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类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各个国家和民族间的交流合作会受到一种或多种因素的影响,人类历史上各个国家和民族间的交流融合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文化共享资源互补互惠肤色相同或相近共同的历史命运官方形态推进
文化共享的类型可以归纳为族源型、语言型、宗教型、民俗型和官方意识形态型。在相当规模的区域内,各民族会按照各自不同的方式对区域内的资源相关部分加以利用,而且和其他民族形成长期稳定的资源互补互惠关系。但因资源争夺和竞争也经常造成各个国家和民族间的冲突。在某些情况下,肤色变成了一种族性特征,成为一种社会界限。如在长期的殖民掠夺的过程中,形成了种族主义,形成了“文明”与“野蛮人”对立的观念。各民族共同的历史经历和历史命运对各个国家和民族间的交流认同起着重要的作用。各国通过多元文化和各种措施推动各个国家和民族间的交流`与合作。

——摘编自毕跃光《民族认同、族际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共生关系研究》


围绕材料,结合相关史实,对上述材料中的类型进行论证。(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类型展开论述;中外关联,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4-02更新 | 137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2022届高三下学期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卷A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海上丝绸贸易起自秦汉,后不断发展繁荣。宋太宗时,东南亚阇婆国进贡的物品中,有“杂色丝绞三十六段,吉贝织杂色绞布五十六段……杂色绣花销金丝绞八段”。 15世纪,意大利丝织作坊以仿造中国丝织图案为时尚。17世纪初,明代科学家宋应星记曰:“凡倭缎制起东夷,漳泉海滨,效法为之。” 到了清代,中国丝绸外销品适应欧洲华丽繁复、精巧柔媚的洛可可风格,将中国文化与西方元素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定制产品。明清时期,葡萄牙、西班牙为了以中国丝绸、瓷器等物品换取日本与美洲的白银,开辟出从中国东至日本、西至东南亚、印度、欧洲及经东南亚的菲律宾前往拉丁美洲,再转至欧洲等数条重要航线。

——摘编自王兰兰《海上丝绸贸易对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影响》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后,向西方学习,在近代中国逐渐成为一种强劲的时代潮流。这种潮流由初期试探性的、全盘西化式的学习,逐渐发展到选择性的、批判性的学习。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称谓,始由近代初期的“夷学”,发展到“西学”,及至“新学”。通过向西方学习,经过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中国文化完成了自己的时代嬗变,形成了以民主、科学为核心的,同政治、救亡图存密切结合的,以爱国、革命、革新、开放为特征的近代文化。这是一个无奈的、痛苦的过程,也是一个必然的、新生的过程。

——摘编自王介南《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三  在“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框架内,各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携手应对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开创发展新机遇,谋求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不断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迈进。这是我提出这一倡议的初衷,也是希望通过这一倡议实现的最高目标。

——习近平《开辟合作新起点谋求发展新动力》(2017年5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海上丝绸贸易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先进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3)综上,谈谈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对我们的启示。
2023-01-15更新 | 224次组卷 | 7卷引用:广西钦州市浦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中古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呈现多元面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都市中,“瓦舍”之类的娱乐场所相当盛行,其中表演的是名目繁多的杂乐百戏。马端临《文献通考》记载:“宋朝杂乐百戏,有踏球、蹴球、踏索……百戏之类”,体育表演已相当盛行。由于出现大量体育专业表演人员,因此体育性组织——“社”就应运而生。如弓、弩的“踏弩社”、“水弩社”、“锦标社”等。元日走城、元宵走夜、清明踏青、重阳登高等,都已成为全国性的民间、民俗体育活动内容,创造了具有时代特色的体育休闲娱乐活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健康、进步。

——摘编自宋旭《宋代市民体育休闲生活的社会学分析》

材料二   欧洲市民体育形成于11-13世纪左右,伴随城市重建和市民保卫城市自治的运动而产生。为了保卫城市自治,市民们组织起来成立体育社会团体组织——“协会”,如“射手协会”、“击剑协会”、“骑射协会”等;市民基于职业不同组成的行会,也定期组织与本职业相关的身体练习和比赛。欧洲市民体育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保卫城市的军事训练、与职业培训相关的学徒格斗和底层市民的节日狂欢等。

——摘编自张爱红等《中古时期中国和欧洲市民体育的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市民体育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欧洲市民体育兴起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和欧洲市民体育发展的共同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西方神话传说或民间故事对比


