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讲到“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的关系,有学者举例说:“《史记》中有不少司马迁关于历史现象的叙述,因为司马迁并没有亲身经历或以事后追忆的方式来描述的,所以司马迁对历史现象的叙述可以看作是我们研究这些历史现象的‘第二手史料’;如果我们要研究司马迁的史学思想,这些‘第二手史料’就自然成为‘第一手史料’了。当然,《史记》中也有不少司马迁关于历史现象的分析和评价,这些‘历史分析’和‘历史评价’也可以成为我们研究司马迁史学思想的‘第一手史料’”。该学者旨在说明
A.“一手史料”即为历史评析,“二手史料”即为历史叙述
B.历史真相必须建立在“一手、二手史料”的相互印证之上
C.“一手史料”的研究和使用价值往往要高于“二手史料”
D.“一手史料”与“二手史料”的属性并不是绝对不变的
2 . 历史上,对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众说纷纭。司马光《与王介甫书》中记载:“介甫(王安石)素刚直,每议事于人主前,如与朋友争辩于私室”;钱穆的《国史大纲》提到:“王安石新政,一面忽视基本的人的问题,一面又抱有急功速效的心理,对外开疆用武,对内加意聚敛”。关于历史真相的探究,下列说法最正确的是
A.历史的真相是客观的,探究历史真相要坚持孤证不立原则
B.司马光的《与王介甫书》属于一手史料,结论比较逼真可信
C.由于时代及政治立场不同,研究者得出的历史真相也不同
D.钱穆《国史大纲》属于二手史料,其研究结论更不可靠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102日毛泽东就中国向朝鲜派出志愿军的问题给斯大林的电报:“我们决定用志愿军名义派一部分军队至朝鲜境内和美国及其走狗李承晚的军队作战,援助朝鲜同志。我们认为这样做是必要的。因为如果让整个朝鲜被美国人占去了,朝鲜革命力量受到根本的失败,则美国侵略者将更为猖獗,于整个东方都是不利的……”

——收录在1987年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出版的《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一册

材料二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19521014日,上甘岭战役打响,志愿军战士坚守597.9高地1号坑道,在断水断粮14天的情况下,以伤亡254人的代价歼敌1760余人,战至最后全连仅存6人,阵地屹立不失,这面布满381个弹孔的战旗始终飘扬在高地主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史料按时间与价值可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按获取途径和保存状态可分为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和口述史料等。请根据上述两种标准,指出材料一的史料类型。并简要说明这封电报在研究中国出兵朝鲜问题上的史料价值。
(2)阅读材料二,为其撰写一段解说词。(要求:围绕与文物相关的历史事件展开,解说全面,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通过分析表中关于集体农庄的不同记述,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关于集体农庄的记述出处
农民们一批批地来到国营农场,观看拖拉机和其他农业机器的操作,看得眉飞色舞,马上决定加入集体农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该书经过苏共中央审定,作为全国党史教材)
1930年2月和3月共发生群众性骚动7576起,暗杀恐怖活动3263起,散发传单事件2009起。苏联国家政治保卫局的绝密报告一(据苏联档案)
达里娅马克西莫夫娜伊佐托娃(1909年出生)回忆道:30年代的饥荒中,人们开始患上浮肿病,上面来人大肆搜刮,只留一点点种粮,口粮不给。《国家灾难:苏联农业集体化一亲历者的回忆和档案材料》2001年出版

