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赫鲁晓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53年至1980年,苏联农业发展受到国内政策影响出现了一定变化。下列能够反映这一时期变化状况的折线图是
A.B.
C.D.
2021-12-17更新 | 430次组卷 | 8卷引用:新疆叶城县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历史试题
2 . 下图是1956-1990年苏联国民收入和工业总产值增长率示意图,从中可以得的历史结论是
A.苏联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B.苏联改革加剧了世界局势紧张
C.赫鲁晓夫改革促进国民收入迅速发展D.勃列日涅夫改革推动工业总产值提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在其颁布的1959年至1965年的七年计划中,农业投资在总投资中的比重达到了33%左右,而苏联最初的几个五年计划,农业和轻工业的投资加在一起也只有15%。由此可见,赫鲁晓夫意在
A.集中力量进行农村的建设B.纠正以往经济发展模式弊端
C.全面放弃优先发展重工业D.不断提高当时农民生活水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59—1965年苏共国民经济七年发展规划规定,1959-1963年农产品的年均增长速度应为8%,而实际上前4年的年均增长速度为1.7%,1963年则为负增长,按价值计算的总产量低于1958年的水平。这说明,当时苏联
A.经济改革的重点开始转向农业B.削弱了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
C.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D.推行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54-1960 年间,苏联全国的粮产量增长了 50%以上,到 60 年代初,呈现下降趋势,到 1964 年,苏联不得不从国外进口粮食。 这说明赫鲁晓夫改革(        )
A.没有根本改变农业落后状况B.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C.农轻重各产业发展不平衡D.改变了苏联原有经济结构
6 . 赫鲁晓夫在上台之初说:“我们共产党员……好像是布道的神甫,许诺说天上有个天国,可眼下却没有土豆吃。……我们又不是神甫,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应当在地面上给予这种幸福。”对这段话理解错误的是(   
A.赫鲁晓夫批评斯大林经济体制存在的一些弊端
B.反映农业集体化的消极影响日益明显
C.赫鲁晓夫决定全盘否定斯大林体制,对苏联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D.表明赫鲁晓夫试图改变苏联农业的落后状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
A.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B.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
C.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2018-06-09更新 | 6366次组卷 | 85卷引用:新疆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苏共中央全会的一次决议中记载:“采取措施大大地扩大应当归加盟共和国部长会议处理的、与完成全联盟和加盟共和国计划有关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问题的范围,其中包括基本建设、物资技术供应、劳动生产率、成本、产品销售和拨款等问题;保证进一步扩大各部、部属总局、劳动者代表苏维埃和经济企业的权力;消除多余的重叠的环节,即精简管理机关。”材料反映苏共中央此举目的是(  )
A.消除在经济领导方面的过分集中B.开始恢复部门管理体制
C.突破斯大林体制实施指导性计划D.实现市场对经济的调节
10 . 有人把20世纪50年代苏联某领导人进行的改革喻为试图“两步跨越鸿沟”,也有人把另一位苏联领导人进行的改革比作“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这里谈到的两位领导人分别是
A.斯大林、赫鲁晓夫B.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
C.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D.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