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克思指出,劳动是“社会围绕之旋转的太阳”,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前提,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1939年2月,毛泽东提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克服困难”的口号,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开入荒无人烟的南泥湾,经过艰苦劳动将其改造为“陕北的好江南”。1949年,毛泽东在新政协会议开幕词中向全世界豪迈地宣告:“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习近平指出:“‘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

——摘编自《劳动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中国近现代史网要》等

材料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渐推行实行家庭联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统购统销制度,提高粮食和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至1985年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对减贫扶贫做出巨大贡献。1986年,中央组建了专门的贫困治理机构,各级地方政府也随之成立扶贫机构。1994年通过划定贫困县缩小扶贫瞄准目标,使扶贫资源能够向贫困地区倾斜。1986-2000年,中央对贫困县投入专项资金累计达144.25亿元。到2000年,贫困人口下降为46224万,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到2253.4元。2013年中央提出精准扶贫的方略,到2021年中国宣布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农村989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据刘伟,韩喜艳《建党百年来的中国扶贫:历程、机制与成效》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劳动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所起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78年以来我国扶贫工作的特点。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78年以来我国扶贫工作的意义。
2024-04-03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二中2024届高三质量检测(1.5)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1是甘肃省博物馆馆藏唐代蓝地翼马纹织锦残片:图2是2020年杭州“丝绸之路周”形象徽标。

图1                                 图2

——摘编自王菊《甘肃省博物馆藏唐代“蓝地翼马纹锦”的保护修复》等

材料二   古希腊人以其神话中的马神为原型,塑造了生有双翼的飞马形象。古希腊陶器上的飞马与丝绸相遇,翼马纹逐渐成为两汉至隋唐时期较为广泛的织锦纹样。从地中海沿岸到中国新疆、青海、甘肃等地,考古学家挖掘出许多织有飞马纹样的纹理细腻、图样精美的织锦实物。在中国丝绸博物馆、法国里昂纺织博物馆和日本奈良法隆寺也有飞马织锦藏品。这一艺术形象出现在不同时空,寄寓着人们朴素天真的想象以及对自由、速度和力量的渴望。2020年,中国丝绸博物馆发起国际人文交流活动——“丝绸之路周”,翼马纹飞马形象成为此次交流活动的徽标。

——摘编自李启正《丝绸文化承载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翼马纹织锦物的特点并分析其流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丝绸之路周”徽标进行解读。
2024-05-08更新 | 247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冀州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信息卷(一)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进口货物构成统计(1920~1936年)(%)

年份

生产资料

消费资料


合计

机器及大工具

原料

建筑用品、设备、小工具、器材、半制品、材料、燃料等

合计

消费品原料

直接消费资料

1920

28.5

3.2

0.2

25.1

71.5

16.9

54.6

1930

26.9

3.7

1.9

21.3

73.1

17.3

55.8

1936

44.4

6.1

2.7

35.6

55.5

13.0

42.5

中国出口货物构成统计(1929~1936年)(%)

年份

豆饼

棉花

棉纱

桐油

猪鬃

钨砂

花生

1929~1931

3.6

12.1

14.8

5.5

2.9

2.9

2.7

1.1

5.0

0.8

0.3

2.2

1933

5.6

7.8

0.8

*

4.9

6.5

4.9

2.0

5.9

3.3

0.5

2.8

1934

6.7

4.5

1.3

*

2.8

5.8

4.9

2.8

5.6

2.6

1.1

2.2

1935

5.2

6.3

0.9

*

3.8

3.3

7.3

2.8

5.6

3.5

1.2

3.5

1936

4.4

5.2

1.1

0.3

4.0

1.7

10.3

3.5

5.9

3.8

1.3

1.6

——摘编自陈晋文《制度变迁与近代中国的对外贸易——

1927~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对外贸易为例》

材料二   1995年~2005年间,WTO成员向我国发起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特保措施调查达到716件,我国己连续10年成为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一直以来,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和资源成本是支撑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优势所在,而目前中国外贸发展已逐渐进入了高成本时期,劳动力成本和资源成本的压力在逐步上升。我国出口贸易额的55%以上来自加工贸易,整体技术层次较低,高附加值产品比重不大,持续发展的基础较为薄弱。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经济不平衡日益成为威胁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货物进出口占国际市场份额由2012年的10.4%提升到2021年的13.5%,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到过去10年对外签署的自贸协定数由10个增加到19个,向更高标准迈进,再到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境外合作工业园区项目,为46个国家创造39.2万个就业岗位……

——摘编自张太原 李俊峰 陈启清《新时期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挑战和对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20~1936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特点的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及对策,并说明新时期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积极意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口统计的国家之一。西周已有公开的人口调查,还有专司人口统计的官吏。春秋战国时期,为实现富国强兵,统治阶级建立了严格登记户籍的“书社制度”、呈报户口及税收的“上计制度”,加强了人口管理。唐朝政治家杜佑认为治国理政需要掌握详细的人口数字,曾尝试多种方法统计人口,如根据食盐消费量估算进行。明朝建立后,在全国推行“户贴制度”,制定了统一的填写要求和规定,其调查项目之完备,在当时世界上实属罕见。

——摘编自董友涛《中国古代人口统计发展史叙略》

材料二   1908年《预备立宪公会公报》介绍并讨论了日本东京的人口调查。1909年,清政府发布“宪政编查馆奏定统计表总例”,并公布民政和财政统计表式的详细解说。各地调查登记户口时,须核查登记外国人口、教民人口和每户的壮丁、学龄儿童。在此过程中,地方自治区域调查亦同时进行。

——摘编自李章鹏《清末中国的近代人口调查》

材料三   2020年,我国组织实施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与前六次相比,“七普”全面引入电子化方式进行登记,利用互联网云技术实现数据的实时上传,还利用部门行政记录数据对普查进行核验比对。“七普”为了解全国人口状况和发展趋势提供了详细的分年龄人口信息,也为人口领域学术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摘编自张现苓《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年龄数据准确性分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人口统计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古代相比,清末人口统计的目的有何不同,并分析产生这些不同的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战略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