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类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多数的宋元本都有明代的翻刻、重刻本;许多清代书籍也都是以明本书为底本重刻的。明代发明了便于刊朝而又不失美观的宋体字,发履演变为今天最常用的印刷体汉字。明代的线蔾书和宋体守影响到中国周边的日本、朝鲜半岛和越南等国家和地区,在日本和韩国,宋体字至今仍被称为“明朝体”。明刻本在欧美也有广泛收藏,知意大利学者利玛在明万历年间来到中国,在中国学者徐光启的帮助下将《几何原本》翻译为汉文,并刊行于世。此明刻本后又流传到意大利,今罗马中央图书馆有藏。甚至19世纪欧洲出版的书籍中使用的汉字也是宋体字。

——据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大学诞生于12世纪的欧洲,除了课程研究,考试制度也在同一时期兴起。对课本的需求也随之增长,当时书十分稀有,由人工手抄而成……只有贵族和富商才可能拥有少量的书籍。1450年,欧洲约有1亿人口,而藏书量却只有几万册…印刷术发明以后,更多的人可以拥有书本,拥有更多的机会学习认字、写字。文官率也有所下降。1650年英国的文官率是70~90%,到了1700年降至55~75%,1750年降至40—60%。欧洲的学术研究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宗教改革之前,普通百姓并不读圣经,更确切地说他们不能读圣经。神父的言语就代表了圣经………宗教改革人士开始将圣经翻译成各种地方语言。这样人们就可以阅读圣经,跨过神父与上帝直接交流。在印刷术的帮助下,1517年至1520年间,路德的30部著作在欧洲售出了30万册。印刷术出现后的两个世纪内欧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简述中国印刷术对外传播的历程及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书籍刊印业迅速发展的原因以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欧洲印刷术发展呈现的特点。
2019-09-21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