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开始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大的发展阶段:1949—1978年的奠基时期;1978—2012年的快速发展时期;2012年至今的走向成熟时期。其中,每个大的发展阶段又可根据其阶段性特征,具体划分为若干小的发展阶段。

——据马敏《历史视角下的“中国式现代化”》

材料二

现代化道路探索历程活动或成果结果
封建主义式现代化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失败
资本主义式现代化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失败
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条件
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借鉴苏联
“四个现代化目标”和“两步走”战略规划曲折探索
中国式现代化改革开放和“三步走”发展战略成就辉煌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具有里程碑意义

—据杨德山《中国式现代化的百年探索和实践经验》

(1)概述材料一把1949年和1978年作为划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阶段节点的依据。
(2)分析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式现代化第二阶段“快速发展”的新突破。
(3)分析材料二,谈一谈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经验。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以前,食物物种交流主要在彼此临近的地区或各大洲内部进行,也有一些跨洲的食物物种交流,西亚的小麦、大麦进入欧洲,通过丝绸之路,葡萄、苜蓿等传到中国,樱桃、杏等也从亚洲传到罗马。

——摘编自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印度从美国引入高产小麦,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本国的饥荒问题。但绿色革命带来巨大成果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恶劣的影响。由于过度使用化肥和过度灌溉,导致旁遮普的土地日益贫瘠,同时在农民的血液和种植的蔬菜当中也检测出了农药的残留物。

——摘编自卡尔·K·伯恩《绿色革命能够挽救粮食危机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前后食物物种交流的变化。
(2)结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食物物种交流的影响并谈谈你的看法。
2024-01-14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不同民族在其文明进程中具有不同的文明观,就西方世界而言,古希腊人的蛮族观念和犹太人的一神教,奠定了后来西方文明观中文明野蛮二分法的基础。其后西方文明进程中的历史断裂和对外殖民扩张,进一步塑造了其文明观与现代性观念中的二元思维——传统与现代、文明与野蛮两组对立的范畴,由此催生了19世纪的文明等级观。西方中心主义文明观赋予西方文明以优越性普世性,对20世纪下半叶西方学者所倡导的现代化理论产生影响。他们宣扬一元现代性,将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将带有资本主义缺陷的西方模式推销给第三世界国家。

——摘编自刘文明《从全球文明观念史看中国式现代化》

材料二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向西方求索出路,形成了难以摆脱的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而一战的爆发使人们普遍对中国的前途命运感到迷茫。在这种情况下,李大钊明确提出第三新文明的主张,打开了国人的视野。他说:东洋文明既衰颓于静止之中,而西洋文明又疲命于物质之下,为救世界之危机,非有第三新文明之崛起,不足以渡此危崖。认为第三新文明是东西文明调和融会的产物,即在竭力以受西洋文明之特长,以济吾静止文明之穷。李大钊透过十月革命认识到,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其所追求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就是他为救世界之危机所开出的第三新文明良方,并指出:要想把现代的新文明,从根底输入到社会里面,非把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气不可。由此揭开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人民实际生活相结合的序幕。

——摘编自纪亚光《从第三新文明人类文明新形态

材料三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不同民族、不同文明多彩多姿、各有千秋,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我们要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平共处、和谐共生,不能唯我独尊、贬低其他文明和民族。人类历史告诉我们,企图建立单一文明的一统天下,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我们要倡导交流互鉴,注重汲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取长补短,兼收并蓄,共同绘就人类文明美好画卷。

——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世界文明观的内容并简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大钊“第三新文明”观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认识。
2024-02-01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雍正初年(1723年),清廷为对滇东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对原来土官治理区域加以区别,为开矿政策的推行扫清障碍就是这一系列治理措施的目的之一,很快矿业得到快速发展、清代云南矿业走向了繁荣期,云南成为全国最主要的铜产区。为了把滇铜运往京城、乾隆时期、云南总督张允随还主持开发了金沙江,以便从水路运铜。清代在边疆地区还设置了铺递路线,仅云南就设置铺递路线460余处,形成了一个联通全省的交通网络。清代统治者继承了元明重视教育的传统,在西南地区积极兴办学校,如云南省府州县的学宫,在前代60余所的基础上发展到100余所。清廷还通过巡阅的方式来加强西南边防、戍守边陲、以期达到保疆固困之目的。

