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类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 道试题
1 . 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几代中国人的中国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到了19世纪遇着空前未有的变局。在19世纪以前,与中华民族竞争的都是文化和基本势力不及中国的外族。到了19世纪,与中国抗衡的是几个科学、机械及民族主义立国的列强。我们在道光年间受了重大的打击,但仍旧不觉悟,不承认国家及民族的危险。直到受了英法联军及太平天国的痛苦,然后有同治初年由奕䜣、文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领导的自强运动。这个运动就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应付大变局的救国救民的方案。甲午以后,康有为所领导的变法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教国救民第二个方案。

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说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教国救民的方案。等到自强、变法、反动都失败了,国人然后注意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征程中形成的经典红色文化和宝贵革命精神,深刻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优秀分子在“建党”“建军”和“建国”(指建立新中国)壮丽事业中进发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睿智胸怀和道德情操。红船精神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是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1)据材料一,概括其中主要的“救国救民的方案”,并归纳这些方案体现的共同时代主题。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红船精神形成的条件,指出中国“民族精神”的核心和动力。
2021-03-05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2 . 甲午中日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或称近代化)步伐加快。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归纳其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重要变化。
2019-09-09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元中学2009-201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历史试题
3 . “轴心时代”主要指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这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德国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材料二   古希腊人文主义更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种“重人”,不同于儒家人文主义所体现的那种日常伦理的实用理性,而是人作为一种宇宙存在物,能对宇宙之物进行一个理性的思考……

作为人文主义起点的儒家和希腊人文主义,德性是其共有的特征,然而细究其内在的关系可以发现它们有不同之处,儒家德性在于在日常生活中显现,并且要超越日常生活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希腊人文主义则是单一的个体进行理性的思考,认为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

——刘汉芸《“轴心时代”的儒家和希腊人文主义》

材料三   从1500年到1800年,欧洲优异的精神成就——以米开朗琪罗、拉斐尔、达·芬奇、莎士比亚、伦勃朗、歌德、斯宾诺莎、康德、巴哈、莫扎特等为代表——使科学技术相形见绌,与2500年前的轴心期平分秋色。在这较晚的世纪里,我们是否将看到又一个轴心期?

——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格拉底和孔子在思想原则方面“相通的地方”。他们的思想在历史发展中经历了“批判——维承——发展”的历程,从“批判”的角度,指出近代前期儒家思想遭受最沉重打击的事件并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文主义和古希腊人文主义的不同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时期欧洲取得“优异的精神成就”的原因。
2019-01-24更新 | 109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长城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西南这些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交汇和交界的地区、长城往往就出现在那些文化梯度最大的自然过渡地区:在北方,长城是我国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过渡的交界地区,南方长城建筑在云贵高原边缘,是历史上“生苗”和“熟苗"的分界。……北方长城是“牛文化”和“马文化”这两种异质文化在中华大地上长期冲突的结晶,南方长城是汉文化和苗文化长达数千年矛盾冲突的结果。……由于它的封锁和阻隔作用,使长城两边文化差异并在一定时期内更加明显,特色更加显著,比如“生苗”区使用苗语,而“熟苗”区则用汉语交流。……不同民族之间的融合交流不是山川湖海所能阻隔,也不是长城兵营所能分隔的,凤凰作为历史上的边疆重镇和大湘西的统治中心,成为了汉文化、苗文化和土家文化融合的交点,正是这种民族文化融合的魅力,造就了今天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摘编自王亚力《从南方长城看长城文化》

材料二   柏林墙始建于1961年,其目的是阻止民主德国的居民逃往西柏林。1989年11月9日晚柏林墙在民主德国居民的压力下被迫开放。1990年6月,民主德国政府正式决定拆除柏林墙。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国正式并入联邦德国,东西柏林的道路、铁道及桥梁在围墙倒塌后迅速接连在一起。

材料三   2006年,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授权修建美墨边境墙的法案,到2009年1月为止,已经完成580英里,只剩120英里待修。特朗普以继续修墙为主打竞选口号赢得大选,成为美国第45任总统。2019年2月21日,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宣布,美国联邦政府当天启动了美墨边境墙的修建工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王亚力关于中国长城的基本观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柏林墙拆除带来的影响。据材料三简要概括特朗普政府重启修建美墨边境墙工程的原因。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历史和现实中存在的“城墙”现象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从周公“以德配天”、孟子的“民贵君轻”的主张,到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从朱熹要求君主收拾身心去其私念、主张加强宰相和谏官的职权,到黄宗羲等启蒙思想家的“君臣共治、地方分治”,这些闪耀着分权制约光芒的思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些思想及其实践虽然不可能从根本上动摇君主专制,但对封建君主专制多少起到一定限制用。……近代中国的分权思想来源于西方,雅典权力制约机制自梭伦改革始,如公民大会的决议有的尚需经陪审法庭审议并最后批准。陪审法庭主要职能在于司法,但它同时也拥有一定的立法权。

