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类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9 道试题
1 . 1893年,新西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妇女获得选举权的国家。下图反映了20世纪上半期妇女拥有选举权的主要国家及其获取时间。

对此解读正确的有
①世界各国的民主化进程呈现出不平衡性
②欧洲妇女与男子同步获得相应政治权利
③法国《人权宣言》规定妇女享有选举权
④妇女获得选举权进一步完善了民主制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19-05-12更新 | 86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五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38年,宋庆龄在香港创建“保卫中国同盟”,致力于战时的医疗救济和儿童保健工作。她向爱国华侨和国际友人募集了大量资金、药品、医疗器械和其他物资,然后通过各种途径运往内地。她组织介绍许多国际友人、医疗队到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考察和工作。斯诺、史沫特莱、白求恩、柯棣华、马海德等著名记者和医生都经过她的安排进入到解放区,其中白求恩、柯棣华、哈立逊为中国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抗战胜利后,宋庆龄将“保卫中国同盟”改为“中国福利基金会”,主要从事妇幼卫生、文化教育和社会福利救济事业。1949年以后,她全力投入到妇女与儿童的文化、教育、卫生与福利事业中,并长期主持中国救济总会、中国红十字会的工作。她一生热心妇女解放事业,是中国妇女界的杰出领袖之一,历任全国妇联名誉主席。她创办的《儿童时代》杂志是新中国最早的儿童读物之一,成为了儿童们的良师益友;宋庆龄还经常撰写文章,鼓励孩子们健康成长。她去世后,被誉为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

——据尚明轩《宋庆龄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庆龄为中国民生事业进步所做的努力。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庆龄为民生事业进步所做努力的历史意义。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学东渐中学西传
耶稣会士是16世纪以来进入中国的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教士有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等人,除了传教以外,耶稣会士将传教与传播科学知识结合起来,主要有天文历法、数学、地理学、物理学、火器制造等,还将天主教义与中国儒家思想结合起来,取得了很大成功。有明朝士大夫感叹道:“天载之义,格物之书,象数之用,律历之解,莫不穷源探委,我中土之学问不如也。”“自鸣之钟,照远之镜,举重之器,不鼓之乐,莫不精工绝伦,我中土之技巧不如也。”“土地肥沃,百物繁衍,又遍贾万国,五金山积,我中土之富饶不如也。”17—18世纪,在欧洲掀起了研究中国的热潮,伏尔泰、莱布尼茨、狄德罗、卢梭、歌德等人都饶有兴趣地研究中国文化。伏尔泰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欧洲王公及商人们发现东方,追求的只是财富,而哲学家在东方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和物质的世界”。莱布尼茨说:“全人类最伟大的文化和文明,即欧洲及远东海岸的中国,现在是集合在一起了。”“我们从前谁也不信世界上还有比我们伦理更完美、立身处世之道更进步的民族存在,现在从东方的中国,给我们一大觉醒。”

——摘编自冯天瑜著《中华开放史》等

材料为西学东渐和中学西传的有关情况简表。从材料中提取一个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4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普罗泰格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孔子说:“仁者爱人,克己复礼”;“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材料二   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象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材料三   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是以儒学为中心的文化架构,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1)据材料一概括中西文化的异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文化差异对中西方政治体制产生怎样不同的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欧洲思想家对待中国文化的两种不同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不同观点的相同立场。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社会是如何从物质方面、制度方面、精神方面来“重建文化自信心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习近平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这体现了党
A.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始终代表中国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马拉耘田机问世后,割草机、脱粒机、收割机、小麦播种机等各种机械相继出现。……到19世纪50年代中期,全国共有收割机1万台。由于存在大片可供开拓的自由土地,西部农业从一开始就走向以家庭农场为主导形式的大农业发展道路,并随着拓疆活动的西移,农场规模渐次扩大。19世纪中叶以后,家庭农场纷纷向资本主义大农场过渡。……曾经是“农业神话”中自豪的社会中坚力量,如今沦落为经济窘迫、受人轻视的边缘人群,农场主们决心行动起来改善自身境遇。他们……在州议会通过并颁布了一些关于制定铁路、农产品储存以及农用升降机最高限价的法律;此外,还在个别州成立了一些“委员会”对以上企业进行管制,这是美国政治中的新概念。

——欧阳惠《“农业神话”与美国平民主义运动的兴起》等

材料二近代中国人口和耕地面积都存在着增长的趋势,新式农具的使用也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可能的保障。但是由于较为封闭的传统观念及缺乏必要的技术保障和其它政策性鼓励和要求,从而导致了这种可能性最终没有完全转化为现实,也使农业现代化的轨道在近代中国偏离了它应有的航向。

——据:李向东《近代中国农业生产力水平综合评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美、中两国农业发展模式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农业的不同发展模式对美、中两国近代历史进程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清之际,我国和欧洲的文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形成了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在这次交流中,天主教传教士尤其是耶稣会士充当了桥梁和纽带。一方面,为了传教的需要,他们将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传入中国,使中国知识界对“西学”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他们又通过传递书信和翻译中国典籍等方式,把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介绍给欧洲,使欧洲出现了“中国热”。

——摘编自林延清《试论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分期、特点和历史作用》

材料二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是当时欧洲最关心中国的哲学家,而且他和来华传教士有着直接接触和联系,他写了《论尊孔民俗》的重要文献,晚年还写下了其哲学生涯中关于中国研究的最重要文献《中国自然神学论》。从思想而言,中国思想在两个关键点上是和莱布尼茨契合的:其一,他对宋明理学的理解基本是正确的,尽管他并没有很好地看到宋明理学中“理”这一观念的伦理和本体之间的复杂关系,但他看到理的本体性和自己的“单子论”的相似一面;其二,他从孔子的哲学中看到自己“自然神论”的东方版本。……柏应理的《中国哲学家孔子》一书中的中国纪年,在欧洲出版后引起了思想的轰动,中国的这些纪年彻底动摇了中世纪的基督教纪年。《风俗论》是伏尔泰的一部重要著作,在这部著作中,伏尔泰第一次把整个中国文明史纳入世界文化史之中,从而打破了以欧洲史代替世界史的“欧洲中心主义”的史学观。如果中国的历史纪年是真实的,基督教的纪年就是假的,梵蒂冈就是在骗人,欧洲的历史也就是一部谎言的历史。

——摘编自张西平《18世纪的“中国热”告诉我们什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之际我国和欧洲的文化交往出现“前所未有的进展”的社会因素。

(2)根据材料二,分析莱布尼茨、柏应理、伏尔泰等推进“中国热”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对启蒙运动时期“中国热”的看法。

2018-01-11更新 | 171次组卷 | 6卷引用: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帮课堂】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讲义(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8 . 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
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C.清政府鼓励留学生的政策发生变化
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
2017-07-13更新 | 191次组卷 | 29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文)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中国在唐代就有关于犹太人的记录。在清代犹太人的教堂里,可以看到下面这样的对联:“自女娲嬗化以来西竺钟灵求生天生地生人之本,由阿罗开宗而后中华衍教得学儒学释学道之全.”这体现出
A.中华文化对外来的宗教具有宽容性
B.外来弱小文化依附于中华文化存在
C.中华文化与犹太文化既同源又同质
D.犹太人是世界上最难被同化的民族
2016-12-13更新 | 810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