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发掘了白家村遗址,在此出土了铲、斧、锛、凿、镰、磨盘、魔棒等石器,还有锥、矛、镞、刀、针等骨器。碳十四年代数据表明,该遗址所处年代大体在距今7330—7050年之间。据此可知,白家村遗址(       
A.是父系氏族社会的重要见证B.展现了小农经济的发展面貌
C.反映当时农耕工具得到普及D.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
2023-12-13更新 | 74次组卷 | 3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联考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迄今为止,考古工作者已发现上千座古代玛雅城市遗址,大量的精美彩陶、拱顶式的石料建筑物、刻有文字的碣石以及雕塑和绘画艺术珍品得以出土。1946年发现的波南帕克神庙壁画,精美程度和与印度阿旃陀石窟、中国莫高窟、克里特岛的克诺萨斯宫媲美。据此可知,古代玛雅人(     
A.以神庙为活动中心B.建立了城邦民主制国家
C.广泛吸纳异域文化D.创造出高度繁荣的文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据《后汉书》记载,纸由东汉蔡伦初创。但在一些西汉遗址出土了纸,如:新疆罗布淖尔地区的纸、甘肃天水放马滩的纸、灞桥纸等,这些纸张的出土让人们对蔡伦初创造纸术产生了怀疑。这说明(       )
A.考古发掘丰富历史研究B.纸在西汉成为主要书写材料
C.历史研究难以形成定论D.纸由蔡伦初创属于虚构历史
4 . 以下考古成果与历史解释对应准确的是(     
考古成果历史解释
A四川西昌发现王莽时期的一处窖藏,出土铜锭4个和铸造货币的钱范5块汉代西南地区商品经济发达
B湖北荆州西汉墓出土“南郡簿”记载,南郡“免老”(对老人免征税役)人数共2966人,平均每县174人汉代推行轻徭薄赋政策
C敦煌出土的部分唐代借贷文书上有担保物和保人的记载唐朝时开始出现实物借贷
D中国新疆和中亚地区考古发现一批6—8世纪粟特(西域古政权)铸造的圆形方孔钱币,上有“开元通宝”等汉字丝绸之路推动中原文化传播
A.AB.BC.CD.D
2022-11-04更新 | 999次组卷 | 26卷引用:天津市第一百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过程性诊断(1)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乌鲁克、乌尔是先后在平原称雄的苏美尔城邦,尼尼微、巴比伦则渐次成为当时周边世界的重要贸易中心,这些地区考古出土了数以万计的用楔形文字写就的泥板文书,其中多数是与商业贸易、管理活动有关的。这种状况利于(     
A.两河流域民主政治确立B.确保西亚文明的连续性
C.西亚文明的发展与传播D.西亚雕版印刷术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文明是最广泛的文化实体,指人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国家的出现一般被视为进入文明社会的最重要标志。下列考古发现中,可以用来作为中华文明已产生的最有力证据的是(     
A.姜寨聚落遗址各墓葬的随葬品差别不大B.仰韶文化出土彩绘陶器
C.良渚遗址主要由宫城、内城、外城组成D.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考古学家曾在罗马北部的一座古城中挖掘出一幅公元前4世纪的壁画,画面上描绘着和面、擀面、切面的场景;2002年,考古学家在中国青海喇家遗址出土了约4000年前的“面条”,经鉴定,该“面条”的主要成分是黍和粟。这些考古发现可用于印证(     
A.物种交流促使饮食文化趋同B.丝绸之路改变罗马生活方式
C.早期文明的独立性与相似性D.罗马帝国是麦类作物原产地
2023-11-16更新 | 401次组卷 | 8卷引用:黄金卷02-【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天津专用)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江村大墓

公元前157年,汉文帝刘恒驾崩于未央宫,群臣遵其遗诏葬于霸陵,但霸陵的具体位置并不确定。

元代学者骆天骧在《类编长安志》认为:“文帝霸陵在京兆通化门东四十里,白鹿原北凤凰嘴下”,这个说法一直被后世沿用。但是,2011年考古专家勘探确认凤凰嘴地点并无汉代墓葬遗存,排除了其为霸陵的可能。

江村大墓在距离凤凰嘴2000米的地方,考古专家发现了该墓平面为“亚”字形大墓。“亚”字形在汉代是顶级配置,只有皇帝、皇后才能用。考古专家扩大勘探范围后,发现一道东西长1200余米,南北宽约863米左右的夯土围墙把江村大墓和汉文帝的窦皇后墓合围在一个大陵园内,两座大墓同处于一陵园内称为“同茔”,一人一墓一坟头称为“异穴”,正好体现出汉代帝后合葬“同茔异穴”的特点。下图:


江村大墓地表无封土,外藏坑出土了陶俑、铜印、铜车马器及铁器、陶器等1500余件,铜器和铁器数量较少器较小,与史载汉文帝遗诏中所说“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相吻合。铜印章刻有“车府”“器府”“中司空印”等隶书文字,表明大墓周围外藏坑应为模仿现实官署、府库建造,这样的官署、府库大约有100多个,领导这些官署的一定是皇帝级别的墓主人。据此,江村大墓最终被确定为汉文帝霸陵,西汉十一座帝陵名位问题全部解决。

——摘编自孙晓波《霸陵之谜:“江村大墓”发掘始末》


(1)阅读材料,概括指出江村大墓被确定为汉文帝霸陵的理由有哪些?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指出江村大墓印证了汉朝的哪些时代特点?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两汉时期的玉璧,大多出土于大型墓葬特别是诸侯王及其家族墓中。据考古发现,西汉早中期的墓葬普遍随葬玉璧,但西汉晚期,随葬玉璧的数量减少,出土玉璧的墓葬占比也明显下降。上述变化主要反映出,西汉晚期
A.地方豪强大族控制政局B.儒家思想成为正统
C.休养生息政策影响深远D.诸侯王的实力衰微
10 . 1950-1952年在河南辉县固围村魏墓遗址共出土铁器95件,其中农具有58件;1953年在河北兴隆战国冶铸遗址中出土一批铁范,共40副87件,器形有锄、镰、镢、斧、凿、车具等,其中60%为农具范。这些考古发现说明当时
A.河北兴隆是当时最大的冶铁中心B.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主要耕作方式
C.铁农具使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D.在北方一些地区广泛使用铁农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