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摘编自林存光《孔子新论》

材料二   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   黄宗羲认为……自秦以后,君反客为主,“视天下人民为人君囊中之私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视天下为其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己矣”。君臣关系应该以“天下万民为事”“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封建法制是“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都出于君主一人一姓的“利欲之私”,“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

——摘编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心目中仁人君子的理想人格。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主张。
(2)据材料二,如何理解“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指出汉代学者在改造儒家思想方面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3)据材料三,概括黄宗羲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材料二:(有关明清时期苏州地区经济)迨至嘉靖末、隆庆间……末富居多,本富益少。

——引自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者,又十之二三矣。

——引自何良俊《四友斋丛书》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引自《苏州府风俗考》

材料三:乾隆帝给英王的敕谕曾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梁廷楠《粤海关志》卷32

嘉庆帝的上谕说:天朝富有四海,岂需尔小国些微货物哉?

——《清代外交史料》

明武宗下令禁商贩,不许服用貂裘……非占商籍不许坐市廛;清王朝认为开矿必当聚众,聚众必当防乱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清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依据是什么?
(2)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苏州经济的新现象。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新的经济现象发展缓慢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A.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
B.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2016-10-19更新 | 121次组卷 | 96卷引用: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