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类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5 道试题
1 . 明朝后期以来,欧洲传教士将包括“四书”“五经”在内的七八十种中国典籍,陆续译介到西方;另一方面,由传教士利玛窦口授、徐光启翻译的《几何原本》,向中国人展现了欧洲科学理论,书中首创的几何术语:点、线、平面、四边形等沿用至今。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对外政策开明开放B.中学西渐成就显著
C.东西差距逐渐缩小D.中西文化双向交流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德川幕府于1811年成立了“荷兰书籍和解御用”译书机构,1862年更名为“洋书调所”兼具外语教育培训的职能。日本人把在经济结构,政治思想,以至于生活方式等方面向英国学习看作是一种需要甚至是潮流。即使是在明治维新运动之后,西方世界对日本的社会变革和转型仍然有着较大的影响。在中国,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培养“译员”、“通事”,翻译印刷西方科技、历史、法律等方面的书籍。除同文馆以外,影响最大的翻译印刷机构还有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中国在西学运动的过程中,逐步从重视代表西方物质文化的设施与技术,转向重视代表精神文化的思想与学术”对中国而言,19世纪末的日本成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摘编自卿崧《中日近代文献翻译活动比较》

材料二   新中国对外翻译出版事业是我党国际传播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19802009年间,中国文化外译图书总品种达9763种,出现了以“熊猫丛书”、“大中华文库”、“中国文化与文明”系列丛书等为代表的系统对外译介中华文化的精品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为代表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丛书已出版33个语种,发行覆盖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翻译出版语种最多、发行量最大、发行覆盖最广的领袖著作。

——摘编自《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对外翻译出版事业发展回顾——以中国外文局为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期,中日文献翻译活动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翻译出版事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和意义。
2022-12-16更新 | 99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市城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1258年蒙古南侵,南宋财政亏空加大,政府滥发纸币导致通胀恶化。为解决以上问题贾似道推行公田法(低价购买民间尤其官员手中超限的部分土地),结果激起民怨,加剧恶性通胀循环。1262年面对拜占庭帝国的军事进攻,为解决财政压力,威尼斯授权政府发行国债(以税收作为定期利息),被称为13世纪最伟大的金融创新。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战争催生了金融创新B.反映农耕文明和商业文明的差异
C.政府垄断破坏金融秩序D.金融稳定是政权巩固的重要因素
4 . 阅读表格,完成下列要求。
学校建校时间校训
山东大学1901年“气有浩然,学无止境"(出自孟子与荀子
名言)
厦门大学1921年“自强不息,止于至善”(出自《周易》
中南大学1952年“知行合一、经世致用"(出自王阳明、顾
炎武)
深圳大学1983年“自立、自律、自强”(20世纪80年代民主征集产生)
牛津大学(英)1096年“上帝乃知识之神”(拉丁语,出自《圣
经》)
巴黎综合理工学院(法)1794年“为了祖国、科学和荣誉”(为拿破仑所
定 )
柏林洪堡大学(德)1810年“哲学家应当改变世界而不只是思考世界”(出自马克思)
庆应义塾大学(日)1858年“独立自尊,笔比剑强”(源自创办人近代日本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

上表为部分中外大学的建校时间与校训的相关信息表,从表中提取两条以上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确定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2022-11-01更新 | 16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越南至今保有庆祝中国农历春节的习俗,越南民谣“肥肉腌荞红对联,蕃杆炮仗绿年粽”是对千余年来当地年俗的高度概括。1995年,越南政府明令禁止在除夕夜放炮仗的行为,此后每年除夕夜里,政府会在大中城市的中心广场统一组织实施燃放礼花活动。对此理解合理的有(     
①东方传统文化可以适应现代生活
②中华饮食文化对越南的吸引力强
③城市化的发展带动了习俗的演化
④中越两国节日文化存在双向交融
⑤越南扬弃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因素
A.①③⑤B.①④⑤C.②③④D.③④⑤
2022-07-06更新 | 59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九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6 . 2022年5月,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中华文明自古以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要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自身发展道路的探索,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习近平意在(       
A.凸显中华文明的悠久性B.强调文明的重要性
C.倡导他国接受中华文明D.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2-06-28更新 | 110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市城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李超的“新生"

