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类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1 道试题
1 . 学者黄仁宇曾提到“《南京条约》的苛刻待遇,满汉官僚都能接受。倒是内中提及今后双方文书要用平等语气往来……反而使他们不安”。满汉官僚的不安最可能是因为(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外交礼仪变化将冲击传统政治制度
C.清朝被迫从闭关锁国走向对外开放D.被迫接受西方近代的民族国家观念
2024-02-08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普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秦统一中国开始,每一个朝代都有它的建立与灭亡,即“初”与“末”。但是,如果我们进一步去读历史,就会发现,在中国历史上有三个朝代,不仅有“末”,还有一个时段被定义为“晚”,这三个时段即晚唐、晚明和晚清,都尚有数十年时间的延续。一般被称,为“晚”的时代,虽然出现颓势,但是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却十分繁荣,一般都具有社会变迁的特点。

——摘编自商传《晚明社会转型的历史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关于朝代晚期的观点。(说明:可对该学者整体或部分观点表示赞同、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023-11-24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东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基于近代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基本事实,在中国近代史教材的编写和讲授中,强调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着重讲述政治史,这无疑是必要的和正确的,不如此,就不足以反映基本的历史实际,不足以体现历史与时代精神的统一。然而,也无可讳言,在正确地强调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同时,却对中国近代社会其他方面的情况反映不够,因此,也就不能很好地反映历史的多样性和社会生活的复杂性。比如,在强调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的时候,往往忽略了社会经济生活和思想文化斗争;在强调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压迫的时候,往往忽略了诸如人口流动、自然灾荒、城镇乡村、风俗习惯等社会问题;在强调变革与革命以及人民群众巨大作用的时候,往往忽略了统治阶级和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和斗争,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政局变化等等。而这些社会问题,特别是经济和思想文化问题,都与近代中国的政治、军事斗争,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发展、新陈代谢,息息相关。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以来,在西方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直接冲击下,“中华民族”这一概念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与指向,成为影响至今的话语表述。从该词发端至今,其内涵释义经历了多次再生。

“汉族”指向1905年,梁启超在《历史上中华民族之观察》中提到“中华民族”这一概念,“即普通俗称所谓汉族者”。
“五族”指向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之际提到:“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日民族之统一。”
“国族”指向孙中山在《民族主义》中阐述道:“我说民族就是国族,何以在中国是适当,在外国便不适当呢?因为中国自秦汉而后,都是一个民族造成一个国家”。
“民族”指向1937年,中国共产党在《我们对于民族统一纲领的意见》中就明确了“凡是中华民国领土范围内的所有民族都是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文中,首次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华民族”概念的观点。
“宗族”指向1939年,顾颉刚发表《中华民族是一个》一文,明确指出,在中国只有一个“中华民族”,“五族”不应称作”民族”,而应称作“宗族”。之所以称“五族”为“民族”,本身就是帝国主义瓦解和分化中国的阴谋。
从材料中任选一个角度,对其民族观进行解读,并运用中国近代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解读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21年,中共一大提出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次年,中共二大提出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的最低纲领。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B.摆脱了共产国际的影响
C.对国情的认识更加深刻D.主张与国民党开展合作
6 . 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家庭、家训和家风。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人往往通过家训把自己及前辈的社会生活经验传授给子孙后代。有些家训在后世流传甚广,如周公、孔子留下的口头家训,北齐颜之推撰写的《颜氏家训》,还有唐太宗的《帝范》等。古代家训的内容主要有修身、治家、睦亲、处世、教学、婚姻、择业和仕宦八大类。其中,修身部分所占比重较大。家训实施的主要方法是对家庭成员进行规劝、诱导,但有时对违反家训者也会采取相应的处罚,如张榜公布其不良行为,宣布其为不孝、不贞,或者罚跪、鞭笤、禁食等。

——摘编自徐秀丽《中国古代家训通论》

材料二   延安时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成为红色家风建设的实践主体。朱德在给家人的信中写道:“我对革命尽责,对家庭感情较薄亦是常情,望你谅之。”毛泽东也曾向其表兄说明:“我们的党专为国家民族劳苦民众做事,牺牲个人私利,故人人平等,并无薪水。”在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一封封家书家信中,无产阶级革命党人的革命信念、生活信仰、道德情操体现得淋漓尽致。

——摘编自魏继昆、崔保峰《延安时期中共领袖红色家风建设研究》等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家训的特点并说明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共产党领袖红色家风的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红色家风的意义。
2023-10-07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S7高质量发展联盟2024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近代欧洲教育】

