5倍。这反映了
A.斯大林体制的弊病有一定改进
B.工农业不平衡局面有一定的改善
C.赫鲁晓夫的冒进思想达到高峰
D.冷战局势推动苏联经济发展加快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