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类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周时期,王者立四时之序而化天下。《礼记·月令》记载了周天子一年四季的礼仪活动,当时许多风俗由专职官员负责。秦汉以后的封建统治者更把传统节日变成了转移阶级矛盾视线的手段。中国的节日基本上是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进行。春节雏形是庆丰收;“清明前后,种瓜种豆”;七夕节反映了中国男耕女织的小农家庭模式。除夕全家守岁,清明祭祖扫墓,端午系五色丝、涂雄黄,七夕看牛女相会,中秋团圆,重阳把出嫁的女儿接回。在现代社会,传统节日仍以家庭为组织进行,新节日则以单位和学校为主组织进行。

     ——摘编自秦永洲著《中国社会风俗史》

材料二   西方国家,虽有类似中国全家团聚的重大传统节日如圣诞节、新年、感恩节等,同时“‘狂欢’‘新奇’‘神圣’‘浪漫’等是其节日精神的主要内核”,注重“情感宣泄”,有“较强的娱乐性”。如狂欢节是基督教“谢肉节”的世俗化称呼;情人节是纪念名叫瓦伦丁的基督教殉难者;万圣节是为了纪念教会所有圣人;圣诞节是基督教为了纪念耶稣诞生。随着改革开放步伐加快,中国人欢庆并无中国文化渊源的圣诞节、情人节、父亲节、母亲节等西方节日,同时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中秋等也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接受。2007年春节前夕,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在贺词中说:“2月18日,我们将欢度中国新年。”

       ——摘编自唐小晴《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比较分析》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与西方传统节日的差异,并分析西方传统节日文化特色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现代中国节日文化出现的新变化及其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类学家博厄斯认为:人类历史证明,一个社会群体,其文化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群体的经验。一个社会群体所获得种种发现可以传给其他社会群体;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大体上,文化最原始的部落也就是那些长期与世隔绝的部落,因而,它们不能从邻近部落所取得的文化成就中获得好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自行拟定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从人类文明史开创以来就一直存在着。人类进化历史,从蛮荒走向文明,是在不同地域和不同自然条件下形成的,一开始就带有不同的特色。因此,无论是古代社会还是现代社会都存在着文明多样性。进一步说,人类正是在多样性的竞争和融合中取得文明进步,推动社会发展。从现实来说,正是有了文明多样性才使我们的世界如此绚丽多彩。

——摘编自吴兴唐《文明多样性刍议》

以“文明多样性”为主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4 . 1941年5月《解放日报》发表《略谈妇女工作作风》一文,批评延安妇女工作“不从社会经济基础上去探究妇女被压迫的根源,而把妇女被压迫受痛苦归咎于男子”,认为这势必造成妇女解放与根深蒂固的男权观念的激烈冲突,影响乡村社会的稳定。这旨在
A.服务全民抗战大局B.揭示妇女受压迫的根源
C.促进男女平等D.建立广泛革命统一战线
2022-03-15更新 | 236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树德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毛泽东曾指出“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看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之下来决定”。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历史形态和具体内涵。生成机制、历史主题和发展历程,是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的三个切关宏旨的问题。

——摘自黄长义《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的三个主要问题》


就材料主旨确定一个具体论题,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且不偏离主旨,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2-02-27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西方规野中的中国形象在不断的演绎变化着。西方学者将西方中国形象的起点设在古希腊罗马时期,但无论从何时算起,有一点是公认的:“从西方中国形象自诞生之日起,到18世纪后期以前,一直处于被西方不断理想化的上升阶段:而自18世纪后半期开始西方的中国从美化转到丑化,从爱慕转为憎恶,从理想化转为妖魔化”。

——摘编自邹雅艳(13~18世纪酉方中国形象


由材料可知,中国形象在西方不断发生变化,结合世界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2-19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皖江名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年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十大雕塑体现了雕塑艺术的最高境界。对艺术品的评价是一件主观的事情,因此.对于世界十大雕塑的说法有多种,下表所示为流传较广的两种说法(排名不分先后)。