——摘编自吴喜、杨永福《论清代前期对西南边疆的治理思想及治策》

  材料二 鸦片战争爆发之后,于清王朝的统治者来说,列强不过是想要获取利益的“外夷”而已,只要满足其利益便可与之“结与国之欢心”。但国内的武装起义却是威胁清王朝统治的心腹大患。因此,只要能够维护其统治的利益,那么边疆亦可弃。直到大片国土的沦丧已经逐渐威胁到清朝统治的核心利益之后,清政府才开始转变传统的治边政策,即推行边疆内地一体化政策,清王朝也逐渐由王朝国家向民族国家转变。但是清王朝依旧没能摆脱落后封建制度的桎梏,没能有效地整合国家,也没能实现向民族国家的转变。而清政府治边政策或者说治边战略上的失误正是这其中重要的原因。

——摘编自施润棋《清末我国边疆治理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代前期治理西南边疆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调整边疆治理政策的原因,并谈谈其对现代边疆治理的启示。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万隆会议后,中国同非洲各国的关系不断加强。19561964年,中国政府以无息或低息贷款的方式对非洲提供经济援助,在需要的时候延长还款期限,以尽量减少受援国的负担。19701976年,中国援非金额高达1815亿美元,接受中国经济援助的非洲国家由1966年以前的11个增至1977年的29个,中非贸易总额也从1970年的1.7721亿美元增至1975年的6.7126亿美元。197510月,中国对非洲国家最大的援建项目坦赞铁路(全长1860公里)建成通车。此外,中国向非洲派遣大量的专业教师,到中国留学的非洲学生也越来越多。

——摘编自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等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非洲国家逐步实现了民族独立和解放,但英、法等西欧国家仍力图保持其在非洲的影响力。即使他们政治上放弃殖民统治,但仍然以援助、投资及培训干部等方式继续维持他们与非洲国家的关系。西欧国家对非洲的援助在很多时候使非洲国家更加依赖外援,根本做不到授人以渔。19661969年尼日利亚内战期间,法国就曾向要求独立的伊格博共和国提供大量援助,希望借此染指该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

——摘编自吴秉真、高晋元主编《非洲民族独立简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20世纪50~70年代中国、西欧国家对非洲援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70年代中国、西欧国家对非洲援助的共同背景。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上述材料对共建“一带一路”的启示。
2024-01-20更新 | 509次组卷 | 12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4(全国卷人教版,12+2+三选一模式)- 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全国卷专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施剑翘,安徽桐城人,幼时受过私塾先生传授,后毕业于天津师范学校。1925年,其父施从滨在北洋军阀混战中被直系军阀孙传芳枭首示众,年仅20岁的施剑翘立志为父报仇,于1935年刺杀孙传芳后被捕入狱。此案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同情,先后经历三次审判,最终由国民政府发布政府公告,将施剑翘特赦释放。出狱后,施剑翘积极投身抗战工作,在四川发起献机运动,筹款购买飞机支援抗战。抗战胜利后,她在苏州创办从云小学,免费招收贫苦儿童入学,同时为中共地下活动做掩护工作。解放战争中,施剑翘送两个儿子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国后,又将她倾尽心力创办的从云小学无偿地捐献给国家。1957年,施剑翘当选北京市政协特邀委员。1979年病逝于北京,享年74岁。

——摘编自林郁沁《施剑翘复仇案:民国时期公众同情的兴起与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施剑翘身上所体现出的优秀品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时代背景与人生选择之间关系的认识。
2024-02-06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03422日清政府颁布上谕,改以往“重农抑商”政策为“农工商并重”,强调“通商互惠,为经国之要政”,并派“载振、袁世凯、伍廷芳,先订商律,作为则例。俟商律编成奏定后,即行特简大元,开办商部”。同年9月商部成立后,清政府把制定商律以振兴工商提上了日程,陆续制定了旨在鼓励工商实业的商事单行法规,如《奖励公司章程》《商会简明章程二十六条》《商会章程附则六条》《商标注册试办章程二十八条》及细目二十三条、《公司注册试办章程》《奖给商勋章程》以及《大清银行则例》等。1904年商部起草的《钦定大清商律》仅由《商人通例》和《公司律》组成,原因是商部成立后,把振兴工商作为其首要责任,因“编辑商律门类繁多,实非克期所能告成”。