孝感动天、芦衣顺母、扼虎救父、七仙女违反天条受到惩戒、猪八戒失德被丑化并
贬入凡间。
西
天神乌拉诺斯被自己的儿子克洛诺斯阉割;克洛诺斯被自己的儿子宙斯打入地狱;
宙斯的子女们追求自由;普罗米修斯,反对以宙斯为首领的奥林匹亚诸神,创造人
类,为人偷火种,为人类带来智慧,受到敬仰。

——据徐斯《从家庭视角探究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差异》

材料二   欧洲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核心家庭已经成为家庭的主要形式。例如,英国的宗族和家庭从1500年开始衰弱,到17世纪中叶,家庭成员的平均数目降到了5人左右,核心家庭占据统治地位。一般来说,在核心家庭中,男女为了经济上的自立不得不晚婚。根据对当时英国一个村庄的研究发现,男女结婚平均年龄在27岁以上;有很长一段时间,妇女第一次结婚,平均年龄接近30岁。从18世纪晚期开始,晚婚的模式被打破了。1750年以后,特别是在手工工场工人中间,婚姻更加自由,爱情在婚姻中的地位加强了。一直到1850年,欧洲的婚育年龄在不断下降。到19世纪下半叶,在工人中间,恋爱婚姻已经取代工业化前的那种长期求婚过程和买卖婚姻。婚姻更多来自不同地区和城市,年龄也更加接近。

——据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中西传统家庭观念的差异,并分析影响中国家庭观念的因素。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欧洲近代家庭婚姻的具体变化,并结合所学说明家庭婚姻的变迁所体现出的社会进步。
2022-04-21更新 | 96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贵港、钦州、玉林四市2022届高中毕业班4月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决定了中西方的教师角色与地位的差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自古以来就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传统文化中把教师与“天地君亲”并列。教师不仅要“授业”、“解惑”,更加要传“道”,不仅教人做事,更要教人做人,教师是文化和信仰的传承者。相较于西方文化,中国教师则身兼教师(teacher)和牧师(priest)的双重角色和双重担当,使命更为崇高而沉重。

——郭齐家《中国教育思想史》

材料二   西方的宗教本身就承担了部分道德教育的责任,因此教育的重点是在法律、民主制度的保护下由教师教授学生自然科学技术知识,追求真理的过程。古希腊时期,各行各业有专门知识和技巧的人也扮演着教师的角色。中世纪后西欧的僧侣获得了教育的统治地位。教育渗透着宗教神学的性质。

——滕大春《外国教育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文化中教师角色的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西文化中教师角色差异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妇女被排斥在政治生活和更广阔的就业领域之外,在家庭中处于从属、依附性地位,直到20世纪早期,英国社会仍将妻子等同于家的概念,妇女的社会属性几乎丧失殆尽。一战爆发后,妇女作为一个整体在战争中实现了广泛就业,就业人数从战前的493万上升到19187月的619万,战时妇女的工资水平也明显提高。随着战争中大量男子被招募入伍,妇女成了家中的顶梁柱,她们一度代替了男性在家庭中的角色。妇女从繁杂的家务劳动中摆脱出来,“身影频频出现在各大城市的公共领域”,社会生活日益丰富。通过参与社会生活,自由支配个人事务,妇女的自我意识及婚姻自主权利大大增强,对自身的地位和价值有了重新认识。

——摘编自郭婷婷等《第一次世界大战与英国妇女家庭地位的嬗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时期英国妇女家庭地位提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战对英国妇女家庭地位提高的影响。
7 . 古代中国与罗马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时期古代中国古代罗马
①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秦国商鞅变法(前356年)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
(前451年)
②公元前3世纪秦始皇统一中国(前221年)罗马统一意大利
(前270年左右)
③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西汉、东汉王朝强盛时期
(前202年~公元184年)
罗马强盛时期
(前201年~公元192年)
④公元3世纪汉末混乱、三国鼎立(184280年)
西晋统一王朝(280316年)
罗马“三世纪危机”(192284年)
罗马帝国中兴(284336年)
⑤公元4世纪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
东晋南迁(317420年)
北方十六国时期(308439年)
罗马帝国首都东迁(330年)
日耳曼人入侵(375年起)
罗马帝国东西分裂(395年)
⑥公元56世纪南北朝对峙(420589年)
隋朝再次统一中国(589年)
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
欧洲日耳曼人小国林立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依据材料,概括①至⑤各个时期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的历史特征。
(2)第⑥时期中国和欧洲的历史走向有何不同?试从制度层面分析中国出现这一走向的主要原因。
2021-08-09更新 | 54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河池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八校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西欧有地方自治传统,自治市的政府和议会都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工业革命后,为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西方国家把城市分成为若干小区来负责救济,社区组织开始形成。二战后,社区发展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社区在政府的管理和组织下,提供生活服务、教育、休闲娱乐福利、卫生保健等,还参与相关的城市规划、土地政策等地方政府的决策。各国政府还在社区管理中引入企业管理办法,把原先由政府承担的很多事务交给市场和社会。20世纪80年代以后,社区承担了更多的政府功能,使基层治理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据姜泛《社区在西方:历史、理论与现状》

