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康熙帝是否喝了人参汤而死于非命,历来众说纷纭。据故宫所藏档案《康熙朝起居注》记载,1693 年,康熙因误用人参导致病情加重,御医也受到严惩,自此他慎用人参。清史专家冯尔康在《雍正传》中指出,康熙帝认为用人参不适合北方人,根本就不食人参。所以他推测康熙不大可能死于喝人参汤。据此可以得出
A.原始档案比历史著作更接近历史事实B.通过史料互证方法即可还原历史真相
C.综合多种历史记载可以增进历史认识D.历史研究观点随着时代发展更加全面
2022-04-21更新 | 133次组卷 | 2卷引用:6月2日——热点3:史学研究专题-2022年高考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
2 . 中共一大是在秘密状态下召开的,因此关于她的召开日期众说纷纭:“一大”的亲历者张国焘说是6月底,陈潭秋则说是7月底。抗战时期,中共将党的纪念日定为每年的7月1日。学者邵维正查阅了相关的苏联档案、当事人的回忆录以及当时的报刊杂志等多种史料,考证出中共一大召开于1921年7月23日。这一结论被学术界和中共所认同。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A.历史带有主观色彩,原无真相可言
B.历史解释应该允许而且提倡多元化
C.历史研究应该对多种史料进行考辨分析
D.历史研究只有结合亲历者的结论才可信
3 . 1978年,在湖北随县发现了战国年间的“曾侯乙墓”,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当属气势磅礴的曾侯乙青铜编钟,这足以证明,春秋战国时期在今随州一带存在一个“曾国”。可是考察史料,却明确记载着当地是“随国”之所在。如此一来,具“地下之材”而无“纸上之材”的曾国,和具“纸上之材”而无“地下之材”的随国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历史长久的争议,最后还是从考古发现里找到了答案。2013年在距离曾侯乙墓只有4公里的地方,又发现了另一处曾侯墓地,即随州文峰塔东周曾国墓地,除出土了一批带有“曾”字铭文的铜器外,同时还发现了一件带有“随”字铭文的铜器,铭文为“随大司马嘉有之行戈”。于是,“曾随一国”的看法渐成学界主流。这说明
A.“二重证据法”已经不适宜新史学研究
B.史学争议通过考古发现才能寻找到答案
C.考古发现一定程度上利于解决历史悬案
D.不同史料记载会使追寻真相变得更困难
2021-11-12更新 | 159次组卷 | 3卷引用:解密17 核心素养——史料实证(分层训练)-【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全国通用)
4 . 目前所见的传世朱元璋画像多达十余种,且差别较大,国家博物馆所藏的相貌丑陋,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面貌端正、俊朗。有人认为,丑陋的画像不是朱元璋的真容,而是朱元璋怕有人刺杀他,故意让画师画得难看。也有学者指出,丑陋的奇人异象出自朱元璋死后,是明成祖试图用相学理论重新阐释开国历史。这说明(     
A.遮蔽于时间长河中的历史真相难以考辨还原
B.揭示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重于史料搜集
C.历史探究应具有价值关怀,关注现实问题
D.联系特定的时空,可以加深对史事的理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汉书·百官公卿表》《续汉书·百官志》等文献中较为系统地记载了汉代职官的设置情况。出土的墨印、封泥、简牍等文物中也有大量汉代职官材料。由此可见
A.文献史料并非都客观可靠B.历史真相都能从考古中还原
C.文献与实物可以相互印证D.历史事实时代久远难以考证
2022-01-16更新 | 199次组卷 | 4卷引用:06 由2022春晚三星堆文化看-历史研究和史料常识(对点练)-2022年高考历史热点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北京大学收藏的西汉初期竹书《赵正书》记载秦始皇临终接受李斯的建议,立胡亥为继承人,与《史记》所说传位扶苏而诏书被篡改之事,差异巨大。这说明
A.历史纷繁复杂真相无法辨别B.《赵正书》比《史记》更客观
C.历史研究要对史料进行鉴别D.文物史料比文字史料更加真实
7 . 如图是殷墟出土刻有文字的龟甲。这些出土文物对于历史研究的价值在于
A.替代文献记载B.展示历史全貌C.还原历史真相D.提供原始史料
2021-11-06更新 | 30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明朝嘉靖年间倭患严重,当时文献资料表明倭寇中有一些中国人加入。后世学者们据此在研究中形成了不同观点,如下表所示。这表明(       
时间作者观点
1934年陈懋恒有中国部分失业人民,附从为寇;利用一二汉奸向导入寇
1955年张维华出海民众为奸商、流氓分子
1987年林仁川中国人的成分很可能占到大多数;将民众被迫出海为寇放在明朝商品经济发展、全球化浪潮开始而明政府实行禁海政策的背景下考查

A.历史真相源于史料考证B.史学方法决定历史观点
C.史料解读囿于史家学识D.历史解释烙有时代印记
2022-05-28更新 | 187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真题模拟题汇编—专题15史学研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下表是关于参加中共“二大”代表的人数的若干记载。据此可知
序号史料出处
“参加这次会议(即中共“二大”)的有来自七个地区(上海、北京、山东、湖北、湖南、广州)七个代表,每个地区各一人。”《关于我们党的组织问题(补充报告)》(1922年12月9日出席共产国际“四大”的中共代表团提交)
“陈独秀、李达和我(即张国焘)、蔡和森、高尚德、包惠僧、施存统,此外还有一位上海代表、一位杭州代表,一共九人。”张国焘《我的回忆》(1961-1965年所写)
“(二大的代表是)陈独秀、张国焘、李达、杨明斋、罗章龙、王尽美、许白昊、毛泽东、蔡和森、谭平山、李震瀛、施存统,共12人。”《中共历次大会代表和党员数量增加及其成分比例表》(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共“六大”代表整理)
A.仍需寻求更多史料,进行史料互证,还原历史的真相
B.甲可信,因其记录的日期最接近中共二大召开的时间
C.乙可信,因张国焘为“二大”当事人,其回忆最可信
D.丙可信,因其记载的名单更为详细,故其可信性更强
2022-04-13更新 | 338次组卷 | 5卷引用:押全国卷29题 民国前期-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全国卷)
10 . 如图为1983—1984年于湖北江陵张家山247号汉墓出土的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二年律令》为出土简文原有标题,单独写在一枚简上。由于这部分竹简简册同墓中的《历谱》共存一处,而《历谱》所记的最早年号为汉高祖五年、最后年代为吕后二年,因此学界认为《二年律令》的“二年”应为吕后二年,也就是说律令应是从汉高祖五年到吕后二年时施行的律令。这说明
A.《二年律令》的出土丰富了人们对汉律的认识
B.《二年律令》的出土说明汉代以法家思想治国
C.《二年律令》是文献史料比《厉谱》更有价值
D.历史文献必须与文物相印证才能揭示历史真相
2021-11-17更新 | 33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