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赫鲁晓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20世纪70年代至今,《赫鲁晓夫回忆录》多次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由此可知,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       
A.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B.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
C.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D.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
2023-08-16更新 | 541次组卷 | 56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沼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的主要含义是指他(       
A.未改变农业发展落后的局面B.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C.一味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D.没有突破旧有的经济发展模式
3 . 以下是四幅前苏联不同时期的宣传画。按画中主题体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④③B.②①③④C.②①④③D.③②①④
4 . 苏联的经济建设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其共同点是
A.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B.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协调发展
C.重视市场在经济中的调节作用
D.加大农业投入,给予企业自主权
2020-08-18更新 | 16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世纪以来,各国经济体制在不断创新与调整,有成功也有失败。但在全球化不断增强的趋势下,人类终将要共同面向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54年3月2日,苏共中央委员会发表了《关于进一步增加全国谷物生产和开垦生荒地的决议》。从该决议开始,苏联国家在赫鲁晓夫领导下掀起了大规模的开垦土地运动。在1954—1958年间,苏联共计开垦土地4000万公顷……1956年获得丰收。……但是好景不长,新开垦的土地出现了问题。由于垦荒区地处边陲,人烟稀少,无法种植其他经济作物,不能使人们长期定居,而且开垦需要长期的人力、财力、物力。开垦荒地也破坏了当地原来的生态环境,风沙侵蚀日益严重,所以这种垦荒运动所获得的成果很难继续真正巩固下去。

——人教社历史必修2《历史材料与解析》


(1)阅读材料,说说你如何评价赫鲁晓夫经济改革中开垦荒地,扩大谷物生产这项措施?结合所学,分析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

1987年,一位领导人为希望集团刘永好四兄弟的企业题词:“中国的经济振兴寄希望于社会主义企业家。”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凡是非公有制经济越发达的地方,市场发育就越快,市场机制就越活,综合实力就越强,老百姓日子就越好过,经济体制就越成熟,社会就越稳定。……多种所有制结构,有助于各类市场主体的强点和弱点互补,并使各自的强点强化,弱点弱化,使社会主义经济得以更顺利地发展。

——《非公经济:从临渊履冰到理直气壮》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简述党的“十五大”指出非公有制经济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怎样的关系。并说明非公有制经济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3)结合所学,简述亚太经合组织成立的意义?面对当今经济区域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依据亚太经合组织会标所蕴含的信息,请说说亚太地区应怎样共同面对未来。
6 . 20世纪60年代,有人把赫鲁晓夫改革说成是“违背马克思列宁主义所指出的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的。21世纪初,有人把赫鲁晓夫改革视为‘旧后苏联解体、苏共垮台掘了关键性的第一锄”。当今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未取得成功,但它在苏联改革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仍有不少方面应加以肯定”。上述材料说明
A.这些评价都有一定的道理B.历史评价没有客观标准
C.历史评价受时代影响较大D.历史评价受史实的影响
2019-12-24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18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7 . 《赫鲁晓夫——同时代人的回忆》一书中写道:赫鲁晓夫在改革过程中,往往是一只脚向民主迈进,另一只脚却陷入了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的泥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把握住战后时代转换的新契机改革成功
B.并未彻底改变原有体制的弊端
C.改革以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
D.解决了地方和企业的自主权
2019-08-02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就其实质而言,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失败的相同原因是
A.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
B.没有突破原有的经济体制
C.重点放在农业
D.重点放在重工业
9 . 下图漫画名为《厨房辩论》。在莫斯科举行的美国国家博览会的开幕式上,赫鲁晓夫和尼克松之间展开一场关于东西方意识形态和核战争的辩论,因辩论是在厨房用具展台前进行,故称“厨房辩论”。该漫画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A.苏联的经济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B.美国深陷越南战争实力削弱
C.美苏意识形态的对立得以消除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2019-05-14更新 | 225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北京市东城区2019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10 . 以下史实和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结论
A17世纪,荷兰海上贸易繁荣,建立了大量商业公司,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荷兰已成为世界工业生产的中心
B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颁布了《全国工业复兴法》和《社会保障法》表明资本主义国家彻底放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C1953年苏联全部农用动力中,机械动力所占比重已达91.7%,畜力所占比重已降至8.3%赫鲁晓夫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D20世纪70年代,西欧和日本经济实力大大增强美国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动摇

A.A
B.B
C.C
D.D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