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3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20年代,即雍正朝以后,中国茶输入西方各国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包括北路的输往俄国茶。南洋市场上的中国茶,则很大部分由荷兰等国转运到欧洲等地。茶作为外销中的重要商品,输出量不断增加。至道光朝,仅销往英、美、俄三国的茶叶,年出口量就达6500万斤。这一时期,还形成了茶叶外贸的三大集散地:上海(销往欧美、日本);福州(销往美洲、南洋群岛诸国);汉口(销往俄国)。同治朝中后期至光绪十年(1884)以前,为茶叶外销的高峰时期,据掌管洋务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向户部提供的数据,光绪八九年间,出口茶已近2亿斤。

——摘编自内玛才让《中国历史上茶的贸易及茶业发展问题》

(1)依据材料一、概括清代茶叶外销的基本情况,并评析其对当时中国带来的影响。

材料二   1664年,东印度公司进献查理二世2磅茶叶;1666年,又向进献王后2212盎司茶叶。此后,上流社会也仿照宫廷时尚开始饮茶。随着茶叶输入的增加,茶叶价格有所下跌,以至普通老百姓都能饮用。特别是18世纪中后期英国政府降低了茶叶税后,茶叶价格迅速下降,到18世纪晚期,茶叶在英国几乎成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了。19世纪,进入英国的中国茶叶和其他产茶国的茶叶数量继续增长,19世纪70年代中期,揉捻机,筛茶机与干燥机的发明、改进和推广,进一步满足了英国民众对茶叶的需求。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家庭茶会成为民众日常消闲的重要方式。1906年英国人均茶叶消费量达到6.5镑,平均每个家庭达到30-35磅,总消费达2.7亿磅。

——摘编自李斌《近代英国民众休闲消费品的变化及其历史影响》

(2)指出从17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茶叶消费”在英国经历的发展历程。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这一历程发展的原因。
2024-08-31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建瓯市芝华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3-24高一下·福建南平·期末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战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反映了20世纪的世界已经形成了一个整体,一个由英国、法国、美国、日本构成的多极均势结构出现,但由于对苏联和德国等重要战略力量的长期排斥而缺乏稳定性。强权政治贯穿这一体系,大国主导利益再分配,完全将战争罪责推给德国及其盟国。战胜国片面追求民族国家的绝对利益,使该体系存在严重的内在矛盾并导致战后的和平既短暂又脆弱。

——摘编自徐蓝《战争、国际关系体系与人类文明的发展》

材料二   在雅尔塔体系内有超国家的国际行为体,它们建立在主权国家自愿联合的基础上,捍卫着战后的“均势”与“和平”。国际行为体在相互联系、相互交往、相互作用和处理各种国际问题的过程中按照一定的原则、规范和机制运行。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全球共治范式是雅尔塔体系精神在新形势下的表现。

——摘编自李世安《从国际体系的视角再论雅尔塔体系》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联合国这一国际行为体为例,说明其为战后国际秩序做出的贡献。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新形势下中国贡献的全球共治范式。
2024-07-13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湘西吊脚楼依山傍水、类型多样,但其内部布局基本都有三间正屋,其中居中的一间主要用于立香火、安祖先等;北京四合院以“回”字形布局,家中长辈居住的正房,有比其它房间更高的台基。据此可知,两种建筑蕴含的共同特性是(     
A.崇尚自然和谐B.循守等级秩序C.注重血缘伦理D.讲究建筑美学
2024-07-11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4 .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5次出巡,“周览远方”“宣省习俗”;隋炀帝北巡张掖,西域众多少数民族首领作陪;唐太宗巡幸灵州,铁勒回纯等11部遣使朝贡;之后统治者多有效仿。据此可知,巡幸制度(     
A.宣示了王权威赫B.加强了边疆治理
C.增进了国家认同D.弘扬了中原文化
2024-07-08更新 | 96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1878年,左宗棠上《复陈新疆情形折》,建议在新疆广设义塾,教授汉文,使民众“略识字义”,“征收所用券票,其户民数目,汉文居中,旁行兼注回字,令户民易晓”。这一建议旨在(     
A.改革税收制度B.改进教育方法C.增强国家认同D.引导社会风尚
2024-06-11更新 | 2988次组卷 | 24卷引用:福建省建瓯市芝华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秦统一六国后倡导“皆为郡县”的大一统政治文化,对“六国后”采取迁徙、降其身份、转化利用等高压政策;汉初统治者则继续实行秦代迁徙六国贵族的政策,并辅之以“因俗”治理,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     
A.西汉政权全面继承秦朝的国家治理政策B.战国区域政治文化的延续影响国家治理
C.社会舆论上对六国的同情影响行政决策D.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共同影响政治判断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西式建筑在中国出现,多集中于澳门,主要由传教士和殖民商人修建。18世纪,由传教士郎世宁、王致诚设计,中国工匠精心修建的圆明园分园——长春园的欧式宫殿,是中西建筑文化交流的光辉典范。鸦片战争后,西式建筑作为工业文明的体现,开始大量传入中国,给国人巨大的思想冲击,如康有为见识了香港西式建筑林立、街路整齐后,认为西人治国有方,进而摒弃了“西人为古之夷狄”的看法。20世纪上半叶、西式.建筑规模进一步扩大,如上海国际饭店高达24层。另外,资政院、教堂、医院等建筑也一改中国传统建筑.“城高池深”的特点,体现了某些近代社会的气息。

——摘编自田毅鹏《西式建筑进入中国的沧桑往事》

材料二   早在秦汉时期,西方就通过陆路交通,从中国瓷器、漆器等商品上的建筑、风景图案信息来猜想推测中国园林。16世纪末开始,来华传教士的著作中对中国园林的记录让西方全新认知了中国园林,如《张诚日记》认为中国屋宇、花园的美在于布置得宜和对自然的模仿。18世纪,传教士马国贤、王致诚分别将《避暑山庄图咏》《圆明园图咏》传到西方,让西方对中国园林的了解进入到图像时代。受中国园林艺术影响,英国率先在西方兴建了以自然主义和浪漫主义为特征的自然风景园。

——摘编自李晓丹《17—18世纪中西建筑文化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西式建筑大量传入中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式建筑风格东渐和中国园林艺术西传的不同。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西建筑文化交流的历史启示。
8 . 1981年,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收入只有520万元,不足全国税收收入的万分之零点八。2019年,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收入已经达到10388.5亿元,占全国税收收入的6.6%。个人所得税收入的增加(     
A.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B.得益于脱贫攻坚的实现
C.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D.有利于财政收支的平衡
2024-05-09更新 | 15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南平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9 . 罗马在《查士丁尼法典》颁布之前,对过失标准不分种类和等级,而是笼统地表述。下图所示展示了《查士丁尼法典》的追责标准。这一变化反映了《查士丁尼法典》(       

A.维护奴隶主贵族特权B.具有灵活变通及理性内涵
C.充分保护债权人利益D.具有严格的形式主义特征
2024-03-24更新 | 172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1882年,苏州候补知府胡恩燮集民间资本、发行股票,创办商办企业徐州利国矿务总局,下图为其发行的股份票,这可用于直接证明当时(     

A.企业学习西方先进科技B.股份制公司发展迅速
C.洋务企业进行近代转型D.企业经营模式的创新
2024-03-06更新 | 124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