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类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统计,1922年中共二大时工人党员21名,占195名党员总数的10.7%,到192611月工人党员占比已达60%。但是,此后的革命形势发生变化。随着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到农村,大批农民入党,使党的阶级构成发生变化。据统计,19286月全党党员发展到130194人,其中工人成分占10.9%,农民成分占76.6%1929年,工人党员占比降为7%19307月降为5.5%19309月又降至1.6%

——摘编自《中华文摘》文章《中共党员86年之交》

材料二   1953年,在636.9万名中共党员中,工矿企业的工人党员从1950年的32万余人增加到66.6万余人。到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员队伍构成中的工人人数持续增加。截至2011年年底,从党员的职业来看,工人为704.7万名,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为699.9万名,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为1925万名,离退休人员为1518.2万名。同时,党组织逐步吸收新出现的社会各阶层中的先进分子,如私营企业主。

——摘编自李贺林《新时期党员队伍组成结构变化的主要趋势》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26~1930年中国共产党党员结构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党员结构变化的主要趋势及意义。
2022-11-27更新 | 56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2023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书院分布地区统计表(部分)



——摘编自邓洪波《中国书院制度研究》

材料二   清代同光年间,书院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各地多新设学堂、新设书院、改革书院。1890年,张之洞创办两湖书院,除了开设传统的经学、史学之外,还开设化学、博物和兵操等。1896—1898年间,湖南省至少有39所书院进行了形式多样的改革。湖南巡抚陈宏谋拨出专款重修岳麓书院,规定书院要学习实学,学生每月参加两次考试,考试侧重与当时政治有关的题目。1901年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颁布诏书,规定所有书院都改为学堂,并规定统一的学堂学制章程,至此,书院走完了一千多年的历史。

——摘编自谢丰《从书院到学堂的三重变化》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书院发展的各个阶段并概括中国古代书院发展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书院发展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书院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01年清政府将书院改制为学堂的原因。
2022-05-27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乾隆五年颁布的《大清律例》规定,凡国人在蕃托故不归,复偷漏私回者,一经拿获,即行正法。1893年,清廷谕令“嗣后良善商民,无论在洋久暂、婚娶生息,概准由使臣领事馆给予护照。任其回国,治生置业,并听随时经商出洋,毋得仍前籍端讹索”。这一变化反映了晚清时期
A.中国社会的转型B.宗藩体系的瓦解
C.海外移民成主流D.政治民主化趋势
2022-01-31更新 | 77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近代以来,民族主义受到全世界不同制度的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普遍接受和信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族主义直到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开始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力时,才呈现其近代的形式。启蒙思想家们把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结合在一起,提出了系统的民族主义思想,批判君主专制毫不考虑民族和国家的利益,剥夺了民众的自由和平等,否认君主是民族和国家的象征,指出只有当臣民成为公民,民族共同体才会存在,祖国才会存在。在启蒙思想指导下,法国大革命爆发,标志着法国民族主义的形成。尔后的拿破仑战争,不仅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还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但是在19世纪后半世纪,它变得愈来愈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

——摘编自杨宁一《世界历史视野中的民族主义》

材料二 在冷战结束后不久,民族主义并没有如一些人预期的重要性下降,相反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一方面冷战结束后,全球化加速。在世界范围内,不同民族与国家之间接触空前频繁,国际贸易、资本、劳务、技术等市场已经把全球社会联为一体。但另ー方面冷战时期被压抑的民族问题暴露出来,尤其是在苏联、东欧地区,一些在高压政策下长期得不到解决的民族主义诉求,由于苏东剧变造成的失控和动荡,一下子释放出来,民族分离主义活跃。与此同时,以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等为表现的民族主义纷纷出现。很显然,这两种背道而驰的趋势势必给21世纪世界带来更多的纷争和冲突。

——摘编自《20世纪的民族主义》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末民族主义形成的背景。说明19世纪前后半个世纪民族主义的发展变化。
(2)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这两种背道而驰的趋势(经济全球化和极端民族主义势必给21世纪世界带来更多的纷争和冲突”。
2021-12-18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材料 下列图表出自美国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所著《变化中的世界秩序》一书。图表曲线描述了1500年至2000年世界上主要国家的国力发展的相对趋势(以10为最高值的相对值比较)。其中为中国,为荷兰,为英国,为美国,为俄国,为奥斯曼土耳其。图标中的柱状阴影是不同历史时期的战争频次。



请仔细观察图表,针对图表中描述的历史现象及其背后的历史逻辑,提出观点,阐述论证。(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1-05-18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银川一中等17校2021届高三5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自夏朝以来,就有了庠、序、校和学等教育机关。“学在官府”,只有奴隶主子弟能入学校学习,而劳动人民子弟只能在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跟长辈学习一些为人之道和生产劳动的知识与技能。但到了孔子的时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都在下移,这就为私人办学提供了机会。孔子在创办私学的职业生涯中,其弟子来自鲁、齐、晋、宋、陈、蔡、秦、楚等不同国度,吸收了被中原人视为“蛮夷之邦”的楚国人公孙龙和秦商入学,孔子弟子中有来自贵族阶层的南官敬叔、司马牛、孟懿子,但更多的是来自平民家庭的颜回、曾参、闵子骞、仲弓、子路、子张、子夏、公冶长、子贡等。

——据《中国古代教育史》

材料二:古代儿童启蒙读本有这样的内容:“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据《中国古代教育研究》

