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类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服饰文化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象征,反映时代风貌,折射时代变迁。

材料一

①鲜卑拓跋部于公元258年迁居到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后建立代政权,398年迁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


(1)依据材料概括北魏时期服饰文化发展趋势,从史料角度分析北魏墓葬出土文物的价值。

材料二   中世纪意大利女性的基本服饰为长筒型衣裙,头戴长到膝盖的面纱或头巾,外罩长及脚踝的斗篷。14到16世纪,服装成为身份和地位的显现,新兴中产阶级渴望像贵族一样炫耀他们的财富。妇女争奇斗艳,男子不拘礼节。服装式样变化,衣料品种增多。东方服饰中的装饰和纽扣被欧洲人吸收,男人外套上排一列纽扣或宝石,甚至内衣纽扣也用宝石装饰。


(2)依据材料概括14-16世纪意大利服饰的特点,并结合所学说明原因。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封闭已久的国门再次开启,源自西方的喇叭裤成为人们展示自我改变的重要方式,如一阵旋风传遍神州大地。喇叭裤的流行对中国服饰文化影响深远,从此中国开始采用A字形服装轮廓,青年男女开始崇尚西方人的体型,身材高挑成为当时人们择偶的重要标准。20世纪90年代人们的头脑更加开放,开始从80年代的盲目追风当中解脱出来,变得更加理性和成熟。多样化和个性化成为这一时期的主题,冲击着中国人的心灵,培养着中国人对新事物的接纳力,显示着人们明亮乐观的气息。21世纪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力增强,中国服装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一部分人不再满足服装的实用功能,转而追求服饰的舒适性和时尚美。与此同时,中式服装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国际场合。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中国女孩身穿的中式旗袍点燃了旗袍复苏的火焰。2008年“青花瓷”系列服装成为北京奥运会服饰的主角,很好地诠释了典雅的中国服饰文化。

——摘编自吴志明《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服饰文化的嬗变》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解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服饰文化的发展历程。
(提取信息充分、解释分析合理、总结归纳准确)
2019-01-29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北京市丰台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近现代以来,随着西方文明的冲击,中国社会发生了各方面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清朝统治阶级掀起了自救运动。作为运动代表人物之一的李鸿章曾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基于这种认识,李鸿章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等。随着运动的深入,李鸿章认识到“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于是,他又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等。李鸿章的所作所为,正代表了先进中国人进行工业化探索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

——《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1)依据材料一归纳“独特发展道路”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积极影响。

材料二   近代中国大众报业发展

时间与地点报刊名称创办人情况备注
19世纪40—70年代的广州、上海等广州纪录报、
万国公报等
西方传教士19世纪70年代后,中外报刊共有170多种,占同时期报刊总数的95%。《申报》开辟了文学专刊
1872,汉昭文新报艾小梅内容多为轶闻趣事
1895—1897,北京、上海等万国公报康有为不同于传教士创办之《万国公报》,后易名为《中外纪闻》
时务报梁启超等同期,康有为创《强学报》。
游戏报等李白元等刊小说、戏曲、诗词、散文等
1901—1903,上海等警钟日报蔡元培等提倡“抵御外侮,恢复国权”
中国白话报林白水刊有《黄黎洲》《说君祸》等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大众报业的发展历程。

(3)依据图文材料,结合所学分析1945年以后中国和平崛起的重要前提与条件。
2020-09-17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一测试历史试题
3 . 在世界历史的进程中,中国的大国地位经历了起伏发展的过程。总结经验教训,对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有重要的启示。

材料一   唐朝长安西市图



(1)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是中国古代的繁荣时期。观察材料一,说明唐朝盛世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唐朝对东亚国家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康乾盛世,是我国古代又一个辉煌的盛世。1793年,觐见乾隆皇帝的英国使臣马嘎尔尼却感慨地说:“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同一时期的中国和英国,从政治、经济、科技、对外关系方面说明马嘎尔尼的观点。

材料三   我国部分工农业产品国家指令性计划产品所占比重统计表(单位%)

