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类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士绅阶层源远流长,但直到明清时期才逐渐成为一个群体,并在乡村治理中发挥其相应的功能。明清士绅阶层鼓舞民众开垦荒地,种植粮食作物,修建农业灌溉设施;带领乡民开山架桥,修建道路,并定期修整维护道路;躬体力行,传授经典,传播传统道德信条。每逢粮食歉收、灾荒年份、乡民生活窘困之时,士绅阶层筹资筹粮,开设粥棚,赈济乡民。士绅阶层带领乡村民众制定乡规民俗,对地方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士绅阶层有时候还凭借其特殊的社会地位,无情地剥削乡里民众,强迫民众为其劳动服务。在调解处理乡民诉讼纠纷时,士绅阶层有时也会因为收受贿赂,导致调解判罚的偏颇。

——摘编自李富豪、罗运胜《论明清士绅在乡村治理中的角色及其对当今乡村振兴的启示》

材料二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面临“千古未有之大变局”,保甲废弛,政府对乡村治理进行了适度调整与变革。晚清政府仿效日本推行地方自治,在乡村推行了一系列积极有效且具有现代治理色彩的举措,如兴办新式教育、制定村规民约和发展乡村经济等。1915年,民国政府在清末制度设计的基础上相继颁布了《地方自治试行条例》及《施行细则》,最早确立了现代意义上的乡村自治模式。1920年代,乡村建设运动渐成风尚,众多社会精英投身其中,中国乡村建设呈燎原之势,600多个乡村学术团体和教育机构参与其中,通过兴办教育、改造农业、流通金融、提倡合作、办理防卫,复苏日趋衰落的农村经济,实现“民族再造”与“民族自救”。

——摘编自冯俊锋、唐琼《清末民初中国乡村治理再考察》

材料三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进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三农”工作重心已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贯彻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习近平20219月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慰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士绅在乡村治理中的功能并分析其不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民初中国乡村治理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乡村振兴的认识。
2 .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出现了环境恶劣、住房奇缺、公共空间匮乏等“城市病”。19世纪30年代的霍乱疫情最终使英国政府逐渐放弃自由放任的城市治理政策,以1848年《公共卫生法》的颁布为标志,英国开始干预城市发展,进入以公共卫生为中心的城市规划阶段。这说明当时英国(     
A.疫病流行阻碍了工业化进程B.“城市病”催生城市治理新模式
C.以干预主义应对城市化问题D.开始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3 . 1947年,西满地区(今辽宁锦州与河北山海关交界处)鼠疫流行,中共东北行政委员会按照预防胜于治疗的原则,制定防疫工作计划,培养防疫人员,注意在城市清理垃圾,加强城市卫生管理,在乡村开展卫生保健和卫生清扫运动。不久后即战胜鼠疫。这反映了当时东北解放区(     
A.社会主义公共服务得到完善B.爱国民主统一战线得到巩固
C.人民群众卫生意识普遍提高D.医疗卫生事业得到较快发展
4 . 南宋孝宗以后的每一次北方人口南迁都会引起大争论,问题集中在是否接纳这些人、如何防范附载于他们身上的东北民族文化的扩散等方面。由于都城临安是北方新移民和东北移民的重要迁入地,所以每一次争论几乎都以临安为焦点。这些争论反映出(     
A.移民带来了文化之间的冲撞B.经济重心南移对文化的影响
C.北民南迁导致社会秩序混乱D.南北方的民族交融不断加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后,卫生健康工作面临着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流行,医疗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经过不懈努力,我国建立了省、市、县三级公立医院网络,初步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了适合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医疗卫生制度。针对医药卫生资源短缺和分配不均的问题,在医药卫生体制上扩大各级医疗机构和公立医院的经营自主权,完善医疗机构经营机制。到2020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完成了立柱架梁,改革成果惠及群众。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人均寿命逐年提高,婴儿死亡率逐年下降,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总体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医院收入结构持续优化,居民个人卫生支出所占比重由2012年的34.34%下降到2019年的28.36%,基本实现村村有卫生室、乡乡有卫生院、县县有达标医院,不断提高东部与中西部、城乡之间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供利用的公平性。建立贫困人口医疗兜底保障机制,实行一系列便民惠民措施,百姓认可指数与获得感明显提高。同时加强国际交流,推广传统中医药文化,参与全球健康治理,在阻击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上的努力和成效,彰显了我国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大国担当。

——根据《中国新闻网》等资料改编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措施。
(2)根据材料,整理归纳新中国成立以来医疗卫生领域改革取得的主要成就。
2022-06-29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2022届高三四模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末以来)四种灾祸——贫穷、军国主义、宗教迫害和政治上的专制——在不同程度上是意大利人、斯拉夫人和犹太人愿意乘船长途旅行到新世界来的原因。不过所有权威人士都认为,一些吸引移民到美国的力量,如新机会的诱惑力、轮船公司的宣传和征募经纪人骗人的鬼话,比起把他们从故乡驱赶出来的力量,更加具有信服力。而且,新移民中的大多数,或者是直接响应美国对不熟练劳工的需要而来的,或者是受到与铁路和工业雇主配合密切的职业介绍所经纪人鼓励前来的。

