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86 道试题
1 . 下方为某同学为“放眼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活动课发言所做的示意图。其中,①-④应填写的内容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独立自主   对外开放   全球治理体系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独立自主   全球治理体系   对外开放
C.独立自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对外开放   全球治理体系
D.独立自主   对外开放   全球治理体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 . 水俣病是指人或动物食用了含有机水银污染的鱼贝类而引起的一种综合性疾病,1953年首先在日本熊本县水俣镇发生。在1956年确认日本氮肥公司的排污为病源之后,日本政府毫无作为,以至于该公司肆无忌惮地继续排污12年,直到1968年停止。该事件说明(     
①经济发展付出环境代价   ②政府治理无力导致恶果
③战后日本社会矛盾尖锐   ④发达国家生态环境恶化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56年,伏尔泰发表《风俗论》,将中国列为最古老的民族,并盛赞中国的高度文明与繁盛,得到欧洲启蒙哲人的广泛认同。魁奈则说道: “中国人不区分道德和政治,在他们看来,良好的生活技艺即是良好的统治技术,所以伦理学和政治学合二为一。”雷诺多发现“哲学家在中国比在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更有权力”,所以中国的政治具有一种“哲学王”色彩……这种“开明专制”可以避免政治的混乱和动荡,使政治制度更加稳定可靠。伏尔泰声称,中国的政府官员只有经过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能被录用,很难想象有比它更好的政府。经过传教士与启蒙思想家的传播, “以学识孕育政府”成为法国社会的新理念。1791年,法国传统的封建等级制逐渐发展为专家治国的官僚政治。

——摘编自张慧《 “中学西渐”推动近代法国政治变革》

材料二   中世纪以来,特别是自全球史开始以来,东西方力量对比和国际格局的变化说明“西方中心论”其实是缺乏历史支撑的,好像“皇帝的新衣”。如果从更远的世界大历史来看, “西方中心论”更像是一个“新事物”,甚至是偶然现象。以历史事实说话,无异于是对“西方中心论”的釜底抽薪。

——摘编自李兴《世界史“西方中心论”破解与“三大体系”构建初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法国“中学西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驳斥“西方中心论”。
2024-01-31更新 | 183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主观题
4 . 如图漫画创作于19世纪末的美国。海岸边站着的几人分别代表德国、英国、法国等老牌列强,海面上挂着星条旗驶向拉丁美洲的美国战舰上写着“门罗主义”。该漫画的寓意是(     

A.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开展成果斐然
B.欧洲列强彻底结束对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
C.美国进一步强化对拉丁美洲的控制与侵略
D.“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意识深入人心
2024-01-20更新 | 240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研究性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

材料一   


材料二

资料作者信息
①《世界和平纲领》(1918年提出)伍德罗·威尔逊,一战期间任美国总统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9231931年出版)温斯顿·丘吉尔,一战期间曾任英国海军大臣、军需大臣等职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史(19141918年)》(1975年出版)苏联科学院和苏联历史研究所编著,主编为苏联历史学家罗斯图诺夫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史》(1979年出版)萨那、孙成木等,萨那和孙成木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⑤《大战:19141918年的世界》(2020年出版)赫尔弗里德明克勒,德国柏林洪堡大学政治学教授


(1)阅读材料一、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为主题,从图示中提炼研究角度。
(2)阅读材料二、说明表中资料对于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作用。研究过程中,还可以补充哪些方面的资料?
2024-01-20更新 | 158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61年6月,美国总统肯尼迪与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维也纳进行会晤,肯尼迪谈到:“我主要关心的是如何确保我们这两个拥有众多盟友并坚持不同社会制度的强国处在这样的状态中,在世界不同地区相互竞争的国家可以和平相处……并且在这种情况下,不忽视确保我们各国安全的必要性。”这表明(     
A.古巴导弹危机的结束促使美苏双方开始对话
B.不结盟运动对美苏两极格局产生强烈的冲击
C.意识形态与国家安全成为美苏双方关注焦点
D.冷战格局下美苏冲突对抗成为唯一竞争手段
2024-01-20更新 | 132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明代坊刻遍地开花,各地书坊均以通俗文学类书籍为主要刊行对象,尤其是金陵、建阳两地汇集了以刊行通俗文学类书籍而闻名天下的许多书坊,如刊行戏曲剧本的金陵唐氏富春堂,刊行通俗小说的建阳余氏三台馆等。这反映出当时(     
A.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文化取向B.经济重心南移提高文化水平
C.思想界出现提倡个性自由倾向D.技术进步推动文学体裁更新
2023-10-28更新 | 420次组卷 | 8卷引用:历史(北京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8 . 如图是“美国劳动力就业比例”柱状图。该图能说明美国在二战后(     
A.社会结构出现新变化B.国内贫富分化日趋严重
C.种族歧视未彻底消除D.经济出现“滞胀”现象
9 . 在罗马帝国征服殖民地的过程中,大量行省城市兴起。到2世纪时,几乎每一个行省城市都有类似罗马的比较正规的市政组织、公认的法律、剧场、竞技场、圆形剧场、公共图书馆、辩论和演讲使用的讲堂等。这一现象(     
A.有利于罗马公民法产生B.适应了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
C.导致了罗马帝国的分裂D.体现了罗马文化的不断扩展
10 . 朱元璋颁行的《大诰》由案例、峻令和“训诫”三部分组成,与之前的《大明律》相比,在同一罪名的处罚上要重得多,多有残损人肢体的酷刑。但到明代中叶,《大诰》从“户户皆有一本”、家传人诵的圣书到束之高阁、“人不知诰”。这一变化(     
A.有利于缓和明代社会矛盾B.说明了国家治理成效明显
C.体现了封建专制集权加强D.反映了明代法律以民为本
2024-01-16更新 | 124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