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类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封建时代的国王可以任意剥夺工商业者的私有财产,因此,法国资产阶级强烈要求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所以法国《人权宣言》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后来,资产阶级统治者认识到单凭国家的力量,无法解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遇到的诸多问题,于是越来越重视对私有财产的征用及其补偿问题,1793年,法国宪法的前言这样表述:“除非经合法认定的公共利益所需要,而且在公平预先赔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的最小部分在未得其同意之前,不得受到剥夺。”1958年,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宪法规定:议会可以通过“有关企业国有化和国有企业的资产转为私人所有”的法律规定。
——摘编自《中外宪法私有财产权保护之比较——兼议我国“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入宪》
材料二
第十三条: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第三十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指出法国资产阶级对私有财产态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原因。
(2)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法两国在公民财产权保护方面的规定有何相同之处,并加以简要评价。
2 . 中国近代文化是在西方文化和 中国传统文化相互冲突与融汇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它绝不是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的自然延续,而是在被迫回应西方挑战和适应新的生存条件的情况下存在着发生变异的文化形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与近代西方文化是两种不同质的文化,其不仅仅由于两种文化的模式和形态绝然不同,更由于两者还是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上的文化。

——焦润明《中国近代文化史》


材料二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许多人就已朦胧地认识到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局”……19世纪末,尤其是20世纪初的新型知识分子较之于开明士大夫,对帝国主义瓜分、鲸吞中国的野心有更为清醒的估量。他们为了拯救祖国,向西方学习和迫切改革意识是其最为普遍的心理趋向。……仅从1902年至1909年,从全国各新式学校毕业的学生达82769人,1916近万名军事学堂毕业生及归国留学生。     

——焦润明《中国近代文化史》


材料三   l916年,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敬告青年》等文,明确提出社会的改造应当置于国民尤其青年观念更新的基础上,而新青年应有的新人格新价值应当包括科学、平等、进化、进取等现代观念。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式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你获取了哪些有效的历史信息?
(3)根据材料二、三,概括中国近代文化精神的基本内容。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文明”一词,由来已久,经历几千年的变迁,才有今天的含义: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一般分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材料一 英文中的文明一词来源于古希腊的拉丁文(Civis)。意思是城市的居民,其本质含义是人民生活于城市和社会集团中的能力。中国汉语中的“文明”内涵对行为和举止的要求更高,对知识与技术次之。
材料二 文明在欧洲最早具有“进入人类开化状态的程度”的含义,以区别于野蛮落后状态,是出现在18世纪中后期的法国。
材料三 中国古代长期以文明自居,而以其他没有中国式行为和举止的国家和民族包括西方国家视为野蛮,称西方人为夷人、番、鬼。20世纪起中国把西方的“Modern”翻译成“文明”, “文明”一词被指为西方传来的文化,非常盛行,如看“文明戏”。
(1)材料一中,古希腊的“文明”内涵与古希腊文明的什么因素有关?中国汉语传统的“文明”内涵为什么对行为、举止要求特别高而对知识与技术次之?
(2)材料二中,“文明”作为区别于野蛮的开化状态的意思,反映了18世纪法国的什么思想潮流?有何影响?
(3)阅读材料三, 20世纪初中国“文明”内涵的变化反映了当时中国对西方认识的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中国近代接受西方“文明”给中国的近代带来怎样的影响?
(4)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吸收了当时世界上哪些物质文明的成果?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谈谈你对世界文明的看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