——摘编自张文举《清末经济立法对中国入世后法律改革的借鉴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经济立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清末经济立法的认识。
2024-01-21更新 | 219次组卷 | 8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5(全国卷人教版,12+2+三选一模式)- 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全国卷专用)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传统农具的定型和配套基本是在宋代完成的,以常用的犁为例,人们在其工作部位安装了“裂(chi)刀”,它能够确保以锋利的裂刀开垦土地,从而使大量荒地开垦,耕地面积扩大。在农本思想的支配下,赵宋王朝大力鼓励甚至组织农户开垦荒地,“凡州县旷土,许民请佃为永业”,而且宋代的客户已经被视为与主户一样的国家编户齐民,“主户之于客户,皆齐民乎”,他们在政治上取得了一定的自由,具有迁徙和退佃的自由。客户与地主之间是以租佃契约方式暂时结合起来的经济关系。到了宋代,城市结构突破了坊市的限制,商品交易再也没有时间、地域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整个城市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

——摘编自徐红《宋代经济型流动人口探析》

材料二   宋代政府常常通过禁榷专卖制度和货币经济的手段刺激经济发展,如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就试图通过货币借贷以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宋代,由地方精英和政府共同倡导的公共组织不断渗透到经济领域,朱熹在地方推行由民间组织的社仓,以及义役、书院、宗族组织等。这些公共组织在从事公益事业的同时,必须有一定的经济支撑,需要经营某些产业或田产,从而形成公共经济,故族产在宋代以来的公共经济中也就占据主要的地位。宋代民营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宋代一些重要行业,如纺织业、制瓷业等,民营规模都超过了官营,在国家专营的冶炼、酿酒等行业中,有的就由民间承包经营,其中已经有很大部分的民营经济成分。

——摘编自王一胜《宋代经济的现代韵味》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经济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并谈谈宋代经济发展的启示。
9 .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在1945年2月至3月的硫磺岛战役中,美国海军陆战队步兵武器的最大射程可达1800米,大规模使用的巴祖卡火箭筒和火焰喷射器成为日军的噩梦。从战役发起前的1944年8月10日起,美国海、空军就对硫磺岛及其附近岛站的军事设施实施了长达半年的轰炸,完全掌握了战场制空权。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上将在硫磺岛战役之后曾说:“在硫磺岛作战的美国人,非凡的勇气是普遍的美德!”陆战五师第27团的杰克·拉姆斯被炸伤肩膀后继续冲锋在最前面,大声激励战友直至牺牲。在硫磺岛战役中,被追授国会勋章的陆战五师第28团的感纳德·J鲁尔,也曾冒着日军猛烈的炮火为掩护战友义无反顾地献出自己的生命。

——摘编自祝枕漱《最修烈、最辉煌、最勇猛二战硫磺岛血战中的美国海军陆战队》


(1)根据材料,概括美国海军陆战队在硫磺岛血战中的作战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硫磺岛血战中美国海军陆战队作战的启示。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发奋图强,在较短的时间里,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里程碑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由于时代条件的局限和实践经验的不足,加之毛泽东的理论探索是在""倾思想盛行的大环境下进行的,中国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之中也经历了一些曲折。但毋庸置疑的是,毛泽东在这一历史时期探索的成果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视域下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邓小平指出:“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做起的。”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之所以首先从农村开始,一方面是因为农村是受传统计划经济制度压抑较严重的社区,从相对意义上说,农村居民是传统计划经济制度的“牺牲者”,很多农民连温饱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因此,广大农民群众对改革传统计划经济制度具有更高的积极性。其次,在传统计划经济制度下,农村与城市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农村与城市的经济往来较少,且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农村占很大比重,使得农村的经济制度变迁可以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内进行,可能遇到的阻力也比较小。该制度变迁源于农民自发的行动,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也说明中国经济制度变迁的市场化方向是生产力发展所要求的方向,是正确的方向。

——摘编自许经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制度变迁回顾与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我国在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的“伟大成就”和“曲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推进的原因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