——据黄毅《论中国古代限制君权的思想》

材料二在西欧中世纪则出现了一些宪政雏形,到了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家和理论家进一步发展和实践了分权与制衡原则。19世纪中叶,清朝中央集权受到削弱和变形,这种局面为近代军阀分裂割据埋下了伏笔,但也使讲求经世致用、注重社会实际的地方督抚大员成为中国早期近代化的领导者和推动者。20世纪初立宪派主导的分权立宪运动迅速开展起来,成为一股重要的政治革新力量,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化政治进程,对清王朝的覆灭起了重要作用。

——据傅兆龙《国家权力制约论》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古代中国和雅典分权的特点。

(2)据材料二及所学归纳近代西方权力制约的主要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背景。

(3)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政府权力演变历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1844年第一所女学成立后,女学迅速成为一个具有公共性和公开性的议题。所谓公共性,是指女学成为一个在由各种媒介所组成的网络之中被呈现的对象,从严肃的的报纸到以消遣为主的小报,从文字、画报到戏剧等等,诸如“国民之母”、“女英豪”、“女界现形”等言论、形象铺天盖地而来。所谓公开性,是指因女学引发的女性移民而导致的结果。很多接受家学或者学校教育的中上阶层女性,在近代民族主义和女学发展议题宏达叙述的激励下,迁移到女学尚不发达的地区——如从沿海通商口岸到内陆,从南方到北方等,成为女教习或者女学生。
——引自《近代史研究》2013年第1期
(1)近代中国女学兴起发展推动了女性的解放。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这一观点?
材料二 第一次工业革命曾使某些妇女离开了“室内”经济,投入到“室外”雇佣经济之中。随后,妇女便从公共学校的创办中得到好处,在这里她们能和男学生们一起接受教育。到20世纪初,妇女开始赢得选举权。1900年,只有一个国家的妇女在全国大选中赢得了公民权;到1950年,69个国家的妇女可以参加选举;到了1975年则是129个国家。
——引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在新中国,妇女可以当教师、护士、卡车司机以及可以从事各种劳动的工人,可以做农民,也可以造机关枪和碉堡。在极度危机的情况下,妇女可以作为战士在前线战斗。许多妇女因为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而获得表彰。一些妇女成为党的干部。
——【美】迈克•亚当斯等:《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2)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女性地位不断变化。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女性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据材料三,归纳新中国女性获得与男子平等权的主要表现方面。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概括近代以来中外妇女地位变化趋势的共同点。
2016-11-27更新 | 20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四川雅安中学高三3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国人把其政权所能达到的地方称为天下,而不是称为国家。古代中国人所认知的“天下”之下的共同体是王朝,国家观念的核心总是这个或那个具体王朝,忠君即爱国。儒家所提倡的忠、孝伦理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君主由治家而及于治国,用治理家族的方式来管理国家,逐渐成为朝廷和国的代表。

﹣﹣摘编自刘风雪《“民族国家”观念在近代中国的生成》等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国家观念的特点。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开始反省传统天下观,思考什么是国家。在一些报刊上系统介绍西方的国家观念,《清议报》有系列文章介绍西方国家学说。戊戌时期维新志士大力宣传西方的民主思想。在清末的立宪运动中,出现了“国民立宪”的概念,并形成了轰轰烈烈的“国会请愿”活动,“公民”开始展示自己的力量。传统天下观被彻底摒弃,取而代之的是现代民族国家观,由此催生了民族国家意识,国家主权观念凸显,民族主义勃兴。

﹣﹣摘编自张春林《解构与建构:近代天下观向国家观转变历程解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现代民族国家观形成的原因。

材料三 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世界意识,这使中国人的世界观或天下观成为一种本于家国同时又大于家国或高于家国的世界意识,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

﹣﹣田海平《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


(3)根据材料三,指出家国观念的新内涵。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新时代强调家国情怀的现实意义。
8 . 工业文明取代农耕文明是历史的进步。但不同时期,不同文明创造了各自的辉煌,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   

——《尉缭子·治本》

材料二   我国是作为人类史上第一个采用工业生产的国家……那是因为我们有一个我们满意的政府,也因为我们有一些其他国家所没有的有利条件,再因为我们有储藏丰富的煤炭资源,还因为我们有精巧的机器和机械……但最为重要的是因为我们有他国无法比拟的资本积累……