——摘编自阿瑟·林克等《一九○○年以来的美国史》

材料二   “新移民”中只有很少数去南部各州,他们中的大多数定居在纽约、芝加哥和底特律等一些大城市,这是因为大城市工厂林立、商业发达,就业机会多,而且他们在民族聚居区里有不少亲友和同胞,这些都有助于他们谋求生计和适应新的环境。这些不同民族聚居区俨然大城市里的小城镇,因此有许多美国学者把它们称作“被包围的飞地”,比如当今纽约市里仍存在的“小意大利区”“犹太人区”“斯洛伐克人区”等就是延续下来的“飞地”的例证。因此,这批在大城市定居的“新移民”,既没有与土生的美国人融合在一起,也与其他民族聚居区彼此隔离,不大往来。

——摘编自威廉·J.本内特《美国通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以来欧洲人移民北美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美国新移民分布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纪录片《大国崛起·美国》记述了从1720世纪美国崛起成为世界强国的历史进程。下表所列为美国在这一进程中的部分历史事件。

美国历史大事年表(部分)
17世纪追求自由、平等的启蒙思想在北美广为传播
1775北美独立战争开始
1776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
1861南北战争爆发
18629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9世纪后半期第二次科技革命中美国成绩斐然
1894美国工业总产值跃居各大国之首,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

材料二   城市成为成功、幸福以及便利的代名词,大量人口怀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来到城市。1860年至1910年,美国城市总人口从621.6万上升到4464万,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由19.8%上升到45.5%,1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由9个增至50个,1920年城市人口已占总人口的51.2%。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寻找机会,由于没受过良好教育,缺乏专业技术,只能到工厂中充当最底层的廉价工人,深陷贫困之中。从1860年到1900年,进入美国的移民超过1400万人,而在1900年到1910年仅10年间,又有900万移民从南欧和东欧涌入北美,语言、宗教、社会价值观迥异,贫困、犯罪问题突出。为降低成本,追逐利润,资本家减少为改善工人工作条件而进行的再投资,导致工人工作环境恶劣。城市大量污水、垃圾不能得到迅速而有效的处理,龌龊的生活条件导致了伤寒、霍乱等流行性疾病的猖獗。急待改善的城市问题与腐败、滞后的市政管理形成鲜明的对比。

——摘编自刘连杰《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城市问题及其改善》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基于大国崛起,为“美国历史大事年表”补充18—19世纪的两件大事并说明理由。
(2)据材料二,概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急待改善的城市问题,据此提出两条合理化的治理建议。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50年至1970年,居住在都市中心的拉丁美洲人从39.3%增加到53.5%。农村和小城镇人口在1950一1960年的10年间增加了19%,而都市人口却增加了67%.80年代,拉美城市人口可与欧洲(73%)和北美(74%)相媲美。这种现象的出现
A.主要受国际移民潮影响B.加剧了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C.限制了社会的阶层流动D.促成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
9 . 阅读下表,分析这些国家重视科教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美国(1)1958年颁布了《国防教育法》,要通过这个法律大大完善美国的教高制度,使之能满足国家基本安全所提出的要求(2)提出“星球大战计划”“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西欧国家提出“尤里卡计划”,号召成员国在诸如光电子学﹑大型电子计算机、高速微电子学﹑预材料和人工智能等尖端领域进行合作,建立一个“欧洲工艺技术共同体”
日本采纳并使用“科学技术立国”的口号
中国1986年捏出《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1995年捏出实施“科教兴国”战暗

A.促进了科技成就的日新月异B.推动了第一、二产业的发展
C.促使贫富分化加剧D.使各国越来越注重可持续发展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康雍乾时期,反复诏令官员组织种“薪果、桑、(河堤)柳”,并要求通过工部、农书等途径推广相关技术。工部掌管部分林业事务,各级地方政府的长官所管理的事务只有极少部分与林业有关。清政府对东北地区采取了封禁政策,东北森林长时期内保持原始状态。

19世纪后期,清政府开禁东北原始山林,但被俄日公司垄断了采伐及进出口贸易.20世纪初,农工商部下设农务司执掌农牧树丝等事宜,一些地方设劝业道等对应机构,还颁布《农林章程》,制定发展规划。也出现大量民间集股的公司,种植并加工松杉竹的现象。

——摘编自樊宝敏《中国清代以来林政史研究》

材料二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建立了以国有林为主的林业所有制体系,同年,政务院规定当时林业工作总方针为“普遍护林,重点造林,合理利用”。1953年,政务院发布《关于发动群众开展造林、育林、护林工作的指示》。林业部把各地国有林场的生产、销售纳入国家计划,为工业积累了大量资金,并于1954年决定育林基金统一征收、统筹调配、专款专用。1955年,党中央指出“社员的成片树林,可自愿加入合作组统一经营”。

——摘编自樊宝敏《中国清代以来林政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前后期政府林业政策的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清政府相比,新中国林业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2022-03-12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2022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