材料一 英国从封建时代开始,教育就被视为贵族和僧侣的一种特权,教育的领导与管理均为教会所控制……英国工业革命并非得助于正规学校教育,而是依赖落后的师徒制以及由热心人士开办的民间教育机构如讲习所、讲习会等。工业革命后很长时间里仍是如此。由于忽视发展学校教育尤其是初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英国失去了发展的后劲。在面临各国竞争的情况下,英国不得不比较各国成功的方法,其发现欧洲大陆的成功很显然是因为设立了效率高的学校和进行了技术训练。因此,政府着手兴办初等教育,但保守势力以种种借口加以阻扰,直至 1833年第一次通过教育补助基金法案,1870年颁布《初等教育法》,但为时已晚。

材料二1806 年耶拿战役大败后,哲学家费希特在《告德国民众书》中提出教育领先,通过教育革新来复兴德意志民族,恢复民族的创造精神。1808年洪堡被任命为普鲁士国民教育署长,在短短18个月内,他按照新人文主义精神进行改革。在初等教育方面,减少宗教神学课,增加实用学科,实行直观教学,改进师范教育。在中等教育方面,削减古典学科的内容,扩大了普通基础学科的教学,并对教师进行严格选择。在高等教育方面,洪堡把着眼点放在高深的专门知识的研讨和科学学术水平的提高上,使德国的大学成了哲学、科学和学术的中心。他在任期间对教育确定的发展方向,历经一世纪之久,除去极少量的修改之外,始终保持未变,并且对欧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9世纪最后三十年,德国建立了现代化工业体系,成为世界强国。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任钟印、周采《论教育在近代各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根据材料并结合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和普鲁士教育发展的差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英国和普鲁士不同教育发展道路的影响。
2023-10-02更新 | 38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广州市第六中学、佛山市第一中学、中山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16世纪以来,整个世界逐渐融为一体,海洋实力的提升、海洋利益的争夺和海洋秩序的塑造也日渐成为西方强国的主要战略指向。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海洋战略实质都是以开辟新航路和新土地为先导,通过对海外资源和财富进行暴力掠夺以及对海外领土实施殖民统治,实现了其成为世界性海洋强国的远景规划。英国作为一个纯粹的海洋国家,将海权视为国家兴衰的核心,在战略上既合理地发挥了其环境的优势,又充分与自身的国内基础相契合,从而在海洋时代成为世界体系的霸主。同时,作为陆地文明居于主导的国家,法国与俄国也将海洋崛起视作国家战略的关键目标,并长期拥有着强大的地区影响力。

——摘编自刘笑阳《海洋强国战略研究》

材料二   中国虽然是陆海复合国家,但政治中心在元朝以前,长期滞留于黄河中上游地区,元代以后,才移到东部(南京—北京)。独特的地缘政治环境,加上中国传统的塞防思想,造成历代统治者对海防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两次鸦片战争后,李鸿章根据西方海洋战略理论,提出了海疆自守策略:“唯有分别缓急,择尤为紧要之处,如直隶之大沽、北塘、山海关一带,系京畿门户,是为最要。江苏吴淞至江阴一带,系长江门户,是为次要。盖京畿为天下根本,长江为财赋奥区,但能守此最要、次要地方,其余各省海口边境略为布置,即有挫失,于大局尚无甚碍。”这标志着清政府开始了由原来单一“坚船利器”海防观念向全方位的海防观念转变,由原来被动的防御战略向主动的海防战略转变。从1880年起的十余年里,在李鸿章筹划下先后兴建了大沽、旅顺、威海等海军基地。中法战争后,各地督抚亦纷纷陈奏,掀起了海疆防御的大讨论。张之洞提出要设立北洋、南洋、闽洋、粤洋四大海军;李鸿章认为“选将储才之法,尤为至要至急”,为此要多办学堂来鼓励有识之士学习海军,并提倡去国外留学。自此以后,清政府开始明确将加强海防确立为国家安全体系的重中之重。

——摘编自郭渊《海疆危机与近代中国的国家构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以来西方大国重视建设海洋强国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政府海权观念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今天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认识。
2023-09-07更新 | 207次组卷 | 7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第六十五中学2024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历程和铸就的世纪伟业,人们不难得出一个重要结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史就是一部创新史,是一部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创造出众多的新事物和历史奇迹,在不断的创新中开辟着通向胜利的道路,取得革命建设的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

——摘自庞元正《中国共产党百年史是一部创新史》


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选择其中一个“新事物或历史奇迹”,提出一个主题,结合具体史实加以阐述并说明其创新之处。(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阐述充分,表达清晰)
2023-09-03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02年,梁启超大声疾呼,“史界革命不起,悠悠万事,惟此为大”,学问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     
A.营造戊戌变法的舆论氛围B.培植国民意识和近代国家观念
C.为维新变法提供理论依据D.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