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76 道试题
1 . 有同学在历史研究时发现了与汉代相关的图片(部分)。该图可用来说明(     

A.两汉对西南夷的控制B.经济文化重心的转移
C.西南丝绸之路的畅通D.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文化遗产代表着人类文明所留下的辉煌。结合下面两幅图片判断,两者的共同特征是(     

                  北京故宫俯瞰图                                 雅典卫城复原图
A.依山势而建,布局讲求对称,主次分明
B.行政、防御、宗教和商业功能划分明确
C.遵循严格的等级观念和长幼有序的制度
D.具有超越地域和时间的突出的普遍价值
2024-04-10更新 | 214次组卷 | 7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图是《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排行榜中的中国大陆和美国上榜企业数量对比图。中国大陆企业上榜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B.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
C.国际经济秩序的改变D.借鉴国外成熟的经验
4 . 图为同学总结的思维导图。画线的空白部分应为(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

A.因俗而治             习传夷风             天下一家
B.华夷同风             天下一家             习传夷风
C.天下一家             华夷同风             习传夷风
D.习传夷风             华夷同风             天下一家
2023-12-18更新 | 192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希腊人以希腊神话中的马神为原型。塑造了生有双翼的飞马形象。古希腊陶器上的飞马一路东行,飞过波斯,跃离粟特,走进中国,与从东向西传播的丝绸相遇。翼马纹逐渐成为两汉至隋唐时期丝绸之路沿途使用最为广泛的织锦纹样之一。从地中海沿岸到中国新疆、青海、甘肃等地,考古学家挖掘出许多织有翼马纹样的纹理细腻、图样精美的织锦实物,如图1的甘肃省博物馆馆藏唐代蓝地翼马纹织锦残片。在中国丝绸博物馆、法国里昂纺织博物馆和日本奈良法隆寺也有翼马纹织锦藏品。这一神兽形象出现在不同时空,寄寓着人们朴素天真的想象以及对自由、速度和力量的渴望。2020年,中国丝绸博物馆发起国际人文交流活动——“丝绸之路周”,借助了翼马纹设计了“丝绸之路周”的徽标,如图2。

   
图1

   
图2

——摘编自李启正《丝绸文化承载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翼马纹织锦的特点并简析其流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对“丝绸之路周”徽标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苏美尔人的经济文书用原始的楔形文字写成,创作于约5000年前,其中经常提到表1中几类人。据此可推知(       
苏美尔人经济文书中提及的部分人物

人物称呼

尼塔库尔

姆鲁斯库尔

图格迪

帕苏尔

含义

男奴(外邦男人)

女奴(外邦女人)

最高祭司

首席法官

指挥官

A.苏美尔人经济发展水平高B.苏美尔人已迈入文明时期
C.冲突是城邦间交往的主流D.出现政教合一的统治形式
7 . 1569年,精通天文学和数学的比利时地理学家墨卡托创造了地图投影体系——墨卡托圆柱正形投影法,并根据托勒密《地理学》提供的坐标重绘和修改了"托勒密地图",编制出更为精细的《新版欧洲地图》(图1)和《双心世界地图》(图2)。这一成果(   )

图1                           图2

A.拉开了欧洲海外探险的序幕B.成为麦哲伦环球航线的依据
C.进一步丰富了人类地理知识D.掀起了早期殖民扩张的高潮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冯梦龙整理、编创“三言”,虽然不能完全排除逐利的目的,但他要通过“三言”来醒世、导俗,进而实现其济世的高远之志,却也是一个不容否定的事实。不过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他的工作是以收集、整理、润色为主,因此原有的附着于宋元话本故事的娱乐性、消遣性痕迹就仍较为突出。另一方面,冯梦龙一般很少现身故事主干作连篇累牍的说教,只是利用篇首和篇尾的诗词,对故事人物做出道德评判,在此基础上来引导读者,这是一种相对含蓄的作法,不影响市民读者对小说故事主体的消遣阅读。

——罗小东《 “三言”“二拍”作为通俗文学的特点及局限》

材料二     《十日谈》成书于1348——1353年。作者乔万尼·薄伽丘(1313——1375)和但丁双峰并峙,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文学的最高成就。薄伽丘从小在商人和小市民图子里长大,喜爱文艺、多才多能,《十日谈》实际上是薄伽丘搜集加工当时民间故事的结晶。100篇故事大都以14世纪的佛罗伦萨为背景,是当时市民社会众生相的生动写照。由于鲜明的反教会倡人本的市民意识倾向,《十日谈》自诞生之日就深受民众欢迎。至16世纪,已刊行87版。

——任世江《<中外历史纲要>解析(下)》

(1)根据材料一,概括晚明小说的功能。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三言”“二拍”与《十日谈》所反映社会现实的共同之处。

9 . 下图为唐朝《礼宾图》(局部),绘制于章怀太子墓道壁面上,内容是唐鸿胪寺官员引领异域宾客等待太子接见时的场景。这反映出唐代(       

A.经济发展繁荣B.社会风气开放C.中外友好交往D.民族交流频繁
10 . 图1、图2为唐朝初期地方政区规划的调整,这一变化的出发点在于(     
A.重视山川地理形势B.顺应经济重心南移
C.强化地方基层治理D.防止外重内轻局面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