说法一说法二
作品作者及创作年代作品作者及创作年代
掷铁饼者[古希醋]米隆(约公元前450年)掷铁饼者〔古希腊]米隆(约公元前450年)
大卫[意]米开朗基罗(1501~1504年)大卫[意]米开朗基罗(1501~1504年)
断臂的维纳斯〔古希腊]亚历山德罗斯(约公元前150年)米洛斯的维纳斯〔古希腊]亚历山德罗斯(约公元前150年)
雅典娜神像[古希腊]菲迪亚斯(公元前438年)哀悼基督[意]来开朗基罗(1498年)
门考拉夫妇立像[古埃及]不详(约公元前2600年)纳芙蒂蒂[古埃及]不详(约公元前前14世纪后期)
复活节岛巨石雕塑[火洋洲古文明]不详〔约600~1680年)复活节岛
巨石雕塑
[大洋洲古文明]不详(约600~1680年)
罗马母狼铜雕[古罗马]不详(约公元前500年)抱鹅的少年〔古希腊]波厄多斯(约公元前200年)
狮身人面像[古埃及]不详(约公元前2500年)狮身人面像〔古埃及]不详(约公元前2500年)
汉谟拉比法典石雕[古巴比伦]不详(约公元前1752~前1750年)自杀的
高卢人
[古罗马]不详(约公元前2世纪前期)
思想者[法]罗升(1880年)思想者[法]罗丹(1880年)

阅读材料,就材料中任意一点或多点信息,提出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君主及其权力行使受到一些制约。如嫡长子继承制商周之际即已确立,多为秦以后的王朝所奉行。中国封建统治者宣扬以孝治天下,故祖宗家法和先主故事成为当朝君主的不成文规范,谏官往往引之以为封驳皇帝诏旨的理论依据。儒家鼓吹“唯天子受命于天”,理想的君主是古圣先贤的化身和天意的代表。有德成了获得君权的必要前提,否则“天怒人怨”便可能失去君临天下的资格。除此之外,谏诤、宰相和朝议决策等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摘编自孙秀民、楚双志《中国古代封建君权制约述略》

材料二   中古西欧,在原始军事民主制传统影响下,新兴的王权孱弱,法令制定、征税、外交与防卫事务、王位继承、要案审理等在贵族会议上提出咨询。7世纪中期,西哥特国王雷瑟斯温斯声称,国王与民众都应当服从法律,“无论什么地位的人都不能将其置身于法律的监管之外”。教会鼓吹王权神授,依据“灵魂得救”高于“肉体生活”的信条,主张教权高于俗权。封君封臣制以封君与封臣之间个人“约定”为基础,要求双方按约定的权利与义务来行事,否则“约定”就自动解除。

——摘编自孟广林《中西封建君主制中的“法治”与“人治”》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代中国与中世纪西欧在限制君权方面的主要差异。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上述差异的原因。
9 . 公元1世纪,身为游牧民族的大月氏人在中亚建国,形成庞大的贵霜帝国。4世纪在中国北方建立的“五胡十六国”也是游牧民族在农耕世界建立的国家。这些国家的建立
A.体现了草原文明优于农耕文明B.客观上促进民族和文明的交融
C.导致了亚洲落后于时代潮流D.推动了全球贸易网的初步形成
10 . 1925年,苏联《农民报》刊登了《男人心灵的哀号》一文,文中主人公的妻子将要与其离婚并“拿走她应得的一份”。一些读者在回复中感慨道:如果“法律条文把妇女限制在1917年以前”就不会出现这个情况。由此可见
A.农业集体化使妇女工作机会增加B.当时普遍义务劳动中妇女地位提高
C.十月革命后妇女的权益得到保障D.计划体制下男女平等观念不断加强
2021-08-21更新 | 375次组卷 | 15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