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类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在中国历史上,汉族政权经常南北划江而治,而防卫游牧民族入侵的长城却没有完全阻碍长城内外的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而且长城内外经常处于同一政权的统治之下,其根源是
A.中华民族多元一体B.封建国家组织强大
C.民族经济的互补性D.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022-05-07更新 | 91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蒙城第一中学东校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民族观与历史观、国家观、文化观息息相关,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对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材料一   美国建国初期,为了整合社会、巩固新生政权,盎格鲁-撒克逊新教徒白人文化成为民族同质化的建构基础。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西进运动步伐的加快,东南亚百万移民冲击了美国的白人文化,美国的熔炉(民族同化)政策应运而生。随着工业化的推进,维护移民的权利也成为美国吸引和稳定外来移民、发展经济的一项重要政策,主张不同价值观的共存、把少数族裔的生活方式看成是合法的多元文化主义也由此产生。现今美国的印第安人虽有保留地制度,但其自治权仍得不到有效保障,贫困率也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美国主流社会对印第安文化的压制和同化思想根深蒂固,少数族裔在经济上不能同工同酬,政治上待遇不平等,在工作、移民、教育及居住等方面的歧视比比皆是。虽然美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族群归类”和“种族识别”,但是宪法不承认民族的群体权利,仍是以公民权代之。

——摘编自雷振扬,裴圣愚《如何看待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关系》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国情,逐渐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新中国建立后,相当一部分少数民族还处于奴隶社会甚至原始社会时期,党的民族政策迅速改善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形势和群众的生活。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1978年中组部专门发文要求尽快配备少数民族干部担任民族自治机关一把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并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也不能少”。

——摘编自左岫仙《新中国民族政策优势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以民族平等为视角》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美两国民族政策的差异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民族政策的意义。
3 . 16、17世纪,欧洲出现一股收藏热潮,藏品主要包括以下三类。据表可知,当时欧洲的收藏热潮
类别收藏状况
古物遗迹古希腊罗马雕塑、以罗马皇帝传奇经历为主题的室内装饰画
标本器物人类和动物的骨骼,植物、矿物标本,各种工具器械(如拔牙钳、望远镜、乐器),以及来自东方的武器、火药、工艺品等
圣物神物被新教徒破坏遗弃的天主教圣物、被当作治病良药的圣徒遗骸

①推动了科学革命的兴起   ②促进近代民族国家形成
③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④反映了新旧文化的交替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4-03更新 | 7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高考预测猜题卷(一)历史试题( 辽宁地区专用 )
4 . 如表所示是中国近代部分留洋学生的博士论文选题。这些研究
年份博士论文选题主要内容
1909周毅卿《中国宁波的商业形态》以宁波为背景论述中国古代的行会组织与城市经济
1911陈焕章《孔门理财学》按照西方经济学原理,分别讨论了孔子及其儒家学派的一般经济学说及其在消费、生产、公共财产方面的思想
1914陈兆焜《清代中国的税收制度(1644~1911)》从现代经济学角度论述清代中国的税收制度
1920刘文显《中国农村田产的优点与
经营》
按现代经济学原理论述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与经营形态

A.向国人推介了西方经济学理论B.在西方传播了中国的传统智慧
C.深化了对中国经济形态的认识D.通过融汇中西实现了理论创新
2022-03-28更新 | 89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4练文明差异交流借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专练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01年,伊丽莎白一世颁发了特许状,允许商人成立东印度公司,垄断与东印度的贸易。3月,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四艘船组成的船队首次前往东印度,船队拥有110门大炮,是不折不扣的舰队。

1765年,第三次来到印度的克莱武和当地行政长官之间签署了协定,该协定禁止行政长官拥有军队。东印度公司获得了孟加拉及其周边三个邦的财政部长职务,对于收缴得来的税款剩余的部分可以自由用于自己的活动。公司成为孟加拉的"领主"。

——摘编自(日)羽田正《东印度公司与亚洲之海》

材料二   广州行商制度创建于康熙二十五年。《广东新语》中所载诗曰∶"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二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行商深受专制国家和官吏的各种压榨,行商资本常常处于短缺状态。行商因经营不善,造成亏本,遂向外商借贷,以便维持门面,而东印度公司商人向中国行商的放款,是地道的高利货。最终,行商从清政府控制、管理对外贸易的工具演变成外国资本主义对华经济侵略的帮凶。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宣告了行商制度的终结。