材料二 伴随着“一五“计划的实施和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城市职工被纳入诸如工业、交通、商业、物质、金融、文化、教育等类型单位。单位对工作人员支付工资,还履行住房、医疗、食堂服务、商业服务、子女入托,甚至子女中小学教育等社会性服务功能,所谓“单位办社会”。一个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几乎都依赖于“单位"。30 年间,劳动者在各单位之间的流动比例较低。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单位内部的商业、食堂、学校等服务功能逐步社会化、市场化。

——摘编自郑撼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西方城市社区与中国单位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以来西方社区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法合所学知识,说明单位在我国基层治理中的作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战国策》和《汉书》中,古人就提出了“爱国”和“爱国如家”的观点。在古代社会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四位一体的。在人们心目中,君主是国家的象征,君主的忧乐与国家的安危和民族的兴衰联系在一起,国家和君主是一回事。古代爱国主义者要求建立的统一国家,只能是以皇帝为代表的一统天下。面对统治者的腐朽没落和破碎的山河,面对外来侵略势力和人民遭受的苦难,古代爱国主义者不惜以身家性命报效国家,来获取个人的功名利禄。沿着古代爱国主义者的足迹,我们可以看到岳飞的“三十功名尘与土”,陆游的“当年万里觅封侯”“千年史策耻无名”,辛弃疾的“赢得生前身后名”“志士虚有少壮年”。

——摘编自顾杰善《中国古代的爱国主义》

材料二   18992月,梁启超发表《爱国论》,认为“爱国心之薄弱,实为积弱之最大根源”,欲唤起国人的爱国心以救国家,反对专制君权而兴民权,指出:“国者何?积民而成也。国政者何?民自治其事也。爱国者何?民自爱其身也。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为君相者而务压民之权,是之谓自弃其国;为民者而不务各伸其权,是之谓自弃其身。故言爱国,必自兴民权始。”该文也是近代论爱国的第一篇文章。梁启超在文中强调,爱国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伦理。他说:“国家为近世史新产”,“夫国家者,一国人之公产也”,它与被专制君主视为一人私产的传统国家已是不可同日而语。

——摘编自郑师渠《梁启超的爱国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爱国主义思想的特点及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爱国主义思想与中国古代相比的不同之处,并简析其意义。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康雍乾三朝除了宣扬武功的方略外,还编写字典、韵书、类书及经书的集解,动员了不少当世的学者,从而引导了学术界的方向,形成了一个学术群体-乾嘉学派,顾炎武、戴震、段玉裁是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对传统文化原典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整理、考订和诠释,在经史子集等方面,都有不少突破性的成果和总结性的成就。乾嘉学派的许多学者强调“实事求是”的精神,注重具体分析的方法,讲求言必有据、无证不信的态度,为由传统学术研究向近代学术研究转化提供了沟通的桥梁。戴震的《孟子字义疏证》一书,形式上是对《孟子》中的主要名词进行诠释,实际上则是对宋明理学作了深层次的检讨和批判,甚至于“考据”出了“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的道理。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等

材料二   沙龙兴起于15世纪的欧洲,在当时指的是装扮艺术品的房间。16世纪末传入法国,最初指的是卢佛尔宫的画廊,后逐渐演变为聊天、玩纸牌和谈论文学与艺术的场所。17世纪初,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沙龙开始出现,这就是德·朗布依埃夫人的蓝色沙龙。17世纪后期到18世纪,沙龙的话题由文学艺术转变为政治性的话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罗兰夫人的沙龙,这个沙龙被誉为“吉伦特派的灵魂”。18世纪时,沙龙发展到顶峰,这一时期兴起了众多各式各样的沙龙。诸如乔芙林夫人的哲学沙龙、莱斯比纳丝小姐的百科全书派沙龙以及内克夫人的政治沙龙等。

——据李国强《启蒙时代:法国沙龙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乾嘉学派出现的历史原因,并概括其学术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沙龙文化的特点及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