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类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唐五代时期的平民妇女是社会中妇女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直接参加生产劳动,创造物质财富的重要力量。从事农业生产与家务劳动是历代农家妇女的共同特征。如杜甫的《兵车行》“纵有健妇把犁锄,禾生陇亩无东西”;王梵志《贫穷田舍汉》诗中“妇则客春捣,夫则客扶犁”。唐朝天宝年间,朝廷一年征收的纺织品绢达740万匹,丝185万吨,麻布1605万端,各地进贡的名贵纺织品有几十种名色之多。这些数量巨大的纺织品,主要是出自劳动妇女之手。唐代各阶层的妇女都或多或少地参与到饮食原料市场和饮食成品市场,主要经营餐饮、娱乐、家内服务、小商贩等,她们有的沿街或上门贩卖各种货物,尤其是闺阁女子日常所用之物,跨地区长途贩运及经商的经济活动较少。

——摘编自李连秀《隋唐五代时期下层妇女的社会生活研究》

材料二   五四运动之后,越来越多的女性走上了职业岗位,一些新的职业领域开始出现,如铁路、银行、海关、电信局、邮电局等,除银行、商店外,照相馆、电话局也陆续招收女职员,甚至大学教授、政府官吏等,也有以女子充任的职位。19131919年间,一系列涉及女子职业教育的法律规章制度相继出台。1917年第三次全国教育联合会议通过了《推广女子教育案》,分培养师资与增设女子中小学两项。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首开“女禁”,公布了《公务员任用条例》,正式取消国家文官考试中的性别限制。胡适认为女子问题的先决,便是要先有经济权力与经济能力;王端麟也指出女子必须能独立生活,方可提高自己的人格。同时,许多妇女逐渐认识到“男女平等,各有独立之权”,他们向往西方国家的妇女在教育、法律、工作、婚姻,甚至参政等方面的权利。在1931年的一项小范围调查中,关于已婚妇女从事家外之业务者,男子赞成的达81.82%,女子赞成的达84.44%。上海21个工厂工人之生活程度的调查显示:妇女和女童共补助家庭总工资的53.3%,男子对家庭的工资补助占46.7%。

——摘编自仪亚敏《民国时期女子就业观与就业实践(19121936)》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平民妇女经济活动的特点及其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女子就业实践获得新发展的主要因素,并说明其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古代和近代女性就业实践对当代女性职业观的启示。
2023-06-03更新 | 253次组卷 | 7卷引用:2023年高考辽宁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人类社会创造了形态各异的、璀璨夺目的文化样式,各种文化都以各自的独特方式为人类进步做出了贡献。“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上,我们应该把和平放在第一位。不同文明的国家之间有没有可能和平相处?答案是肯定的。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上,有60多亿人口,200多个国家,2500多个民族,6000多种语言,有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和道教等多种宗教。正是这些不同文明的相互依存、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映生辉,才构成今天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摘编自秦治来《尊重、维护和推进世界文化多样性》

材料二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美国,凭借自己在世界贸易体系的强势地位和科技优势,将自身的文化产品销往世界各地,美国“三片”(“薯片”、“芯片”和“大片”)在世界各地大行其道。他们在获取巨额利润的同时,也积极推动海外文化传播。与此相对照,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传统文化则受到强烈冲击。以语言为例,每一种语言都蕴藏着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智慧,任何一种语言的消亡都可能导致语言使用者对原属种群的文化认同的消失。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预计,到21世纪末,在全世界大部分地区,约90%的语言可能被强势语言所取代。

——摘编自周文华《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形成、意义及困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文化的基本特点并简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其促成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