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赫鲁晓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图为苏联1965—1989年原油年产量和年消费量。据此可知(     

A.计划经济弊端开始显露B.国际油价起伏动荡
C.世界经济危机逐步加深D.苏联经济发展趋缓
2023-08-04更新 | 211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有人在评述苏联改革时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就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经济改革失败的原因,从实质上来讲都是由于
A.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B.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C.把重点放在农业改革上D.把重点放在重工业改革上
2020-08-04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2019-2020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都对苏联落后的农业进行了改革:赫鲁晓夫用收购制代替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勃列日涅夫扩大集体农庄自主权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这些改革
A.重点在事关民生的农业领域B.试图改变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C.改变了苏联农业落后的面貌D.从根本上突破了斯大林模式
4 . 下表是赫鲁晓夫经济改革中的相关内容。由此可推断赫鲁晓夫的改革
A.包含着合理的因素B.积极作用占主要方面
C.有潜伏的失败危险D.更加侧重工业的革新
2020-07-08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市2020届高三第四次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赫鲁晓夫曾试验和推广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中的机械化小组实行包工包产制度,出现过三种形式:综合机械化生产队,一般规模不大;在综合机械化生产队中又分若干个机械化小组;农机手家庭承包。这一措施
A.提升了苏联农业的机械化水平B.改变了农村的所有制成分
C.有利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D.继承并发展了新经济政策
6 . 下表为苏联1965—1975年农业发展的部分数据
灌溉土地面积(万公顷)农业总产值(亿元)农民月工资(卢布)
196598088353
197516601228120

苏联这一阶段农业的发展得益于
A.改革一定程度提高了农民积极性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C.美苏争霸中苏联占据了优势地位D.农业集体化进一步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53年9月,苏共中央决定,将义务交售的畜禽产品的采购价提高6.4倍,奶类产品提高1倍,土豆提高1—5倍。1954年6月,废除谷物义务交售制。这些措施旨在
A.加强对重工业的投资B.废除计划经济体制
C.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D.实行新经济政策
8 . 1965—1979年间苏联集体农庄庄员家庭收支构成(%)
1965197019751979
家庭总收入100100100100
集体农庄的收入39.64043.543.7
个人副业收入36.531.925.426.9
家庭总支出100100100100
购买实物、衣物58.955.147.950.3
社会文化与生活服务(教育、医疗)14.015.016.014.5

下列对苏联经济解释合理的是
A.庄员生活总体维持在较低的水平
B.集体农庄的收入总量在稳步上升
C.教育医疗比重说明社保体系完善
D.能购买商品说明不再是计划经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赫鲁晓夫在许多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都因地制宜地建立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主要有三种形式:承包到队的综合机械化生产队;承包到组的机械化小组;承包到家的农机手家庭承包。这一措施
A.改变了原有经济结构
B.废除了斯大林模式
C.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D.为中国的农村改革提供模式
2019-06-18更新 | 290次组卷 | 19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苏联出现了一次地名更改风潮,斯大林时代很多以人名命名的城市都更改了名称,如莫洛托夫(斯大林领导班子成员)市恢复旧称彼尔姆,伏罗希洛夫(斯大林时代的军界首脑)格勒恢复旧称卢甘斯克,斯大林格勒则改名伏尔加格勒。苏联这次地名更改风潮
A.反映了苏联在文化上回归传统的倾向
B.与当时政治气候的变动密切相关
C.是在对斯大林体制的弊端进行改革
D.强化了中央政府对加盟共和国的控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