A.官方公布的属于一手史料最为可信
B.苏联档案属于一手史料叙述较为客观
C.回忆录属二手史料年代久远没有价值
D.需要留意各类史料背后的主观目的
2020-07-28更新 | 4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0年浙江历史高考真题变式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色目人” 的定义历史上有不同说法。宋人《南部新书》:大中(唐宣宗年号)以来,礼部放榜,岁取二三人姓氏稀辟者,谓之色目人。《元典章》记载:山东宣慰司询问中书省“未审何等为色目人”,中书省回复“除汉儿、高丽、蛮子人外,俱系色目人”。后又有济宁路询问“女真人张不花是否是色目人”,中书省答复“合与汉儿一体刺字”。对上述内容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是佐证元朝行省制度的一手史料B.不同史料导致历史真相趋向多元
C.历史事实随时代发展而不断丰富D.历史概念在不同时期内涵有演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近日,普林斯顿大学首次将爱因斯坦的旅行日记独立成册发行,其内容在西方引起不小的震动。日记作为一种特殊的史料引起广泛关注。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日记是个人的回忆录,属于口述史料
B.日记是一手史料,比二手史料更可信
C.日记和其他史料一样,都需要进行甄别
D.日记属于无意史料,其真实性毋庸置疑
2018-09-18更新 | 173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18年9月选考科目教学质量评估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史记》记载秦始皇廿六年分天下三十六郡,但司马迁未列郡名,导致后世众说纷纭,到1948年谭其骧先生在《秦郡新考》考定内史以外秦郡凡得四十六,时人以为盖棺之论。然而,2002年出土的里耶秦简记载传世文献前所未闻的“洞庭”和“苍梧”二郡,而无“黔中”和“长沙”,并明确记载“苍梧”郡是秦始皇廿五年设立,当必为秦三十六郡之一。2007年入藏的岳麓秦简又贡献了个前所未闻的“江胡郡”。这说明
A.历史研究对象的长久性造成了史实真相的不确定性
B.历史学追求的是总体的变化规律,而非史实的纯粹
C.历史研究是一个随新史料的发现而动态变化的过程
D.史学家必须获取新的一手资料才能甄别史实的真伪
2021-04-23更新 | 135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1届高三4月选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文献中“井田制”最早的出处,来自《孟子·滕文公上》。然而孟子并未见过井田制,他所说的井田制“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所以别野人也”,设计和猜想的成分居多。至于之后《韩诗外传》《周礼·地官》《谷梁传》《汉书·食货志》中提到的种种更加具体的“井田制”的方案,则更无实施的可能。对此胡适、郭沫若、范文澜都提出了不同程度的质疑。这说明
A.孟子理解的井田制符合商周生产力水平,可经逻辑推理证实
B.历史是“层垒积成”的,离历史现场愈远则越远离历史真相
C.一手文献资料的缺乏和考古无法验证,可以判断井田制不存在
D.古人对前代历史的描述不可尽信,应搜寻多种史料综合判断
2021-04-11更新 | 168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据报道,1949年,一名意大利工人在抗议政府加入北约的运动中被警察枪杀。20多年后,有访谈学者发现很多受访者自称对此事印象深刻,却将此事说成是在1953年抗议资本家开除工人的工潮中发生的。这突出表明了
A.要重视不同性质史料价值的甄别
B.个体记忆不能客观还原历史真相
C.受访者对接受访谈常会存在顾虑
D.口述史料易带偏差缺乏价值效度
2016·上海·高考真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罗马法某学生学习“罗马法体系”一课后,产生了疑问:古罗马的奴隶是否确如书上所说,被“摊斥在法律对象之外,不具有任何权利”?为此,他查找了资料,并撰写了如下读书笔记:

①奴隶指在罗马社会中不具有自由人身份的人,在法律上被视为物;奴隶的身份可能因出生、受到刑事处罚或在战争中被俘所致;奴隶可以被解放而成为自由人.【1】

②奴隶的释放问题是罗马法中重要的一部分.

③《十二铜表法》中就有相关的条文.【2】

④表明当时即己存在释奴现象.共和末期至帝制前期,随着罗马版图的扩大,释放奴隶的现象更加普遍.帝国大法官小普林尼的书信中就有释放一大批奴隶的记录.【3】

历史学家指出:“在罗马法中很普遍的一个观点是:虽然奴隶制度是一种合法的社会制度,但它是和‘本性’相矛盾的”,有古罗马大法学家就认为:“从民法的观点来看,奴隶是什么也算不得的.但是根据自然法来看便不是这个样子.从后者的观点来看,一切的人都是平等的”.【4】

由此看来,…

资料来源:

【1】《罗马法词典》

【2】《十二铜表法》第五表第八条、第十一条

【3】《小普林尼关于释放奴隶的书信三封》

【4】科瓦略夫《古代罗马史》

问题:

(1)上述“资料来源”中,哪些为一手史料,哪些为二手史料?

(2)在笔记的第一段中,哪些是对事实的陈述?哪些是该学生的评价?

(3)请你帮助这名学生解释罗马帝国释奴现象普遍存在的原因.

2016-11-27更新 | 1663次组卷 | 28卷引用:浙江省山河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