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833 道试题
1 . 据统计,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中,哈格里夫斯是纺织工,怀特是木匠,克隆普敦是纺织工人,瓦特是修理工;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诺贝尔是化学家,西门子是物理学家,爱迪生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和化学奖的提名。这一变化说明(     
A.发明者的出身决定研究成果B.科技创新不再需要生产经验
C.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加深D.科学理论比生产经验更重要
2024-06-11更新 | 264次组卷 | 126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江南中学2022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东汉中后期, 官场出现诸如:陈蕃初仕郡,举孝廉,“遭母忧,弃官行丧”;赵典会帝崩,“遂解印绶策付县,而弛到京师”;延笃举孝廉为平阳侯相,“以师丧弃官奔赴,五府并辟不就”等现象。这表明当时(     
A.封建官僚政治成熟完善B.王国势力遭受沉重打击
C.儒家伦理影响政治行为D.政治腐败加剧社会动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38年美国《农业调整法》规定,小麦等五种基本农产品,如果超过全国计划产量一定额度,就可以实行销售定额。各种农产品的销售定额,由农业部长授权全国生产该种农产品的农民按户举行公投决定,公投由地方农地资源保护委员会组织,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农民只要通过总数的2/3同意,即可达成销售额度协议。这一做法(     
A.减少了政府的干预B.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
C.刺激了消费的需求D.促进了基层社会的治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民”的概念是19世纪末随着“兴民权”口号的提出而在中国出现的。189C华梁启超在《论近世国民竞争之大势及中国前途》中指出:“国民者,以国为人民公产之称也。…一国之民,治一国之事,定一国之法,谋一国之利,挥一国之患,其民不可得而侮,卖国衣可得而亡,是之谓国民。”他进而还说:“人群之初级也,有部民而无国民,由部民而进为国民,此兰野所由分也。部民与国民之异安在?曰:群族而居,自成风俗者,谓之部民;有国家思题、能自布政治者,谓之国民。”这就给“国民”这一概念赋予了鲜明的近代意识。

——摘编自沙磊《论梁启超的“国民死”》

材料二   毛泽东“人民”概念不同时期的内涵

时间著作内涵
1926年《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无产阶级、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属于“人民”概念的范畴
1935年《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切坚持抗战的阶级、阶层和社会团体属于“人民”概念的范畴
1949年《论人民民主专政》人民的范围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除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

——摘编自史坤坤《毛泽东“人民”概念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国民观”的内涵及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梁启超的“国民观”相比,毛泽东“人民观”的主要特征,并简析其意义。
5 . 公元370年,原来生活在亚洲的游牧民族匈奴人越过伏尔加河西迁,由此引发一系列连锁反映。374年,匈奴人打败顿河西岸的日耳曼人的一支东哥特人,东哥特人只好往西迁逃。375年,匈奴人又在德涅斯特河畔打败西哥特人、于是西哥特人渡过多瑙河,南下进入罗马帝国境内。匈奴人的西迁(     
A.促进了中国北方的民族交融B.直接导致了罗马帝国的灭亡
C.推动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D.改变了欧亚大陆的政治格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西欧产生了以《堂吉诃德》(1605年出版)为代表的反骑士文学作品,这类作品摈弃了“崇尚战功、文雅知理、尊重女性、锄强扶弱”等骑士文学的传统描述,往往用讥讽的方式和嘲弄的笔调,描写骑士和遗妇人们种种可笑的思想和行为。这反映了当时西欧(     
A.天主教会的式微B.封建王权日益强化C.商品经济的发展D.理性主义深入人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如图是1973年至2021年全球累计生效的区域贸易协定趋势图。据此可知,当今世界(     

A.区域集团化成为主流发展趋势B.各国经济发展差距拉大
C.经济全球化促进国际经贸发展D.世贸组织的影响力削弱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法战争后,法属印度支那及毗邻地区被视为法国远东利益的重点。于是“补充以前订立的条约内容,确定划分边界”势在必行。18944月,法国与清廷展开谈判,最终在《马关条约》签订后的翌日达成了新的协议。18972月中英签订《续议缅甸条约附款》后,法国认为该条约附款实际上损害了法国“之前在印度支那邻近中国省份云南、广东、广西所取得的优先地位”,从而据此要求清政府必须做出补偿,为达成目的,法国借助依、法同盟哭机,争取伐国的全力支持,法俄联合施压最终迫使清政府于18973月做出海南岛不期证予任何他国的照会。此外法方还就铁路延伸至南宁府和百色、邀请法国工程师和企业界参加广系、广西、云南的矿藏开采等一系列新的权利迫使清廷加以确认。

——摘编自庄和濒《基于〈中法新汇报〉的近代法国对华策略解读)

材料二   19585月,戴高乐重新执政,他采取了一系列引人瞩目的举措,全力推逃他的外定构想。为了建立法国独立的防务政策,他将法国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一体化领导体系中分离出来。为了打破美苏在世界上谋求建立核垄断的企图,他不遗余力地发展法国独立的核力量。与中国改善关系,是戴高乐奉行独立外交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戴高乐认为与中国合作会使法国住和两个超级大国打交道时,多一些筹码。19631021日至114日,戴高乐派前悉理富尔访问中国,同毛泽东和周恩来举行了多次会谈。1964127日,中法两图政府发表联合公报、宣布建立外交关系。

——摘编自翟强《从隔阂到建交:一九四九年至一九六四年的中法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法战争后法国侵华的主要手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法国与中国改善关系的原因及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以来,西方学者宽扬中国历史“停滞论”,这种理论以西方为标尺衡量中国历史进程,认为如果没有西方资本主义入侵的催化作用,中国根本无力产生近代性变化。如20世纪30年代,日本学者秋泽修二鼓吹“中国社会亚细亚的停滞性”,宣扬中国社会的根本性格是停滞的、循环的、倒退的,要推动中国历史发展,必须打破循环,中国自身没有这种能力,只有依靠外力才能实现。

——摘编自赵庆云《中国历史“停滞论”辨析》

提取材料中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析。(要求:紧扣材料信息和主题,逻辑严谨,论证全面,表述成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如图是漫画家张漾兮在抗战期间创作的漫画《抗敌将士给后方同胞的遗嘱》,作者巧妙地用一根电话线将两幅画面连接,前方战士负伤躺在地上,胸前流着鲜血,小腿缠着绷带,枪支放在身边,眼睛看着远方,随时准备战斗,他对着电话那头的后方同胞说:“同胞!再汇不来,就请把捐款换成钱纸烧来。”在后方官员面前扣压着八月、九月、十月三个月的捐款。该漫画(     

A.讽刺了部分官员无视国家危亡的行径B.刻画了爱国官兵一致抗日的历史场景
C.抨击了国民政府破坏团结抗日的政策D.反映了抗敌将士缺乏坚定的胜利决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