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赫鲁晓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53—1963年苏联社会总产值变化表(年均增长率/%)
年份1953—19561956—19591959—196219621963
年均增长率/%11.18.96.96.05.0
上表所示内容可以说明当时苏联(     
A.经济政策的实施具有连续性B.地方经济自主权尚未扩大
C.经济改革未能达到预期目的D.公有制经济主导地位削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52年,苏联政府发布《关于再次降低粮食制品国家零售价格》的文件,决定将面包、肉食品、奶油、糖等物资实施第五次降价。民众发现,比较便宜的商品在降价后从商店里完全消失了,而贵的商品却比先前更贵。这反映当时的苏联(     
A.农庄的自主性不断下降B.改革注入某些市场因素
C.农民反对义务交售制度D.农业与轻工业仍然滞后
3 . 下图是1956-1990年苏联国民收入和工业总产值增长率示意图,从中可以得的历史结论是
A.苏联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B.苏联改革加剧了世界局势紧张
C.赫鲁晓夫改革促进国民收入迅速发展D.勃列日涅夫改革推动工业总产值提高
4 . 赫鲁晓夫执政后,从1956年起,改变了过去集体农庄只能在年终发放报酬的办法,改为每月发给农民一定的款项。从1957年起,农庄开始逐步取消实物报酬的形式并推行货币形式的报酬,到1960年,货币在苏联农庄庄员报酬中的比重已提高到62%。这说明改革
A.注入了某些市场经济成分B.建立起了计划经济体制
C.改变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D.打破了斯大林模式束缚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53年,赫鲁晓夫指出:“由于任务所包含的项目多,数量又太大,下面就必然要制作一大堆各式各样的报告……每一个集体农庄在一年中要向区农业机关上交约有一万个项目的报告材料。和战前相比比,集体农庄报告中的项目几乎增加了七倍.”由此可知,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试图
A.扩大集体农庄的自主B.增加农业播种面积
C.鼓励农民走集体化道路D.完善计划经济体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62年9月,利别尔曼在苏共中央机关报《真理报》上发表了《计划·利润·奖金》,文章建议利用利润、奖金等经济手段推动企业的生产发展;国家下达企业的生产计划只限于产品数量和交货期限两个指标,其余完全由企业自定。这一文章的发表
A.表明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开始被打破B.表明扩大企业自主权已为苏共中央所认可
C.推动了苏联建立市场经济体制D.推动了赫鲁晓夫在全国推广玉米种植
7 . 《 苏联政治内幕:知情者的见证》指出:“ 赫鲁晓夫揭露的、批判的并力图战而胜之的是斯大林,而不是斯大林主义。也许,他真诚地相信只要揭露斯大林,他就解决了使社会从过去的极权主义桎梏中解放出来的全部问题。”作者意在
A.揭露斯大林体制的弊端B.批判斯大林的极权统治
C.指出赫鲁晓夫改革的局限D.探讨苏联解体的历史根源
8 . 1954年8月,苏联部长会议通过决议,开始扩大企业领导的权利,国家对企业的指令性指标减少52%;运用物质利益原则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这些措施
A.确立了在美苏争霸中的优势
B.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C.影响了中苏关系的基本走向
D.改变了所有制结构
9 . 下图是20世纪苏联推广玉米种植,提高粮食产量的一幅宣传画。该作品反映了当时的苏联
A.农业领域的改革刻不容缓B.集体农庄的自主权有所扩大
C.农业经济的发展超越实际D.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得以提高
10 . 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这一措施旨在
A.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C.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2019-08-22更新 | 6461次组卷 | 100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8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