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类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3 道试题
1 . 查士丁尼时期,罗马法几乎废弃了对子女的人身控制权,妇女可以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保持自由的人身权力。无论是女性婚姻生活还是女性的财产权方面,提出明确的法律给予保障。这说明当时罗马法
A.妇女普遍获得人身自由B.妇女社会地位得到一定提高
C.重视保障妇女权益D.真正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021-09-25更新 | 132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百校联盟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周)旧有世俗权威和精神权威的崩溃与当时的变法一同产生了新的问题。过时的传统必须摒除,而人们也必须找到新的指导原则。……我们惊奇地发现,中国这一思想繁荣的时代(东周)与古希腊的哲人时代是同时产生的。……不过他们得出的答案大相径庭,从而使地中海文明和东亚文明就此分道扬镳,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下去。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二   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

材料三   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四   18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初期传入的中国文化的研究很热心,伏尔泰赞扬中国的历史记载说:“绝无埃及人和希腊人那种自称受到神的启示的上帝的代言人,中国人的历史从一开始便写得合乎理性”。狄德罗称赞儒学政治,“只需以理性或真理,便可治国平天下”。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当时中国、西方在思想领域出现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种文明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提出的“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古希腊人文主义者和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的思想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四,指出启蒙思想家是怎样理解古希腊和中国文化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启蒙思想家热衷研究中国文化的原因。
2021-08-24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维多利亚(1819524日—1901122日),1836年年仅18岁的维多利亚继位,在位64年,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她从丈夫那里学到“阴谋、收买、强权、先下手为强、武力侵占”等谋略。1857年,一场设计巧妙的阴谋使得英国获得了苏伊士运河的控股权;第二年,在大英帝国沿海殖民地的版图中又增加了印度——帝国王冠上的一颗明珠……形成了“日不落帝国”。维多利亚在位期间,英国在经济、科学、文学、艺术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史称“维多利亚时代”。

材料二   慈禧太后(18351129日—19081125日),17岁被选秀入宫,27岁垂帘听政,执政48年。三度垂帘听政、两决皇储、乾纲独断、享尽人间荣华富贵的“老佛爷”。慈禧太后重用李鸿章等汉臣开洋务运动,庚子后“新政”废科举、倡新式教育,禁止妇女缠足等。慈禧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大变动的格局,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中法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等,治理国家的难度要远超历代的帝王。慈禧太后的选择,一直是以妇人之短见议和与接收耻辱,多次恶化了近代中国的前途。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慈禧太后与维多利亚女王治国的异同。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慈禧太后与维多利亚女王治国不同的原因。
2021-08-01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汉代妇女盛行自由改嫁,而唐代中、上层妇女大多选择守寡。这种变化折射出
A.儒家思想文化的发展B.唐代妇女更自由富足
C.妇女贞节观念愈淡薄D.程朱理学观念已普及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西“墙文化”传统对比

项目主要表现
中国的“墙文化”传统中国古代“墙文化”的传统意义更胜于其建筑意义,从皇宫的宫墙到农家的篱墙再到长城,墙的高低、颜色和形态各有差异
西方的“墙文化”传统西方国家对墙的需求和建造并不像中国这样迫切,中国的墙随处可见,而西方国家的墙只出现在不可缺少的地方,如医院、监狱等地,以及特定需要的围墙,如马奇诺防线、柏林墙等

——摘编自刘洋《“墙”文化之中西比较》等


“墙”作为一种文化象征,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上表是中西“墙文化”对“墙文化”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鲜明,中外关联,手充分。)
2021-06-17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名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咖啡馆在18世纪的英国达到鼎盛。咖啡馆作为文明而廉价的公共消费空间,被称为“便士大学”。咖啡馆为招徕顾客而订购时下流行的报刊供人免费阅览,馆内布局方便顾客畅谈。咖啡馆作为信息交换和流通的理想场所,逐渐成为商界人士的经常光顾之地。为了满足市场需要出现了不少“专业化”咖啡馆,促使专业领域信息更便捷流通。一些无权无势却又对公共事务感兴趣,乐于在咖啡馆中议论时政的人,被喻为“咖啡馆政治家”。无论是新闻话题还是政治问题,任何人都可以在咖啡馆自由交流,不必太担心受到责难。

——摘编自何习尧、冯蜀冀《公共领域机制的英国咖啡馆和法国沙龙比较研究》

材料二   清代是我国茶馆的鼎盛时期。1819世纪,茶馆不仅遍布城乡,而且种类多样:有文人雅士居多的“清茶馆”;有设在郊外、设备简陋的“野茶馆”;有既卖茶又兼经营点心、茶食或酒类的茶馆;有兼营说书和演唱的书茶馆;还有设在乡镇,名为茶馆实为赌场的茶馆。这一时期,遍布城乡的茶馆不仅是平民饮茶之地,同时又是群众听戏、赌徒赌博的重要场所,是商人、掮客、手艺人探听市价、谈生意找生活的集散地。清代茶馆特别发达,这和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茶馆在发展商品经济中所起的作用是有密切关系的。

——摘编自闵宗殿《茶馆历史杂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英国咖啡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清代茶馆和英国咖啡馆的异同。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公共空间发展的作用。
7 . “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中西民主制度的第一次分野几乎是必然的,无论是古希腊的城邦民主,还是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他们都各自适应了当时当地的历史和地理条件,是制度演进的客观结果,而不是人们主观选择的结果。”这表明(     
A.中西制度的差异完全不受主观因素影响B.历史传统和地理环境影响政治制度演进
C.政治制度的演进是人们自主选择的结果D.中西制度的差异根源于地理环境的不同
2021-04-29更新 | 183次组卷 | 36卷引用: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提炼表格中有关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阶段特征的异同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021-04-19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皖西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不同历史时期提出的口号。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依法治国”;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改革开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带一路”;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国梦”;               “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大跃进万岁”;        “备战、备荒、为人民”;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一边倒”;               “一定要解放台湾”;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科学发展观”;        “一条线,一大片”;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人民公社好”;        “亲、诚、惠、容”;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一国两制”;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从材料中选取同一时期或按照时间顺序提取同一主题的口号(3—5个),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口号提取准确,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10 . 清顺治、康熙年间,西方传教士纷纷来华,天主教在中国获得较快发展。后来,罗马教皇不准中国教徒敬天祭祖,一些来华的传教士又干涉中国内政。最后致使雍正于1723年下令禁止传播天主教。这反映出(       
A.皇帝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天主教传教方式存在分歧
C.儒学统治地位受到冲击D.西学东渐伴随着文化冲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