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一 《花神芙罗拉》(公元1世纪意大利古城庞贝的壁画),描绘了身着丝绸长袍的花神芙罗拉(掌管园艺和植物)正在采花的背影;在多彩丝绸的衬托下,花神更显轻盈和灵动。

史料二   孙权黄武五年(226年),有大秦贾人字秦论,来到交趾(趾),太守吴邈遣送诣权。权问论方土风俗,论具以事对……权以男女各十人,差吏会稽刘咸送论,咸于道物故,乃径还本国也。

——摘自《南史列传第六十八·夷传传上》

材料二   自16世纪利玛窦翻译《四书》后,“中国热”逐渐在欧洲兴起,并形成“汉学”研究风气。欧洲学者撰写的《孔子道德论》《中国人的政府和道德观念》等,其影响甚至超过原著。自从1685年法国路易十四派遣传教士到中国开始,法籍会士便渐成在华耶稣会士的中坚力量。他们多是饱学之士,广泛接触中国士大夫,甚至进入政治中枢,撰写了大量有关中国的记述。其中《中华帝国全志》《耶稣会士书简集》和《北京耶稣会士中国纪要》,在法国乃至欧洲引起轰动,伏尔泰等思想家从中收益良多。如伏尔泰认为中国政府是:有一个开明的君主,佐以通过考试或由于德行而选拔出来的官吏,奉行完善的法律,并以纯洁的道德来团结全体人民。此外,这些中国学研究,也反过来对中国近现代的学术研究范式的变迁产生很大冲击。

——摘编自陈超《对明清之交“东学西渐”的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一中两则史料的史料类型,及其史学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6世纪以来“东学西渐”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7日内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襄汾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合测评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统一后发行的秦半两钱(出土文物) 汉武帝时期的五铢钱(出土文物)

材料二          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分布图(669年)


——摘自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三   至元二十四年(1287),全国已有江淮、江西、福建、四川、云南、湖广、甘肃、安西、辽阳9个行省的建置。至元二十八年设立河南行省之后,行中书省的建置渐趋固定。行省下统路、府、州、县的管理体制走向定型。宣政院所辖吐蕃之地,分由三道宣慰司管领。

——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通史》


(1)分别指出材料一、二、三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的地方行政制度与前代的联系与发展。
(3)指出上述材料反映出的共同历史主题。
2023-11-16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张择端,北宋绘画大师。宋徽宗赵佶时期供职翰林图画院。专工中国画中以界笔、直尺划线的技法,用以表现宫室、楼台、屋宇等题材。其留世代表作《清明上河图》本是进献给宋徽宗的贡品。作品气势恢弘,长528.7厘米、宽24.8厘米。画作由城郊、河桥、街市三个部分组成,把熙攘纷繁的人物、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等安排得错落有致,浑然一体。

——摘编自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1)就表现形式而言,指出材料一所示画作的史料类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清明上河图》的史料价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杨维这样评价元曲的价值:“夫词曲本古诗之流,既以乐府名编,则宜有风雅余韵在焉。苟专逐时变、竞俗趋,不自知其流于街谈市彦之陋,而不见夫锦脏绣腑之为懿也,则亦何取于今之乐府可被于弦竹者哉?”这一评价反映了元曲
A.贴近生活,雅俗共赏B.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C.借物抒情,意境悠远D.句式整齐,语言精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