材料三:“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这是我国古代教育的真实写照。这一情况在19世纪60年代因新式学堂的出现有所改观,当时的学校开设有外语翻译、轮船驾驶、天文、测算、行军布阵等课程,特别是1904年清政府颁行的《奏定学堂章程》更是规定了学校教育中几何代数、植物动物、理化、法制理财、体操等课程的课时,在中学堂180个课时中,读经讲经以45课时居于榜首。

——据《中国近代教育史》

材料四:恢复高考以来高校招生统计图表


(1)据材料一述评孔子的办学思想。
(2)根据材料二归纳有关信息。你对此有何看法?
(3)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我国近代教育与古代教育相比有着怎样的不同?反映了教育发展的什么趋势?
(4)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形成材料四状况的原因。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教育的看法。
7 . 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苦的革命和建设,取得了今天的伟大成就。这其中党多次面临着道路和政策的争论和选择。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工农红军第四军于1929年6月22日在福建省龙岩县城召开会议,讨论红四军建军原则和制度的问题。会议发生激烈的分歧——“前委”和“军委”之争。(毛泽东主张坚持“前委”的领导地位,实际是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由中共中央军事部派遣来的刘安恭主张设立“军委”,也就是强调军事领导至上的方针。)针对这种分歧,中共中央于9月28日由周恩来、陈毅签发《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对争论问题进行裁决。简而言之,归结为讲两话:一是“前委下不需要成立军委”;二是“毛泽东同志依然为前委书记”。……1929年12月,红四军进驻福建上杭古田,于28~29日召开古田会议。

——根据余伯流《红四军的七大纷争与古田会议》整理

材料二     建国初期,对于如何进行农业社会主义建设一直在不断探索中。1951年,一份山西省委向华北局提交的题为《把老区互助组提高一步》的报告说:一些农村互助组织发生了涣散的情形。根本原因是农民的自发力量“不是向着我们所要求的现代化和集体化的方向发展,而是向着富农方向发展。”对此问题党内决策层开展了大讨论,并专门对农村合作化问题召开数次中央工作会议,出现了两种思路。一种观点是按照党的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政策及共同纲领的精神,先让农村自由经济发展起来,等到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达到机械化的程度,再用政权的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变革。另一种观点是应组织农民,防止农村两极分化,战胜农民向富农发展的自发趋势,动摇、削弱以至否定私有基础。主张在土改的基础上可以马上或者说尽快开展农村合作化运动,引导农民走上集体化的道路。

——根据黄道霞《新中国建立初期党内的几场争论》等文章整理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红四军七大纷争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分析这场纷争对中国革命有何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建国初期农业社会主义建设争论的历史背景。并指出50年代初国家在农业建设方面的实践。
(3)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2023-03-03更新 | 150次组卷 | 3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教育轴心南移的大致轨迹为


备注:教育轴心的评价指标为:人才分布、教育家及教育名人的分布、书院等古代学校的设置。

——熊志伟《中国古代教育轴心南移现象及其经济动因》

材料二   同治、光绪时期,中国书院也在此时翻开了它自诞生以来最辉煌的一页。同治朝平均每年新建和修复书院达29所之多,这是其他任何朝代都难以与之相比的。一些书院逐渐走上了经世致用的改革之路,书院建藏书楼收藏中西书籍以供学生研习,设置经学、史学、算学、掌故、舆地、词章六类课程、并添置了天文、地理测量仪器及光化电矿的实验器材。1901年初,张之洞、刘坤一两位总督联名上疏,提出将书院改为学校,被朝廷批准。

—陈薛俊怡《中国古代书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教育轴心演变的趋势,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书院的发展特点并简要评述。
2023-01-14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新高考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改革开放前中小学教学计划中大多都有“劳动”科目,要求学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1977年,邓小平发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讲话,提出“不论脑力劳动,体力劳动,都是劳动”的论断。新中国成立后,劳动教育完全充当为国家工农业生产输送劳动力的角色。改革开放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把劳动教育作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组成部分。2015年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劳动教育内容变为能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家政、园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课程,且把劳动教育与各种社团、俱乐部和兴趣小组相结合。

——摘编自张鹏飞《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教育政策的变迁与展望》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政府是劳动教育政策的主要供给者。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劳动教育政策变迁难以适应开放化、多元化、综合化的学校和市场,政府逐步放权以不断提高学校和市场等在劳动教育政策变迁制度话语权,不断满足学校和市场自身的发展需求。

——摘编自唐秋丽《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劳动教育政策变迁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教育政策变迁呈现出的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教育政策供给主体的变化及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班固在《汉书》中就曾指出“山东出相,山西出将”的社会现象,体现了宋代以前中国文武人才多产生于北方,但北方人才类型又存在东、西之分。宋代以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南方文风占据优势,“入仕”与“闻世”的文人渐多,北方蜕变为以武人见长。南方多文人,北方多名将与锐兵的现象,经元、明、清以迄民国,一直延续未变。

材料二   近代新教育的兴办,多与地方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程度密切相关,由此造成了学校分布和人才来源的地域偏向;就举才制度而言,科举废除后直到1949年以前,全国性的统一人才选拔和严格的名额区域配置制度始终未能再现,人才选拔总体以学校为推行主体,国家的控制较少,地方的影响较大,集中的趋势愈发明显。


——摘编自梁晨、任韵竹、李中清《民国大学生地理来源量化考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人才地理分布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民国人才地理分布的变化及其背景。
2022-06-05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2届高三高考模拟(二)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