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如表为“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地震监测预测技术研究”项目的课题情况,该表可用于说明人工智能(     
课题序号课题名称课题负责人牵头单位课题经费(万元)
1人工智能实时地震监测系统研发张捷中国科技大学660
2地震序列智能检测与识别技术研发房立华地球物理研究所550
3震源参数和应力变化智能提取技术研发赵翠萍地震预测研究所540
4地壳介质参数及其变化自动提取技术研发周连庆地震预测研究所600
5人工智能地震综合预测和应用示范孟令媛中国地震台网中心530
A.发展取决于国家的投入B.推动劳动方式发生转变
C.只应用于地震监测技术D.提高应对自然灾害能力
2024-01-15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如表所示为16世纪和17世纪亚洲香料(丁香和胡椒)在西欧的出售价与其收购价的比值(单位:倍)。由此可知(     
时间丁香胡椒
16世纪73—18413—16
17世纪617—9
注:16世纪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印度、印尼香料的采购价及其在葡萄牙、英国的售出价对比,17世纪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印尼香料的采购价及其在荷兰的出售价对比。
A.早期殖民掠夺引发了价格革命B.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商品流通
C.三角贸易降低了商品交易成本D.亚欧贸易服务于资本原始积累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6年不同经营面积的农户纯收入数据表(以四地177家农户为调查数据来源)

经营面积户均纯收入/元亩均纯收入/元每劳动单位纯收入/元
5亩未满122.65930.91250.051
510174.24323.55166.691
1015251.57321.06577.407
1520372.93422.26987.680
2025397.19317.596103.880
2530563.78021.240129.562
3035535.23516.264125.446
3540517.68013.91697.089
40亩以上736.17513.007120.290

材料二   1978年以后,中国逐渐形成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土地制度,农户的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当时,大、中、小型机械已经进入农户家,农户主要经营第一产业,第二、第三产业也开始进入农户的经营领域。从1979年以后,中国的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农村人均占有土地状况大大改善;农户拥有先进机械的比例大大提高,传统生产工具占比不断降低。2009年至今,家庭经营性收入异军突起,进城务工收入有所减少,农户生产或经营方式都高度市场化。——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余勇亮《农户经营方式转型研究三大历史时点的比较与不同区域的实证分析》


(1)根据材料一信息,概括1936年农户经营面积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农户采用的主要耕作模式。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78年后中国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
4 . 2018年5月,国际数博会在贵阳开幕,国家大数据及网络安全技术创新中心、大数据及网络安全应用示范中心等相继落户贵阳。“一部手机走天下”,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给人们带来了生活便利;配合防疫之需,用手机上“空中黔课”促进了知识共享、惠及城乡中小学广大师生。这主要说明社会信息化(     
A.高度重视本土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进一步交流互鉴
B.是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
C.为工业向更高层次的发展提高了物质基础和技术环境
D.使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受到计算机语言的冲击和替代
5 . 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显示,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极端气候、地缘冲突等影响,2020年全世界有多达8.11亿人口面临饥饿威胁,比2019年增加1.61亿;全球23.7亿人陷入粮食危机、无法获得充足的食物,比2019年增加3.2亿人,这是历史上饥饿问题最严重的时期之一,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世界各国应
A.以农业经济建设为中心B.关注食品安全问题
C.加强国际合作开放市场D.重视食物物种交流
6 . 1982年英国的社会福利支出从1951年的20.74亿英镑提高到了685.1亿英镑,但有数据表明几乎一半的养老津贴和3/4的儿童津贴给了那些需求并不迫切的人。撒切尔上台后推行了鼓励私人买房、减少住房补贴、削减医疗卫生和教育支出、引入竞争机制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些措施(     
A.体现了政府对经济干预减少B.消除了民众不满情绪
C.根本上解决了社会福利问题D.恶化了社会经济状况
2022-02-21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江西省万年县石镇街个体工商户大批涌现,人员、营业额不断增加、1983年上半年统计个体工商户有189户、283人,年营业额达52、26万元,上交税费和管理费达4万多元,这反映了当时(     
A.乡镇企业异军突起B.知识分子纷纷下海
C.农民解决温饱问题D.所有制结构的变化
2024-01-24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在江苏连云港出土的尹湾汉简中有大量的行政文书,其种类丰富,包括西汉后期东海郡的统计文书《集簿》、官吏的各种名册,如《吏员簿》《名籍》《属吏设置簿》,还有库房的物品账本《兵车器集簿》。这反映出,汉朝(     
A.行政管理水平提升B.官吏选拔程序复杂
C.君主专制渐趋强化D.诸侯王国势力膨胀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国初年(1912—1928年),工人群体是社会保险的主要对象;针对其他群体(如急需救济补助的灾民、难民)的社会保险极少。北京政府于1914年颁布《矿业条例》,其中就含有工伤补偿的社会保险因素。在劳动立法运动的推动下,劳工提出,“一切保险事业,需由工人参加规定之,以保障所有在政府的、公共的、私人的企业和机构内的工人之损失或危险”,劳工希望以此推动北京政府建立雇主和国家分担保险费的社会保险制度。这迫使北京政府在1925年颁布了设有劳动保险条款的《工会条例草案》。1927年颁布的《工厂条例》涉及工伤、医疗及生育等劳动保险内容。这一时期本应由政府主导并强制推行的社会保险,实际上主要由企业主导。