——摘编自萧国亮《清代广州行商制度研究》


(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东印度公司18世纪中期前后的性质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行商制度衰落的原因。简析东印度公司、行商制度对英、中历史发展中的不同作用。
2022-03-09更新 | 511次组卷 | 6卷引用:历史-2022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辽宁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小康”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诗经》中。《诗经》中说:“民亦劳止,汔可小中国,以绥四方。”春秋时期,孔子在(礼记·礼运)中说:“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是谓小康。”南宋时期,洪迈在《夷坚甲志·五郎君)中提出了“然久困于穷,冀以小康”。随后,“小康”就成为人们摆脱贫困、追求富裕的现实愿望。

——摘编自宋平明(“小康社会的历史演变》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总体上跨过温饱线;1994年起,大规模、有计划、有组织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农村贫困人口快速减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践行“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的庄严承诺,在中华大地上打响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间与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到2020年底,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摘编自邢瑞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小康社会的内涵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中国小康社会建设的特点并进行简要评价。
2022-02-12更新 | 12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考试模拟(一)历史试题
7 . 反思中国近代史上的屈辱,冲击与反应一直是主流思想。“1840年的鸦片战争,大清王朝第一次遇到了一个优于自己的外来文明的挑战,……而对这个挑战却毫无认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战争打断了中国近代化进程B.文明的交流必然伴随着战争
C.中国已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D.战前清政府与西方完全隔绝
2022-02-03更新 | 811次组卷 | 17卷引用:【上好课】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选择性必修3)-第12课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备作业)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北京城初建时的城郭是方形,符合前朝历代都城的传统形制。但是由于实际的地理状况不可能是均质的,北京城自元大都时期就受到地形与河湖水系的制约,是在理想的范式与现实中调和的产物。明朝由于受到来自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侵扰的威胁,嘉靖三十二年()加筑外城。明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延伸,长达8公里,成为北京城最明显的标志。皇宫坐落在中轴线.上,众多中央衙署分列在中轴线两侧,专制皇权对城市乃至国家的控制以这样一种集中的带有象征性的方式表达到极致。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德国划分都市为若干区,以定规制。凡楼房之高大,距离之远近、建筑之性质等事,皆随区而定,区中住民所营事业,亦有一定之取缔。如住宅区,不得开设工厂,商埠工场皆有相当地点是也。市之中心,必有公园及公共楼房,如市政局、图书馆等,环聚一处,名为市中心。复于各大道之当眼处,或于数街聚合之点,建立伟大之建筑物,如教堂或戏院者,以壮观瞻。德国都市之规划,亦不仅仅为现在设想,且有预定百年以后之扩张设计者。故德京柏林百年后之扩张至何程度,街道建筑之设施如何,早已有预定之计划。

——孙科《都市规画论》(1919年)


(1)据材料一,概括明北京城建设的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都市规划的特点及影响。
(3)据材料简析明北京城与德国都市建设上的差异。
2022-01-24更新 | 177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一战期间,大量妇女进入工厂和管理部门,接任了许多过去被认为只有男子才能承担的工作;在英国,妇女甚至组成了军队妇女政治团队;1918年,30岁以上的英国妇女获得了选举权。由此可知
A.战争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动力B.英国政治生活中性别歧视消失
C.妇女解放是时势发展的结果D.妇女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2022-01-18更新 | 453次组卷 | 7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晋察冀边区地跨山西、河北和察哈尔三省,大部分地区交通闭塞,经济落后,人们思想比较守旧,以包办、买卖为特征的传统婚姻制度影响甚广,绝大多数人仍然沿袭着传统婚姻制度。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中央非常重视华北敌后的妇女工作,规定妇女工作“以动员妇女力量参加抗战,争取抗战胜利为基本任务。”晋察冀边区陆续发布了一系列改造传统婚姻制度的法规,宣传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禁止打骂、虐待、侮辱妇女和买卖妇女等,努力提高妇女的家庭、社会地位,以便发动妇女参加抗日斗争。在1939年特别是1940年边区选举中,妇女们普遍参选,据统计,妇女选民一般占妇女人数70%~80%,部分达90%,少数达到100%,并有大批积极妇女当选。晋察冀边区的婚俗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张志永《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婚姻制度改革新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晋察冀边区开展婚俗改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婚俗改革对晋察冀边区的影响。
2022-01-10更新 | 145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省级联测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