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类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3 道试题
1 . 习近平说:“我希望通过学习焦裕禄精神,为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正能量。”这种“正能量”指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B.实事求是,敢为人先的精神
C.万众一心、共御外侮的精神D.无私奉献、为民服务的精神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代以来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学习西方成为近代中国的思想主流,从洋务运动到百日维新再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学习内容不断变化。

材料二   剑桥大学高级研究员马丁·雅克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中国政府非常果断地制定了战略战术,应对非常高效,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让全世界看到中国体制的优势,“中国做得不错”已成广泛共识!

习近平指出: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西学东渐一百多年后,中国已然反超西方,拥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焕发出制度上的勃勃生机!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分别学习了哪些东西?向西方学习的特点是什么?
(2)请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围绕“中国与世界”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论述。 (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022-01-04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度尾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3 . 1978年,时任招商局常务副董事长的袁庚提出“冲破束缚,放手大干,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思想;1979年,以“杀出一条血路”的改革气魄,“炸山填海”建立起蛇口工业区;1981年,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这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A.开拓创新、敢闯敢干B.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C.尊重科学、生命至上D.攻坚克难、不负人民
2021-12-18更新 | 177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蓝天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近代中国人的观念不断更新:“师夷长技”更新了“华夏变夷”的观念;“维新变法”更新了“尊王法祖”的观念;民主、民权更新了“君权神授”的观念;理智、务实更新了偏颇、尚虚的观念;男女平等更新了男尊女卑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A.传统文化的渐趋衰落B.民主宪政的艰苦探索
C.对独立富强的不懈追求D.中国人性的逐渐解放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美国妇女的处境已经发生了些许变化。20世纪初,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深,市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一战对征兵的需求导致美国劳动力市场供给不足。同时,这一时期美国的妇女运动与妇女职能的转变是近乎同步发展的,一战期间美国妇女地位的提高也是国内稳定政局的需要。同时,总统竞选人为提高自己投票率也向妇女抛出橄榄枝,给予各种承诺。战争年代是新兴的“新女性”群体自由和机会不断扩大的年代,也是大变革的年代。

——摘编自《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妇女地位变化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期间美国妇女地位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期间美国妇女地位变化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公元前1世纪建立,到公元4世纪末分裂,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设置行省管理意大利半岛之外的地区。罗马民族在政治上处于主导地位,意大利以外的人(希腊人除外)被称为“蛮族”。什么是罗马民族呢,那就是罗马人和意大利人,他们在语言、经济和文化上关系密切,也是共同打下帝国天下的核心力量。据一种比较适中的估计,整个帝国人口约5400万,意大利约有人口600万。行省拥有不同程度的自治权。不断成熟的罗马法通行于帝国全境,但整个帝国的罗马化程度很浅,罗马人使用的拉丁语,在帝国东部只在政府机关和城市中通行,广大农村则仍是各自语言的世界。

——摘编自刘家和、王敦书《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通过察举制度的实施,构建起研习儒经、崇尚教化、执行统一政策的士大夫官僚队伍。汉朝盛时“编户齐民”有5900多万人,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他们虽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经历两汉四个多世纪的统治,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

——据《汉书》《后汉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帝国与汉朝在国家治理上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朝国家治理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东西方国家治理模式的一些认识。
7 . 犹太安息日法明确规定:“但第七日是……安息日。这一日,你和你的儿女,仆婢,牛,驴,牲畜,在你城里寄居的客旅,无论何工都不可作,使你的仆婢可以和你一样安息。”这种规定主要蕴含着
A.平等主义思想B.自由主义理念
C.保护弱者原则D.信仰法律精神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君主及其权力行使受到一些制约。如嫡长子继承制商周之际即已确立,多为秦以后的王朝所奉行。中国封建统治者宣扬以孝治天下,故祖宗家法和先主故事成为当朝君主的不成文规范,谏官往往引之以为封驳皇帝诏旨的理论依据。儒家鼓吹“唯天子受命于天”,理想的君主是古圣先贤的化身和天意的代表。有德成了获得君权的必要前提,否则“天怒人怨”便可能失去君临天下的资格。除此之外,谏诤、宰相和朝议决策等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摘编自孙秀民、楚双志《中国古代封建君权制约述略》

材料二   中古西欧,在原始军事民主制传统影响下,新兴的王权孱弱,法令制定、征税、外交与防卫事务、王位继承、要案审理等在贵族会议上提出咨询。7世纪中期,西哥特国王雷瑟斯温斯声称,国王与民众都应当服从法律,“无论什么地位的人都不能将其置身于法律的监管之外”。教会鼓吹王权神授,依据“灵魂得救”高于“肉体生活”的信条,主张教权高于俗权。封君封臣制以封君与封臣之间个人“约定”为基础,要求双方按约定的权利与义务来行事,否则“约定”就自动解除。

——摘编自孟广林《中西封建君主制中的“法治”与“人治”》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代中国与中世纪西欧在限制君权方面的主要差异。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上述差异的原因。
9 . 阅读如表内容,据此可知
帝国秦王朝罗马帝国印加帝国
统治方式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度
郡县制度
元首制
行省制
国王
四大政区
A.三大古代文明具有一定渊源B.人类文明进程具有同一性
C.集权政治是古代世界普遍选择D.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
2021-11-19更新 | 819次组卷 | 26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东西方的“理想人格”

古代中国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淮南子》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顾炎武
古代希腊城邦
人是万物的尺度—普罗泰戈拉
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
思维是灵魂的自我谈话—柏拉图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

材料二   近代·东西方“人的觉醒”近代中国的启蒙运动具有与欧洲启蒙运动迥异的特点。如果说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主的人文启蒙运动,那么中国思想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这是中西启蒙运动的最基本差异。……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在中国启蒙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

——摘编自郑大华主编《民国思想史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古代中国“理想人格”的主要内涵。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西方“人的觉醒”的不同内涵。并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西启蒙特点不同的原因。
2021-11-16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