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类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2 道试题
1 . 明朝后期以来,欧洲传教士将包括“四书”“五经”在内的七八十种中国典籍,陆续译介到西方;另一方面,由传教士利玛窦口授、徐光启翻译的《几何原本》,向中国人展现了欧洲科学理论,书中首创的几何术语:点、线、平面、四边形等沿用至今。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对外政策开明开放B.中学西渐成就显著
C.东西差距逐渐缩小D.中西文化双向交流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3—6世纪,中西都经历了政治分裂、新起民族政权的挑战和新宗教的冲击,但在历史现象层面的相似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同中之异。中国历史和文明历经危机而得以连续发展,西方历史和文明则在危机中断裂,这个结局并非偶然,而是由双方的政治、民族及文化等结构差异所决定的。

——摘编自刘家和、刘林海《3—6世纪中西历史及文明发展比较研究》

上述材料是学者对3—6世纪中西发展进程的比较。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另选19世纪以前某一历史时期,比较中西文明发展的“同中之异”,并进行阐释。(要求:明确时间段和同中之异,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3-11-02更新 | 301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早期的西欧,一种自由人(封臣)对另一种自由人(封君)的服从和役务(主要是军役)的义务;贵族居住的城堡和高耸入云的教堂成为典型建筑。贵族都有庄园法庭的司法权,这在西欧是普遍的状况;由地主贵族、俗人或僧侣,男爵或基督教主教在一定的范围内,对那里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的制度,而国王被缩成一个阴影而已。

材料二   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长期以农业发展为主,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一个主要劳动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儒家的圣贤主张经世致用,相信可以把现实世界治理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秩序的、合理的世界,儒家经学对我们社会的影响之深.力量之韧是罕见的;清代是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的终结时期……伴随着清朝统治的稳定,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和政府首脑的地位空前加强。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早期西欧的社会特征。(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古代中国的社会特征。
(3)根据材料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世纪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与中国西周的分封制度有哪些共同点。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德川幕府于1811年成立了“荷兰书籍和解御用”译书机构,1862年更名为“洋书调所”兼具外语教育培训的职能。日本人把在经济结构,政治思想,以至于生活方式等方面向英国学习看作是一种需要甚至是潮流。即使是在明治维新运动之后,西方世界对日本的社会变革和转型仍然有着较大的影响。在中国,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培养“译员”、“通事”,翻译印刷西方科技、历史、法律等方面的书籍。除同文馆以外,影响最大的翻译印刷机构还有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中国在西学运动的过程中,逐步从重视代表西方物质文化的设施与技术,转向重视代表精神文化的思想与学术”对中国而言,19世纪末的日本成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摘编自卿崧《中日近代文献翻译活动比较》

材料二   新中国对外翻译出版事业是我党国际传播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19802009年间,中国文化外译图书总品种达9763种,出现了以“熊猫丛书”、“大中华文库”、“中国文化与文明”系列丛书等为代表的系统对外译介中华文化的精品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为代表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丛书已出版33个语种,发行覆盖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翻译出版语种最多、发行量最大、发行覆盖最广的领袖著作。

——摘编自《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对外翻译出版事业发展回顾——以中国外文局为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期,中日文献翻译活动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翻译出版事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和意义。
2022-12-16更新 | 99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市城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不同文化间的接触、碰撞,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交融与发展,也促使着新兴民族国家新文化的形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并不只是单向的西学东渐,与之相伴相随的还有一个中学西渐。葡萄牙在租借澳门后,中国产品如丝绸、陶瓷、茶叶等,更多地输往欧洲。一些传教士推介孔子思想的同时,将儒家经典如“四书”及《周易》《书经》《孝经》《诗经》《礼记》等翻译为西文出版。葡国传教士曾德昭的《大中华帝国志》,全面介绍了中国历史、地理和思想史等方面的情况。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游览了承德避暑山庄,随员巴罗在《中国游记》中盛赞了山庄的园林建筑:“错落有致,间隔合宜,恰到好处,互相衬托”。另一学者又专门指出中国园林有更高级的美——不规则的自然美,这推动了英国“不规则园林”运动的兴起。随后,整个欧洲掀起了仿建中国园林的热潮,并修建了许多包含中国元素的建筑,其中不乏代表性作品。