李超,广西梧州人、先求学于梧州,广州等地,后就读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李超的家庭不支持她求学,因而她生活困难,患肺炎后,无钱治疗,19198月病亡。李超死后,其家庭置之不理,指责她“至死不悔,死有余辜"。11月,北京教育界召开追悼大会,有1000多人参加,胡适、陈独秀、梁漱溟等现场作了演说。1920年,杭州女子师范在省女师操场举行了李超追悼会,“各界人士莅会者不下万人,挽歌诗联四五百轴”。

李超的一生,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我们研究他的一生,至少可以引起这些问题:一、家长族长的专制。……二、女子教育问题。……三、女子承袭财产的权利。……四、有女不为有后的问题。……

——胡适《李超传》《晨报》1919121日、3日)

涵养与发挥情感是积极的道路。北京的妇女不来吊一吊李女士,却华装丽服坐汽车去满街跑,许多妇女并不要求妇女解放,这都是麻木。麻木就是处于情感的反面。他自己既不要求,你便怎样指点问题,乃至把解决问题的道路都告诉他,他只是不理会!

——梁漱溟《李超女士追悼会之演说词》(《晨报》19191222日)

对于李超女士底事件,我们可以看出社会制度上两大缺点:一是男系制,一是速产制。……

李女士之死,我们可以说:不是个人问题,是社会问题,是社会底重大问题。

——(陈)独秀《男系制与遗产制》(《新青年)192011日)

作为历史的观察者,概括说明李超之死为何会引发广泛的社会关注,并谈谈“李超们"新生的出路在哪里。
2022-06-22更新 | 5320次组卷 | 26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模拟(二)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不同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人群的不同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地理障碍对文化的传播有很大的影响,使中国不同地区受外来文化影响的程度各不相同,但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是相对的,不存在绝对的开放或封闭的地理环境。总之,中国辽阔的疆域,复杂的地形,多样的气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统一性、延续性、独立性与保守性特征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换句话说没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中国传统文化便不可能产生。

――摘编自刘婷《浅谈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特征形成”的影响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过康熙、雍正、乾隆、嘉庆祖孙四代的开拓,中国疆域达到了内在发展的极致。一方面,中国按照自身发展的轨道滑行,国力达到了全盛。在此条件下,清朝于北方通制了沙俄的继续南下,且运用外交手段划定了边界;于南方,运用朝贡贸易体制把欧洲列强的权利锁定在规程所允许范围内。这使得前中期的清朝对其疆域的最终奠定,能够从容地从学理与法理上自我确认。另一方面,无论是沙俄,还是西欧列强,皆是清朝以前中国历代王朝从未经历过的强劲敌手,在此情况下,外来的欧洲式的领土、主权与国际法的概念,即作为各国相互关系准则的对于领土、主权与国际法的界定,帮助清朝确立了中国领土管辖范围的明确界限。

——摘编自于逢春《论中国疆域最终奠定的时空坐标》

材料二   19世纪末,美国完成了最大限度的大陆扩张,轰轰烈烈的西进运动扩大了美国的疆域,也使得新增加的疆域有机地融入美国的版图。美国的实力伴随着陆地边疆架构的形成而不断增强,在19世纪末,其工业产值甚至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加之西班牙实力的衰弱,美国抓住机遇,发动并赢得关西战争,谋取了众多海外边疆,开始了海外扩张,由此拉开了美国的海洋边疆架构构建的序幕。在此过程中,美国大力发展海上力量,包括海军和各种舰船。尤其是充分把握两次世界大战的良机,不仅大发战争财,还将国家的军事力量投射到世界各地,建立海外军事基地,控制海外交通要道和各种战略通道,推动海洋边疆架构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摘编自李朝辉《美国的边疆架构与国家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与美国在疆域形成中的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朝边疆治理的意义,并简析现代中国边疆治理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2022-05-18更新 | 114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在中国历史上,汉族政权经常南北划江而治,而防卫游牧民族入侵的长城却没有完全阻碍长城内外的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而且长城内外经常处于同一政权的统治之下,其根源是
A.中华民族多元一体B.封建国家组织强大
C.民族经济的互补性D.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022-05-07更新 | 91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市城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