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赫鲁晓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这一措施旨在
A.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C.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2019-08-22更新 | 6490次组卷 | 100卷引用:河南省漯河市第四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1950年到1953年赫鲁晓夫三次在莫斯科附近试验种植玉米获得成功,他萌发了大量种植玉米的念头,60年代苏联出现大规模推行玉米运动。苏联能够大规模推行玉米运动的原因是
A.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B.赫鲁晓夫想解决苏联的粮食问题
C.赫鲁晓夫试验成功的刺激
D.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出现严重失误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1961年的苏共二十二大,宣布苏联要在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为此,工业产品在第一个十年要增长1.5倍,第二个十年增长不少于5倍;农产品总产量第一个十年要增加1.5倍,第二个十年增加2.5倍。这反映了
A.斯大林体制的弊病有一定改进
B.工农业不平衡局面有一定的改善
C.赫鲁晓夫的冒进思想达到高峰
D.冷战局势推动苏联经济发展加快
4 . 赫鲁晓夫说:“自行编制计划的制度,对于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来说是争取巩固集体农庄经济的强有力手段。他能够从单位面积上获得最高产量出发进行安排。”这表明赫鲁晓夫想通过改革。
A.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提高粮食价格增加农民收入
C.巩固斯大林体制的地位D.推动荒地开垦增加粮食产量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俄共领导人久加诺夫总结说,(苏共)垄断了资源和经济利益,使得社会经济生活缺乏活力,大量资源被用于军事工业,人民生活得不到改善,对苏共的不满日益增加。而在苏联这样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往往会把对既得利益集团腐败专制的不满情绪转化为民族矛盾,一旦累积到不可调和的程度就将导致民族动乱、国家分裂。他的这些言论
A.深刻地揭露斯大林体制的严重弊端
B.促成戈尔巴乔夫“加速发展战略”的实施
C.导致苏共威信下降,引发思想混乱
D.严重助长了苏联国内的民族分离主义倾向
2016-11-27更新 | 487次组卷 | 2卷引用:2014届江苏省扬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