       ——改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中华文明史(第四卷)》等

材料二   在英国人征服印度之后的半个世纪里,英国人没有试图把自己的文化强加于印度。他们忙于作出行政、财政和司法方面的安排。印度原有的教育制度没受到干扰,但也未得到支持。初等教育继续由印度教或伊斯兰教的乡村学校提供。半个世纪里,穆斯林坚持其传统的文化,仅仅研究伊斯兰教的法律、文学和神学。……随着殖民侵略不断深入,英国的文化侵略还是对印度产生了两个深远的影响:一是它首次为印度各地的人们提供了一种共同的语言和一种共同的文化背景;二是不可避免地使印度产生政治上的自觉性和自治要求,一批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利用欧洲的思想意识攻击英国的统治,并组织了一个民族主义运动,这一运动最后以独立的印度而告终。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三

国家言论出处
①中国我们现在要集合中外的精华,防止一切流弊,便要采用外国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加入中国的考试权和监督权,造成一个很好的完璧,造成一个五权分立的政府,像这样的政府,才是世界上最完全、最良善的政府,国家有了这样的纯良政府,才可以做到民有、民治、民享。1906年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大会上演说
②新加坡东亚儒家社会同西方自由放任的社会有着根本的差异。儒家社会相信个人脱不了家庭、大家族、朋友以至整个社会,而政府不可能也不应该取代家庭所扮演的角色。新加坡依赖家庭的凝聚力、影响力来维持社会秩序,传承节俭、刻苦、孝顺、敬老、尊贤、求知等美德。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回忆录
③埃及变革之风已经吹遍这个大陆,不管我们喜欢不喜欢,民族意识的这种增长是个政治事实。我们大家都必须承认这个事实,并且在制定国家政策时把它考虑进去。英国前首相麦克米伦1960年访问非洲时说

   ——改编自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选必3《文化交流与传播》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16~18世纪“中学西渐”的史实,并写出当时其中一位著名“传教士”的名字。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归纳指出英国殖民印度过程中文化侵略的基本方式,简要说明近代印度在不同程度地接受外来文化的同时,努力保护自己传统文化的表现,并写出“最后以独立的印度而告终”的“运动”名称。
(3)进入近现代社会以后,亚非人们在认知外来文化和反思本土文化的精神阵痛中,或被动或主动地对文化进行选择与重构。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选择材料中提及的其中一个国家,并围绕这一主题加以简要论述。(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6 . 1258年蒙古南侵,南宋财政亏空加大,政府滥发纸币导致通胀恶化。为解决以上问题贾似道推行公田法(低价购买民间尤其官员手中超限的部分土地),结果激起民怨,加剧恶性通胀循环。1262年面对拜占庭帝国的军事进攻,为解决财政压力,威尼斯授权政府发行国债(以税收作为定期利息),被称为13世纪最伟大的金融创新。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战争催生了金融创新B.反映农耕文明和商业文明的差异
C.政府垄断破坏金融秩序D.金融稳定是政权巩固的重要因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类学家博厄斯认为:人类历史证明,一个社会群体,其文化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群体的经验。一个社会群体所获得种种发现可以传给其他社会群体;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大体上,文化最原始的部落也就是那些长期与世隔绝的部落,因而,它们不能从邻近部落所取得的文化成就中获得好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自行拟定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8 . 阅读表格,完成下列要求。
学校建校时间校训
山东大学1901年“气有浩然,学无止境"(出自孟子与荀子
名言)
厦门大学1921年“自强不息,止于至善”(出自《周易》
中南大学1952年“知行合一、经世致用"(出自王阳明、顾
炎武)
深圳大学1983年“自立、自律、自强”(20世纪80年代民主征集产生)
牛津大学(英)1096年“上帝乃知识之神”(拉丁语,出自《圣
经》)
巴黎综合理工学院(法)1794年“为了祖国、科学和荣誉”(为拿破仑所
定 )
柏林洪堡大学(德)1810年“哲学家应当改变世界而不只是思考世界”(出自马克思)
庆应义塾大学(日)1858年“独立自尊,笔比剑强”(源自创办人近代日本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

上表为部分中外大学的建校时间与校训的相关信息表,从表中提取两条以上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确定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2022-11-01更新 | 16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从人类文明史开创以来就一直存在着。人类进化历史,从蛮荒走向文明,是在不同地域和不同自然条件下形成的,一开始就带有不同的特色。因此,无论是古代社会还是现代社会都存在着文明多样性。进一步说,人类正是在多样性的竞争和融合中取得文明进步,推动社会发展。从现实来说,正是有了文明多样性才使我们的世界如此绚丽多彩。

——摘编自吴兴唐《文明多样性刍议》

以“文明多样性”为主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旋律


历史不是事件的简单汇总,而是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进程。透过现象寻找贯穿历史进程的主旋律,才能看到历史的真谛。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代史的史实,以“旋律”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