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类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贫困治理是中外治国理政的大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统治者素来秉持“仁政”思想,扶助贫困人口是这一思想的体现。古人对贫困的认定,一般要对收入来源、财产状况、家庭劳动力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以此进行分类定级。在扶贫方式上,救助贫困人口一般以官府为主,如汉律规定国家需向“贫不能自存者”提供救助。到了宋代,国家开始注重采用经济手段、调动民间力量参与扶贫救助,如采用招商赈济、以工代赈等方式。另外,官府除了在自然灾害之后开展临时性救助,还制定了一些系统性扶持办法,从财政、民政乃至军政多个层面对贫困人口进行帮扶。

——摘编自祖铨《中国扶贫史概述》

材料二   1834年英国颁布济贫法修正案(又称新济贫法),第一次全面以社会政策的方式规定接受救济的人应给予一种比独立的劳动者低的生活标准;在全国兴建济贫院,要接受救济的人只能进入济贫院接受统一管理,而进入济贫院要经过严格审查,只有真正的赤贫之人才能进入。中央成立济贫法部的行政部门,有权颁布施行济贫条例;成立督察组专门监督中央条例在地方上的执行情况。院外技济的申请者在家接受救济,这些人往往都是些寡妇、暂时性残疾的人、老年人等。1905年英国政府才成立了皇家调查委员会,颁布《失业工人法》,1908年颁布《养老金法》,1911年颁布《健康保险法》,自此正式建立起新型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摘编自崔明远《英国贫困问题解决探析》

材料三   实现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立场。新中国始终重视反贫困工作,并实现了从“帮扶物质”到“扶志扶智”、从“漫灌”到“滴灌”、从“零散”到“体制”等多方面转变,近年更利用“互联网+”创新了工作。民族地区经历了从比学赶帮到对口支援、合作的过程。中西部地区也探索出了合理协调扶贫开发和保护环境的路径。这些巨大成就和显著经验,也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

——摘编自谭清华《中国贫困治理七十年——扶贫政策创新视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扶贫政策的特点并分析其实施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近代英国济贫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贫困问题产生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治理贫困的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贫困治理工作的认识。
2022-03-04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三峡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古代埃及和西亚文明以武力方式向外扩张,古代希腊则以移民方式向外扩展,造成这种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前者文明起源更早B.军事体制的差异
C.社会风俗显著不同D.经济形态的影响
2022-01-21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1925年,苏联《农民报》刊登了《男人心灵的哀号》一文,文中主人公的妻子将要与其离婚并“拿走她应得的一份”。一些读者在回复中感慨道:如果“法律条文把妇女限制在1917年以前”就不会出现这个情况。由此可见
A.农业集体化使妇女工作机会增加B.当时普遍义务劳动中妇女地位提高
C.十月革命后妇女的权益得到保障D.计划体制下男女平等观念不断加强
2021-08-21更新 | 375次组卷 | 15卷引用:重庆市第二十九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现代化的道路是不同的,我们知道英国用和平渐进的方式自我改变,法国则长期采用革命的暴力;德国走了另一条路,这使它在很长时间里被视为“另类”。美国的情况又有不同,它曾经是英国殖民地,需要先独立、才能再发展。……各国的制度是不同的,就拿人们最关心的政治制度来说:英国的君主制相当特别,英国人对君主的热衷也同样特别;议会制与总统制的区别是非常明显的,这就使英、美之间的差异更加显眼。至于选举的方法,英国人采用“领先者获胜”,美国人发明“选举人制度”,可是两者都背离“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而这个原则据说是民主制度的出发点。说到“三权分立”,真正在实践中遵循“三权分立”的只有美国一个国家,因此,把美国的制度说成为“普世”,就如同把伯里克利的雅典说成“普世”一样。……西方国家在它们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变换道路与制度,比如:英国从自由放任到福利社会,法国从革命道路转向改革;美国改变种族歧视的政策,至少在法律上承认了种族平等。这些都说明即使在同一个国家内,也会有不同的社会形态。所以我们说,多样性是成功的保证,每一个国家根据自己的国情寻找自身发展的道路,恰恰是现代文明的特征。

——摘编自钱乘旦《文明的多样性与现代化的未来》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内容,简要论证“文明的多样性”这一主题。(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柏拉图于公元前387年在雅典创办学园,以私人学者的身份主持学园进行讲学,传授自己的思想。学园在“三艺”课程,即文法、修辞学、逻辑学的基础上,增加了“四艺”,即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学园讲课方式是采用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在共同讨论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辩论、讨论,使学生明白道理,获得知识。柏拉图在学园中对于学术思想也采取比较开明的政策,允许不同的思想存在。柏拉图在讲学的同时著书立说,如《理想国》《法律篇》等都是在学园时期写成的。学园的目的就是要为城邦培养政治人才,讲述治国术,追求“理想国”的实现。学园培养出了许多优秀人才,如亚里士多德、立体几何的创始人泰阿泰德等。雅典学园成为当时希腊世界的自然科学研究中心,被后人认为是欧洲第一所大学,并对中世纪大学和近代大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摘编自覃昕《柏拉图学院钩沉》

