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类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社区发展

中文“社区”一词由费孝通、吴文藻等人从“Community”转译过来,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阶段表现
1950年代到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社区自治缺乏。
20世纪8090年代11985年开始,民政部门首次将“社区”概念引入城市管理,开始倡导和推动社区服务工作;1987年社区服务开始在全国推广。
21999年,为向全国社区建设提供典型经验,民政部制定《全国社区建设实验区工作实施方案》,在全国确定了11个城区为首批“社区建设实验区”。
21世纪以来12000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颁布,随后社区建设开始在全国推广。
22004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组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颁布,社区建设从民政部主导的以社区服务工作为主要内容,上升到基层政权建设的高度。
32010年开始实施的《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指导规则》表明了我国对强化群众自治的肯定,物业管理企业的介入大大推进了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
4)民间自发的实践活动丰富多彩,如大学生的返乡实践活动,城市业主委员会居民自治组织等。
未来发展展望构建中国特色的社区发展之路:目标是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关注弱势群体的进步;核心是既强调在过程中必须有当地居民的参与,也强调结果是让居民生活得更好。

——据李东泉《中国社区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展望》、李嘉靖《城市社区管理模式评析及中国社区管理机制初探》整理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社区发展的趋势,分析其原因。
2 . 鸦片战争后,有人批评中医不懂人体结构,管理松散,肯定西医考试录取医生,精于解剖。李鸿章认为中西医有别,希望“合中西之说而会其通”。这表明当时
A.中体西用思想日益盛行B.西学在中国的影响扩大
C.中西医融合的趋势加速D.传统观念影响社会进步
2021-04-22更新 | 1527次组卷 | 16卷引用:辽宁省渤海大学附属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周时期,王者立四时之序而化天下。《礼记·月令》记载了周天子一年四季的礼仪活动,当时许多风俗由专职官员负责。秦汉以后的封建统治者更把传统节日变成了转移阶级矛盾视线的手段。中国的节日基本上是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进行。春节雏形是庆丰收;“清明前后,种瓜种豆”;七夕节反映了中国男耕女织的小农家庭模式。除夕全家守岁,清明祭祖扫墓,端午系五色丝、涂雄黄,七夕看牛女相会,中秋团圆,重阳把出嫁的女儿接回。在现代社会,传统节日仍以家庭为组织进行,新节日则以单位和学校为主组织进行。

     ——摘编自秦永洲著《中国社会风俗史》

材料二   西方国家,虽有类似中国全家团聚的重大传统节日如圣诞节、新年、感恩节等,同时“‘狂欢’‘新奇’‘神圣’‘浪漫’等是其节日精神的主要内核”,注重“情感宣泄”,有“较强的娱乐性”。如狂欢节是基督教“谢肉节”的世俗化称呼;情人节是纪念名叫瓦伦丁的基督教殉难者;万圣节是为了纪念教会所有圣人;圣诞节是基督教为了纪念耶稣诞生。随着改革开放步伐加快,中国人欢庆并无中国文化渊源的圣诞节、情人节、父亲节、母亲节等西方节日,同时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中秋等也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接受。2007年春节前夕,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在贺词中说:“2月18日,我们将欢度中国新年。”

       ——摘编自唐小晴《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比较分析》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与西方传统节日的差异,并分析西方传统节日文化特色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现代中国节日文化出现的新变化及其意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儒家认为,在自然变化未萌之先加以引导,在自然变化既成之后注意适应,做到天不违人,人亦不违天,即天、人相互协调。这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最高理想,亦即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道路。春秋时代有"三事"之说∶"正德、利用、厚生,谓之三事。"生活丰厚,器用便利,然后端正德行加以节制,"三事"之说兼重物质生活和精神,是比较全面的观点。从历史看,中国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为丰富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从世界看,中国文化是一个独立发展的体系,有一个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在这发展过程中,虽经常吸收外来文化的长处,但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因而成为世界上一个独特的文化类型。

——张岱年《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材料二   "西方文化自希腊以来,大体上是建筑在商业上的,强调物质的文明。盖商业文明起于内不足,内不足则需向外寻求,因而为流动的、进取的,遂有强烈之战胜征服欲。于是而尚自由、争独立,求民主,此乃与其战胜征服之要求相呼应。其文化,对自然则为天人对立,对人类,则为敌我对立。

——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文化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留存后世的文化遗产有哪些。并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与古希腊文化的差异。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西方服装结构差异。
外形色彩图案
中国服装强调纵向感觉,常用下垂的线条、过手的长袖和筒形的袍裙。传统服装色彩受阴阳五行影响,有青、红、黑、白、黄五色之说,表示高贵。运用图案表示吉祥的祝愿,如龙凤呈祥、龙飞凤舞、九龙戏珠、喜鹊登梅,反映了人民对美满生活的向往。
西方西洋古典服装的外形强调横向感觉,常采用横向扩张的肩部轮廓、膨胀的袖型庞大的裙撑、重叠的花边等,使服装线条产生夸张和向外放射的效果。文艺复兴以来,随着服饰奢华程度的升级,明亮的色彩受到人们的欢迎。法国人特别喜欢丁香色和蔷薇色,也很迷恋含蓄的天蓝和圣洁的白色;西班牙人崇尚高雅的玫瑰红和灰色调;英国人认为黑色神秘、高贵。西欧服装上的图案随着历史的变迁而不断变化。文艺复兴时期流行华丽的花卉图案;近代有影响的流行图案花样有野兽派的杜飞花样,有利用几何绪视原理设计的欧普图案等。

——摘编自吴永红《13-19世纪中西方服装结构差异及其原因探析》


根据材料,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合理论证。(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2-04-12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2届高三实战猜题卷(五)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01年,伊丽莎白一世颁发了特许状,允许商人成立东印度公司,垄断与东印度的贸易。3月,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四艘船组成的船队首次前往东印度,船队拥有110门大炮,是不折不扣的舰队。

1765年,第三次来到印度的克莱武和当地行政长官之间签署了协定,该协定禁止行政长官拥有军队。东印度公司获得了孟加拉及其周边三个邦的财政部长职务,对于收缴得来的税款剩余的部分可以自由用于自己的活动。公司成为孟加拉的"领主"。

——摘编自(日)羽田正《东印度公司与亚洲之海》

材料二   广州行商制度创建于康熙二十五年。《广东新语》中所载诗曰∶"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二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行商深受专制国家和官吏的各种压榨,行商资本常常处于短缺状态。行商因经营不善,造成亏本,遂向外商借贷,以便维持门面,而东印度公司商人向中国行商的放款,是地道的高利货。最终,行商从清政府控制、管理对外贸易的工具演变成外国资本主义对华经济侵略的帮凶。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宣告了行商制度的终结。

——摘编自萧国亮《清代广州行商制度研究》


(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东印度公司18世纪中期前后的性质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行商制度衰落的原因。简析东印度公司、行商制度对英、中历史发展中的不同作用。
2022-03-09更新 | 511次组卷 | 6卷引用:历史-2022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辽宁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