                                                       ——19世纪20年代,英国一下院议员

材料三   只要我们细心就会发现,我们现在所处的世界是以前所没有出现过的世界一-—种“经济统治”一一工业文明统治的世界。它的成果为西欧人所享用,俄国人、日本人,美国人也尽沾其利,甚至中国人和印度人也在某种程度上“分享”到了,你大概能在中国看到流线型的汽车,在轨道上轰轰的电车,你也可能非常烦恼,因为有来自新闻标题以及电影镜头的攻击和来自传声筒的干扰;当然,绝不会有飞机强大噪音给你带来的睡眠烦恼。

材料四   根据发动工业化的主体,世界大国实现工业池的道路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民间发动的工业化,以美国为典型的,以市场经济为主,渐进式的从轻纺工业到重工业、机器制造业,再发展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新兴工业,经历的时间较长,比较协调、效益较好。第二种是政府发动的工业化,以苏联为典型的,以计划经济为主,有领导有计划地以高速发展重工业为中心,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第三种是民间和政府共同发动的工业化,以德国和日本为代表,其特点是民间和政府各取所长,优势互补。


(1)依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与这种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经济政策。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英国拥有的“他国无法比拟的资本积累”从何而来。
(3)据材料三,文中两个引号内容意味着世界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出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
(4)据材料四,你认为我国实现工业化的道路属于哪一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业化发展的历程。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德川幕府于1811年成立了“荷兰书籍和解御用”译书机构,1862年更名为“洋书调所”兼具外语教育培训的职能。日本人把在经济结构,政治思想,以至于生活方式等方面向英国学习看作是一种需要甚至是潮流。即使是在明治维新运动之后,西方世界对日本的社会变革和转型仍然有着较大的影响。在中国,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培养“译员”、“通事”,翻译印刷西方科技、历史、法律等方面的书籍。除同文馆以外,影响最大的翻译印刷机构还有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中国在西学运动的过程中,逐步从重视代表西方物质文化的设施与技术,转向重视代表精神文化的思想与学术”对中国而言,19世纪末的日本成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摘编自卿崧《中日近代文献翻译活动比较》

材料二   新中国对外翻译出版事业是我党国际传播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19802009年间,中国文化外译图书总品种达9763种,出现了以“熊猫丛书”、“大中华文库”、“中国文化与文明”系列丛书等为代表的系统对外译介中华文化的精品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为代表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丛书已出版33个语种,发行覆盖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翻译出版语种最多、发行量最大、发行覆盖最广的领袖著作。

——摘编自《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对外翻译出版事业发展回顾——以中国外文局为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期,中日文献翻译活动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翻译出版事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和意义。
2022-12-16更新 | 99次组卷 | 6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思潮中的重新评判传统,并不仅仅是批判孔教。在胡适、梁启超等学者的努力下,出现了“整理国故”运动,以分清传统文化中的精粹与糟粕,去芜取菁,再造新的文明,与西方争胜。胡适最先运用西方的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家的逻辑思想,注重古代哲学家著作的真实性。胡适还呼吁扩大研究的范围,打破一切门户之见,庙堂的与草野的文学均应该研究。他对墨家学说和古代白话小说都有卓越的研究成果。从1919年起,梁启超开始着手整理民族文化遗产,在中国史学、墨学和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等领域都有建树。梁启超、胡适、汤用彤、梁漱溟批判性地考察了中国佛教的历史。冯友兰关于道家和中国哲学史的著作成为传世经典。中国学者的某些杰出研究成果甚至获得了外国权威机构的肯定。大体上,从事国故整理工作的重要学者,他们所做的工作要比早期那些攻击传统的人更具有建设性,也可能更具有远见卓识。

——据周策纵《五四运动史》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文物古迹的毁损问题严重,引起了保存古迹运动。历代教皇收集异教的雕刻品和零散的建筑物,并运抵教廷与罗马的博物馆存藏。许多古典的雕刻品被藏于王宫和花园。马佐拉与贝蒂尼经过4年的功夫,尽力模制罗马遗迹上的雕文,然后发表了《罗马城的古隽语》。1515年,教皇利奥任命拉斐尔整理古物,他和同伴一起设想了一个颇为不凡的考古计划并加以实施。遗迹古物的寻获,影响了整个艺术界和思想界。米开朗基罗的《布鲁塔斯》,其拟古的程度,已经达到了惟妙惟肖的境地。文学将基督教的神学转化为异教的神话,并以奥林匹斯取代天堂。绘画方面,古典的影响表现于异教的主题画。古典的夸耀很明显地表现于新建的圣彼得大教堂,建筑费高达100万金币,“实为空前伟大的建筑物”。

——据【美】威尔·杜兰特《文明的故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整理国故运动”兴起的原因,概括其取得的“建设性”成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意大利“保存古迹”的方式,分析该运动产生的影响。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2023-02-22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暨下期开学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