材料二 始建于公元前374年齐桓公田午时期的齐都临淄的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学术文化的交流中心和诸子百家争鸣的重要场所。稷下学宫通过优厚的俸禄和待遇招揽天下有识之士,承担当时齐国君主政治智囊团的角色。游学是稷下学宫独特的教学方式之一,学生可以自由来稷下寻师求学,教师可以在稷下自由招生讲学.稷下学宫还定期举行讲演、讨论、辩论之类的学术交流会。稷下学宫的先生还纷纷著书立说,著作颇丰,例如《管子》《荀子》等三百余篇,分属儒、道、阴阳、法诸家.稷下学宫培育出了淳于髡、邹衍、荀子等一大批集大成式的学派代表人物和思想家,为战国思想学术的发展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

——摘编自王志民《世界教育史上的双子星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雅典学园与稷下学宫在办学方面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者共同的历史价值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知识界兴起了一股关注和讨论苏联的热潮,《苏俄评论》(1931)、《中国与苏俄》(1934)等杂志相继创刊,就连以“无偏无党”,为宗旨的《申报》也刊登了许多有关苏联的文章。这一轮“苏联热”的出现,意在
A.呼应红色苏区革命实践B.推动国共两党合作抗战
C.寻求救亡图强的新道路D.寄望苏联干预远东局势
2021-04-20更新 | 165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公元1~1950年中国和西欧GDP比较简表

项目
年代(公元)
人口(百万)GDP(十亿1990年国际元)人均GDP(1990年国际元)
中国西欧中国西欧中国西欧
159.624.726.811.1450450
100059.025.426.610.2450400
1300100.058.460.034.6600593
140072.041.543.228.1600676
1500103.057.361.844.2600771
1820381.0133.0228.6160.16001204
1913437.1261.0241.3902.35523458
1950546.8304.9239.91396.24394579

——据[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统计》整理


从上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西方神话传说或民间故事对比
中国孝感动天、芦衣顺母、扼虎救父、七仙女违反天条受到惩戒、猪八戒失德被丑化并贬入凡间。
西方天神乌拉诺斯被自己的儿子克洛诺斯阉割;克洛诺斯被自己的儿子宙斯打入地狱;宙斯的子女们追求自由;普罗米修斯,反对以宙斯为首领的奥林匹亚诸神,创造人类,为人偷火种,为人类带来智慧,受到敬仰。

——摘编自《中西方家庭观念的差异》


在中国,家族意识强烈,亲情观念重,神有等级和约束。西方的价值观在于个人,提倡人的自由和个 性,神以独立自主为荣。根据材料,自拟论题,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要求:论题必须包含中西对比, 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申报)原名(申江新报),1872430日在上海创刊。1949527日停刊。它是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制响的报纸,是中国近代报纸开端的标志。被称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合书"。

在(申报)生存的78年间,除历经了清朝同治、光绪和宣统三朝,世界还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发生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俄国十月革命,发生了中法战争,甲午战争,日俄战争、戊戌维新,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和“四·一二"政变等重大历史事件。不管其记载是有意还是无意,观点是否客观,公正,但以文字记录下丰富的史料素材其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如1908年连续报道了光绪帝的病情和施治情况、1919年发表了有关巴参和会的文章,都引起了一时轰动。

193711月,上海沦陷后,日方企围控制该报,《申报》拒绝其新闻检查,于19371214日宣布停刊。不久在日军威胁下,《申报》复刊,完全为日军报道部所控制。抗战后,政府以《申报》"附逆"为名,成立申报报务管理委员会,对其实施接管。1949525日,解放军接管上海苏州河南岸市区,中共委派工作组进入报馆。527日,《申报》出至第25599号后宣布终刊。翌日,中共中央华东局兼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在申报馆原址上出版第一期。

——摘施自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申报》从其创刊到被《解放日报》取代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20世纪《申报》报道的一件时事,概括该事件发生的背展及其影响。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表是晚清时期国内介绍华盛顿的书籍文章选编

1846年出版徐继畲编著<《瀛寰考略》兀兴腾(华盛顿),异人……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唚曦乎三代之遗意。
1881年《图画新报》刊登《华盛顿小传》介绍华盛顿政治方面事功,颂扬其孝顺母亲,还介绍少年华盛顿误砍樱桃树,诚实认错的故事
1898年黄乃裳《大美国史略》“步美国后尘,或立民主,计欧美两洲今已二十余国”,强调华盛顿开创的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示范意义
1902年出版少年读物《文话便读》华盛顿既为美君,不传位于已子,而使国人公举才能之士,三年任满则复举代之,名日总统,又曰民主。
1910年卢信(革命真理—敬告中国人》中介绍华盛顿事迹华盛顿以十三州之地,三百万之人,而与强英战,以军械粮饷言,则华盛顿等必无抗拒英政府之能力,然而终于成功者,何也?……革命终告成功者在理不在势也!
晚清时期华盛顿中文译名变化早期译名:瓦声顿、兀兴腾、瓦升屯、洼申顿,后期译名:华兴顿、华盛顿

——摘编自熊月之《华盛顿形象的晚清中国解读》


从材料中提取至少两条信息,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运用中国近代史知识对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1-03-07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庆南开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