——摘编自王爱兵《民国初期社会保障实践研究(1912-1928)》

材料二   我国工伤保险覆盖面发展统计图

——整理自《2007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08—2020)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工伤保险制度得以确立和发展的原因及其实施效果,并简述判断其实施效果的依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07—2020年我国贯彻实施工伤保险制度的特点。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太平天国以前,清廷捐官总人数不过3.5万;19世纪的最后30年,捐官人数达到了53.4万。按王先明《近代绅士:一个封建阶层的历史命运》的统计,自1860至1905年间,“通过科举制完成社会垂直流动的绅士仅占3%—4%左右”。1905年晚清政府决定废除科举制度。废除科举的同时,清廷出台了一项《举贡生员出路章程》,该章程旨在为各省数万举贡和数十万生员筹划善后。

这一善后政策被付诸实施后,导致自科举停废至清廷灭亡的6年时间里,举贡生员的入仕就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机会与高概率。因为优先录用的待遇过于优厚,还曾引起舆论的不满,在《申报》上刊文抨击。

材料二   废除科举之后,作为清廷统治基础之一的士绅群体并未消失,他们中的有力量者集中转移到了各省咨议局当中。咨议局对应的是议会,是民权。惟有民权在制度上得到扩张,咨议局议员们的新时代身份才会具备价值。所以,自1908年开始,在各省咨议局的策划下,这些已完成身份转型的士绅,连续发起了四次全国性的请开国会运动。然而,清廷却不愿将民权落实到咨议局,朝廷谕旨对咨议局的定性很明确,是“仅为一省言论之汇归”——咨议局既没有决策权、也没有监督权,只有发牢骚之权。矛盾便由此而生:只有在民权体制下,这些由举人、贡生和秀才转型为议员的士绅们,才能为自己的新身份找到对应的权利,以维系对应的社会地位。但清廷却坚持要以《预备立宪章程》和《钦定宪法大纲》来巩固并扩张君权,坚持停留在皇权时代。清廷的制度转型与士绅的身份转型背道而驰,士绅们在辛亥年抛弃清廷,可谓顺理成章之事。

——摘编自陈丽君、杨宇《近代乡绅基层整合功能的转换及其制度逻辑—基于绅权制衡机制演变的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时期科举制如此命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废除科举制,是士绅阶层由清廷统治基础成为清廷革命者的主要原因”这一观点分析说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