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类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四库全书》是乾隆三十八年(1773)开始编纂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官修丛书。它主要是对重要文献的分类编排与汇辑,它的主要用途是仕途举子学习和参考之用。作为一部丛书,延续了自晋、隋以来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经部下设10个类别,即:易、书、诗、礼、春秋、孝经、四书等。史部下划15类, 包括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杂史类、传记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等。子部则涵盖诸子百家的经典著述,下分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小说家、释家、道家、杂家、天文算法、术数等14类。编纂四库全书,收书3503种,同时也禁、毁图书3100多种。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却没能收录其中。

——摘编自罗红丽《<百科全书>与<四库全书>的一个世纪两个世界》

材料二   1751年至 1772年,狄德罗编写的《百科全书》汇集了伏尔泰、卢梭、霍尔巴赫等150余位作者的智慧结晶。通过梳理“启蒙运动"与《百科全书》的关联,笔者发现整部书籍71818个条目可以分为两大部类:第一部类是倡导宽容,反对宗教压迫。第二部类则是除旧布新,摆脱蒙昧状态,倡导平等、实现社会公平。这两大部类恰好契合了“启蒙运动”的两火主题:自由与理性。下表为《百科全书派》主要作者及其编纂条目表:


——摘编自林硕《从<百科全书>与<四库全书>比较透视十八世纪中欧文化差异》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四库全书》与《百科全书》所透视出的中欧文化差异,并简析这种文化差异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四库全书》与《百科全书》对中法两国社会发展的不同影响。
2021-02-26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2021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控制,实行有效的行政管理,公元前220年,秦始皇下令修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驰道。这些驰道宽22米,路基高厚,以铁锤夯筑得坚实平稳,还在道旁栽种了树木。公元前212年,命令蒙恬主持修建了一条由咸阳向北的“直道”,经云阳、上郡直达九原,全长900余公里。后在云贵地区修“五尺道”,在湖南、广东等地修筑了攀越五岭的“新道”。这样,一个以咸阳为中心的交通网把全国各地联系在一起。西汉时,汉武帝继续了秦朝的政策,修建公路以方便各地间的商业和交通。为了发展同中亚、西亚、南亚各国的交往,修筑了令居(今甘肃永登)以西的道路,设置亭驿,便利商旅。

——摘编自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等

材料二   同中国一样,罗马人也是通过建设运输和交通网络完成帝国一体化的。罗马的道路有很深的路基,路旁有围护、排水渠,路面铺设了大块平坦的筑路石,主路宽6—8米,可供双向车辆同时行驶,蜿蜒的山路也有2—3米宽。沿路设置了驿站。公路连接了帝国的各个部分,其中,最著名的公路全长2500公里,沿东北边境从黑海一直通向北海,与多瑙河和莱茵河平行。一条长4800公里的路与北非海岸线平行,许多支线直插南方,商人、士兵通过这些支线可深入撒哈拉沙漠。在地中海地区,罗马人新建了一些道路,方便了这一地区的旅游和贸易。还有一些公路从地中海东部的城镇和港口一直通到帕尔米拉——这是亚洲中心通往西部的最主要的商站。据估计,罗马道路的总里程超过了8万公里。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著《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秦汉王朝和罗马帝国在道路修建上的异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汉王朝和罗马帝国能够在广大区域修建道路的相似条件和积极作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武帝实施“独尊儒术”政策后,引发了对学校教育的高度重视,使西汉的学校教育系统趋于完善,并为整个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制度奠定了基础。汉代特别重视发展官学,重点是太学。自隋唐以后,国家教育制度是学校与科举并行。隋文帝开皇年间,奖励学术,重儒兴学。唐代的学校教育异常兴盛,教育行政机关也有系统可寻,较前代进步。北宋时期统治者为了更直接地控制教育,一方面大力兴办官学,一方面推重科举。南宋书院发达同理学的盛行有密切关系。书院成为研究和传播理学的重要基地。到了明清两代,学校轻而科举重,当时国家全部教育差不多为科举所垄断,虽设立较多的教育机构,如中央的国子监宗学、武学、医学,地方的府学、州学、县学等,但政府以科举入仕为奖励,社会人士趋之若鹜,于是学校等于虚设,名存而实亡了。

——摘编自程舜英《中国古代教育制度史料》

材料二:19世纪英国民众文化水平的提高是在没有国家干预的情况下取得的。工业革命中家庭消费观念的变革影响着民众受教育的行为和理念。通过一种经验性的、自发的方式自下而上地影响着英国的教育体系。英国既有的私立教育系统,如伊顿公学,主要是贵族教育;也有学徒制的工业教育方式,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教授生产经验和技巧,为工业革命生产线培养人才;良好而完善的宗教和慈善教育制度,则是面对平民的教育,保证了英国初等教育的普及化。这些,产生了英国工业化的基础,并实现了英国工业化的飞跃。

——周详《工业革命与英国教育的兴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相比,19世纪英国学校教育的不同之处,并分析19世纪英国教育发展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发起者

主要内容

1874年

英国传教士约翰麦克高旺

成立了一个拥有60多名女性成员的“天足会”,规定入会女性不得缠足。

1878年

英国里德夫人

在上海成立“天足会”,影响逐步扩散到江苏各地,印制了大量宣传材料,广为散发。

1898年

康有为

在广东创立了不缠足会,会员上万人;天足运动在全国各地逐渐开展起来。

1898年

宝复礼、丁家立

在天津成立“天足会”,提倡去除妇女缠足的陋习;戊戌变法失败后,不缠足运动暂告一段落。

1898年

光绪帝

康有为上书《请禁妇女裹足折》;光绪帝发上谕禁止缠足。

1901年

慈禧太后

下达懿旨,劝禁缠足;封疆大吏纷纷响应。

1912年

南京临时政府

孙中山下令内务部通饬各省禁止缠足。学校教育和公共宣传都遍布天足内容,反缠足成为大势所趋。

1937年

苏区政府

颁布禁止缠足的布告,指出妇女缠足是一种“野蛮的伤天害理的封建习惯”,放足是解除妇女身上的“锁链”。

195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下达了禁止妇女缠足的命令,命令中说:缠足现象是封建社会对妇女的压迫,且有害于妇女健康,妨碍妇女参加生产,必须加以禁止。


——王志辉《天足会与脚的解放》(《天津青年报》)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9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集中体现为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这“三件大事”不包括
A.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B.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C.进行了改革开放
D.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