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945年3月,美国好莱坞布景师工会和画师工会成员开始罢工,造成近60%的在拍电影拍摄停滞。这场罢工催生了1947年《塔夫特-哈特莱法》的出炉,该法案旨在限制工会权力,还要求工会领袖宣誓不进行共产主义活动。上述事件说明(     
A.政府强化了对经济的干预B.工人运动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C.资本主义的弊端开始显露D.冷战思维影响美国对内政策

2 . 《十二铜表法》规定,对已成年的现行偷窃犯处以杖笞,并降为奴隶,对未成年者仅处以杖笞;对非现行偷窃犯处以相当于被偷物品价值两倍的罚金。这从侧面说明《十二铜表法》(       

A.保留了落后的社会习俗B.强调社会等级差异
C.注重保护私有财产D.维护奴隶主的权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为新中国不同时期经济史研究主要高频词统计
时段主要高频词
1949~1979剥削者、地主阶级、封建制社会、剥削阶级等
1980~1993生产力、企业、资本主义、财政管理、工业、金融、商品、乡村等
1994~2019市场经济、企业管理、工业化、制度变迁、贸易、市场整合等
表所示变化反映了我国(     
A.统计学研究顺应了时代发展B.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发展
C.现代企业制度引领世界潮流D.实现了向“智造强国”的转型
2024-03-29更新 | 230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廊坊卓越艺术职业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龙”在西方的形象嬗变(部分)

年代资料   出处中国龙的形象描述
1901德国
《大清帝国》插图
龙头船全身“灰棕色”,清朝官员坐在“一只红黑色四脚”龙的背上读书。龙在形态上“瘦弱纤细”、“立起脖子努力向上探”。
1923莱国《VOGUE》封南龙在体态上不再像过去庞大可怖,变得“轻盈纤细”许多,龙嘴里吐出的火焰与代表西方的“少女”亲密互动,龙的神情温和。
1950
1997
美国《时代周刊》封面;英国《经济学人》封面张牙舞爪的红色巨龙张着血盆大口,嘴下面是台湾。穿着绿军装的中国龙,体型健硕,神态严肃,正与一个西装革履的欧美人握手。
2004美国迪士尼出品《花木兰2》电影海报中国龙“笑对他人”,龙的色彩以“橘红”、“金黄”等明艳的色彩呈现,反映了“熠熠生辉”的形象。

——摘编自徐畅《中国国家文化符号多模态隐喻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局部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5 . 1960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水利建设问题的指示》,决定“今冬明春的水利建设,只搞续建工程和配套工程,不搞新建工程”,规定“每年冬春用于水利和农村基本建设的劳动力必须切实遵守中央‘三三制’或者‘四一制’的规定,即在冬季的一百天中,用于水利和农村基本建设的劳动力,只能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三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绝对不准超过”。中央的主要意图是(     
A.克服国家经济困难B.提升水利工程质量
C.确保大型工业发展D.降低自然灾害影响
2024-03-19更新 | 154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廊坊明远教育培训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吐鲁番出土过一件唐代瓜州都督府颁发的过所,即1200多年前的护照身份证,它记述了一位名叫石染典的西州商人到瓜州、沙州和伊州的目的、随行人员、携带物品及其所经关卡等内容。由此可推知,唐代(     
A.边疆地区管理较为规范B.民族政策较为开明
C.丝绸之路贸易往来频繁D.边境人口流动受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17世纪,培根在《论真理》中主张在观察和感觉经验的基础上思考和判断。笛卡尔在《方法论》等书中指出,现有历史知识不可靠,主张“决不把任何没有明确认定为真的东西当作真理来接受”。由此可见,两人都强调(     
A.理性主义的价值与作用B.关注社会现实
C.科学实验的应用与推广D.挣脱教会束缚
2024-03-18更新 | 310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北省廊坊卓越艺术职业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拉美国家爆发债务危机,进入“失去的十年”。与此同时,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因成功缓解“滞胀”而风靡全球。1989年,美国推出“布雷迪计划”,对拉美国家提供援助,并要求受援国进行经济改革。拉美国家的关税大幅度下调,非关税壁垒也大为削减。拉美各国对外资银行开放国内金融市场,外汇限制被取消,汇率自由浮动。政府出售大量国有企业,1990年拉丁美洲私有化收入是72.28亿美元,1991年则迅速扩张到180.81亿美元。各国还修改劳工法,使企业在雇佣和解聘工人时有更多的自主权,降低企业劳动力成本。

材料二   经过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拉美经济一度恢复增长,但好景不长。外资涌入之后大肆收购各类资产,经济危机多次发生,经济大幅波动,失业问题严重,社会贫富分化严重,贫困问题仍然顽固存在。总体来看,新自由主义在拉美并没有起到类似于欧美那样的作用。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撖其籍《拉美新自由主义改革与贫困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拉美新自由主义改革的背景和措施。
(2)结合所学知识,针对材料二中拉美新自由主义改革带来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22年热那亚会议,是一战后第一次大规模讨论欧洲经济问题的国际会议。会议期间,苏俄代表团声明:准备在经济上实行对外开放,把部分森林、矿产资源甚至肥沃耕地租让给外国经营,但拒绝任何不平等交易。这表明当时苏俄(     
A.与西方国家的矛盾已消除B.工业化建设急需大量资金
C.对西方国家作出重大妥协D.致力于恢复发展国内经济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1898年9月 24 日,美国驻华公使康格在致国务卿的信函中说,戊戌政变尽管“产生了极大骚动,但民众是如此保守,他们一直目睹这位显赫女人的强大和保守,从这些发生的事情中并没有出现人们期待的那种普遍觉醒”。这从侧面表明(     
A.维新变法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B.封建地主阶级阻碍了社会变革
C.列强为干涉中国内政寻找借口D.知识分子深刻关注民智的启迪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