工业产品产值工业消费品价格农副产品价格
1984100100100
199311.61015

注:以1984年为100%

——根据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下册》改编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经济体制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4)从中国古代的强盛、近代的沉沦、当代的崛起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2021-01-23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南片)普通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蒙学教育非常兴盛。明代官办的蒙学教育主要是社学,洪武八年命天下立社学:“但有三五十人家,便请个秀才开学,教军民之家子弟入学读书,不妨他本业,务要成效。”清康熙时正式向全国推广义学:“各省、府、州、县,夸多立义学,延请名师,聚集孤寒生童,励志读书。”无论是社学还是义学,都是本着为天下所有儿童提供同等教育的精神而开办的,但这样的教育理想在现实中总要打些折扣,比如明朝“倡优隶卒之家子弟,不许妄送社学。”这和国家规定的社会歧视政策是一致的……蒙学教育的私学形式是私塾,私塾非常常见,也最有中国传统特色……明清蒙学教育择师标准很严,明太祖曾有明令:“其经断有过之人,不许为师。”官学蒙师大多要经乡民推举或地方官选定,“具书致礼”,正式聘任。私塾中的蒙师也会按照乡里最诚敬的礼节聘请……明清蒙学重视道德教育,表现出深厚的人文意蕴。“蒙以养正”是蒙学最高的教育理念,即从人的先天根基开始,通过启蒙教育,使之逐步趋成于圣人的人格和境界,奠定一生发展的道德与文化基础。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大众教育是19世纪后期的大众社会的产物……到1900年,许多欧洲国家都建立了由国家财政支持的小学,为大众提供免费的义务性基础教育。欧洲国家为何要对大众教育承担起这种责任呢?自由主义者相信教育对于个人和社会的进步都是很重要的,保守主义者认为如此可以培养人民遵守社会纪律。……对工业家来说,大众教育培养了满足他们需要的工人。然而大众教育的主要推动力还是政治性的。选举权的扩展需要有受教育程度更高的选民。更重要的是,义务性的大众教育向被教育者灌输爱国主义,使大众国民化,这为更高程度上的国家整合提供了机会。

——摘编自杰克逊·J·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清时期蒙学教育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蒙学教育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后期西欧教育发展呈现出的新趋向,并说明其成因。
(3)根据以上材料,分析说明教育承担的社会功能。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国家治理体系随时代发展而不断演变。

材料一   元朔五年,武帝令各地诸侯王在封地之内分封弟子,由中央政府给予名号。划分全国为十三州,每州设刺史一人,直接代表皇帝监察十三州的二千石禄的高官乃至诸侯王。采用逐步将外廷权力转移至内廷的方法,一切文书、奏章、政令一概由内廷官吏执掌。设置太学,学生学业完毕后,即派往各政府机构任事。在全国各地设盐官38处,铁官48处,均统归大司农管辖,直属中央政府。

——摘编自《试论汉武帝的治国为政之道》


(1)依据材料概括汉武帝国家治理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分析这些措施的意义。

材料二   1832年6月,英国议会改革方案得到通过并经国王批准……56个人口不到2000人的选区被取消,31个有2000~4000人口的选区各减少1个议员席位。余出的143个议席中,各大新兴工业城市得到65个……在选民资格方面,城市居民年收入房租或者交纳房租10镑以上者有选举权;农村中年收入10镑以上的土地所有者和年收入50镑以上的租地经营者享有选举权。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价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

材料三


(3)依据材料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钦定宪法大纲》的不同,结合所学说明这种不同的原因。
2019-01-29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北京市丰台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欧洲妇女的社会地位变化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历程。

材料一   中世纪时期特定的宗教文化背景将女性严密地禁锢在狭小的私人空间内,她们所能获得的教育资源极其匮乏。另外,中世纪文化传统中弥漫的厌女症思想是对女性的全面贬低和诋毁,意在摧毁女性健全的人格,将她们永远束缚在奴隶和贱民的位置上。

——摘编自杜力《欧洲中世纪晚期女性作家研究》


(1)阅读材料,概括中世纪时期欧洲妇女社会地位的特点。

材料二   1789年,法国妇女和男子一起拿起武器攻占了巴士底狱。1790年,启蒙思想家孔多塞呼吁将选举权赋予女性,但国民议会并没有将这一主张写进法律。19世纪20-30年代,更多的女性参与了产业劳动和社会活动。1832年,在修正选举法时,英国妇女便开始了争取自己社会地位的斗争。1869年,英国女性在地方政府的选举中获得投票权,也能够在地方政府担任公职。同年,法国玛丽亚·德莱斯梅等创建了“妇女权利同盟”。

——摘编自(英)沃特斯《女权主义简史》等


(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18世纪末—19世纪女权运动发展的历史条件。
2019-01-18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北京市东城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