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类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史学传统与中国文化

材料一 人们称赞《史记》所述“不虚美,不隐恶,其文直,其事核,故谓之实录”。唐代史学家刘知几撰写《史通》一书,专设《直书》一篇,盛赞史学史上那些敢于秉笔直书的史学家。但这并非史学家的最终目的。司马迁作纪传体通史《史记》,为的是“述往事,思来者”,司马光作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目的在于希望统治者能够“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嘉善矜恶,取是舍非”。同时我们还应看到,当历代鼎革之际,继起的皇朝都十分重视修纂前朝历史,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也不例外,以此作为朝政大事。元朝至正三年(1343),即诏令纂修宋、辽、金三史。清朝入关第二年,顺治二年(1645),即下诏修明史。他们把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作为学习的榜样,自称是炎黄以来“治统”和孔子以来“道统”的继承者。

——摘编自瞿林东《中国史学: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材料二 中国文化与外民族文化系统的交流中,也传递出独有的“智慧之光”,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公元8世纪前后东亚国家对中国文化的大规模移植与受容,将东亚国家与中国在语言文字、思想意识、社会组织、物质文明上连成一气,形成一个在地理上以中国本土为中心,在文化上以中国文化为轴心的文化圈。中国文化不仅惠及近邻东亚文化圈内,而且对包括欧洲在内的其他世界的文化也影响甚巨。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出现了一批介绍外国史地的著作,如《海国图志》《瀛环志略》等。随着对外部世界了解逐渐增多,外交史和各国史地也成为史学研究重点之一。一方面,清官方也开始关注外交史,《道光朝筹办夷务始末》,以后又有《咸丰朝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筹办夷务始末》等几部书,就是官方主持修撰的大型中外交涉历史的资料汇编。另一方面,一批出使国外的大臣在以日记形式详细记载外交事务的同时,还对所出使国的地理风貌、人文历史进行考察,留下了丰富记载,如王韬的《法国志略》《普法战事》,薛福成的《续瀛环志略》等。

——摘编自刘俐娜《晚清的史学发展与变革》

(1)依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优良传统。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简述8世纪前后中国文化是如何惠及东亚文化圈的?
(3)依据材料三,说明鸦片战争后中国史学研究的新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022-05-31更新 | 73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期中冲刺(高频材料解析题38题)(北京专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财政税收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太平天国起义前,清朝财政收入以田赋为主。道光时期田赋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关税、盐税及杂税所占比例不高。咸丰时期,由于太平天国起义的打击,许多税关被迫停征,但沿海洋税征收大涨。咸丰三年(1853年),帮办扬州军务的刑部右侍郎雷以ÆC为筹措军费,创办厘金制度,厘金归属地方财政征收使用,咸、同时期厘金突起改变了清前期中央财政一家独大的格局。咸丰十一年(1861年)清朝建立税务司制度,洋税的征收归海关税务司专管,英国人赫德任职总税务司时长达近半个世纪。这一时期的财政总收入,较道光时期的4000万两,几乎增加1倍,而关税和厘金的征收数量均超过田赋,成为政府最为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为“同治中兴”提供了强有力的财政支撑,清朝旧有的财政结构发生了根本改变。通过厘金制度,中央或地方当局以军需、河工、赈恤等名义勒令工商业“报效”款项,难以数计,无异在工商业者身上缠以条条锁链,四肢捆缚,血液不通。       

———摘自倪玉平《晚清财政税收的近代化转型》

材料二 北洋政府时期,开始实行国税、地税的分税制,但由于中央政治权力虚弱,地方军阀截留和侵蚀国税严重,中央财政收不抵支,不得不靠借外债度日,地方割据势力藉此壮大军力,与中央分庭抗礼。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重新划分国、地财政税收,将盐税、海关税及内地税、常关税、烟酒税、厘金等划为国家税,将田赋、契税、牙税、当税、屠宰税等划为地方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随着东南沿海地区相继沦陷,作为国家税收主要来源的关税、盐税和统税大幅减少。国民政府为集中全国财力进行抗战,于1941年6月召开第三次全国财政会议,决定将全国财政分为国家财政和自治财政两大系统,原属省(市)级财政收入的田赋、营业税等均纳入国家税。“省之一级,遂无财源……有一举一动,办一事一物,均须仰赖国库支拨款项”。地方政府唯有摊派苛捐杂税以作抵补,因而加重了广大民众的负担,激化了国家与社会的矛盾。     

———柯伟明《民国时期税收制度的嬗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咸丰、同治时期清朝财政税收结构的变化并简析厘金制度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实行国税、地税的分税制产生的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晚清、民国税收制度发展变化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