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表所示为2017年6月~2021年6月我国对功勋模范人物的表彰概况。从表中可以看出当今我国
时间表彰
2017年6月“八一勋章”(10人)
2018年12月“改革先锋”(100人)
2019年9月,2020年8月“共和国勋章”(9人)。“国家荣誉称号”(31人
2019年9月、2020年11月“友谊勋章”(7人)
2021年2月“全国脱贫攻坚勋章”(10人十10个集体)
2021年6月“七一勋章”(29人)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深入民心B.奋力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
C.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D.社会风气得到了根本性的好转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盘点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

1982年-2022年,中共中央发布了24个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见表。

年份主题
1982年-1986主要涉及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贯彻执行农村的改革方针
2004多种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2005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农民增收开辟新途径
2006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乡村建设,力争城乡差距逐步减少
2007以农村产业为突破口,发展农业现代化产业提升农民收入
2008通过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农村城镇化进程
2009农民增收
2010协调推进城乡改革,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2011以水利工程为主要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2012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
2013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政策扶持力度、科技驱动力度
2014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2015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
2016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2017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8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019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2020要求确保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
2021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总体部署
2022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推动乡村振兴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央“一号文件”的理解。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我国农业农村部农田管理司的工作人员在回顾历史的基础上将新中国农田建设历程分为六个阶段(见下表)。

阶段相关依据
农田水利恢复建设时期(19491957年)19491952年,水利工程建设参与人数达2000万人,各地兴修和整修小型塘坝600多万处,打井80余万眼,恢复和修建较大的灌溉排水工程280多处,完成土石方17亿立方米,扩大灌溉面积5000多万亩。
农田建设“大干快上”时期(19581961年)19588月,《中共中央关于深耕和改良土壤的指示》明确提出农业增产技术措施“水肥土种密”,据此,全国大范围开展治沙治碱、对全国主要的低产土壤(包括盐碱土、沼泽土、红壤、冷浸田、咸酸田等)进行综合治理。
农田建设调整时期(19621977年)1964年起,全国受“农业学大寨”口号影响,农田基本建设以分期分批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为中心内容,辅以土地平整和田渠路林综合配置。
农田建设“数量”为主时期(19782007年)197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同时,在不损害水土保持、森林、草原和水产资源的条件下,组织国有农场和人民公社有计划地开垦荒地,使耕地面积逐年有较多的增加”。
农田建设“数量”“质量”并重时期(20082017年)“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强以农田水利设施为基础的田间工程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
农田建设“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推进时期(2018年至今)2019年、2020年全国新建高标准农田分别为8150万亩、8391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分别完成2190万亩、2395万亩。

——据楼晨《新中国农田建设历程刍议》整理

(1)任选两个阶段,分析相应阶段新中国加强农田建设的时代背景。
(2)运用史实说明新中国农田建设历程留下了哪些历史经验。
2023-12-18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省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下表为改革开放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具体实践(部分)。据此可知,我国(     

时间

实践

1988年

中国正式提请加入联合国维和行动特别委员会,并于次年派遣20名观察员参加纳米比亚过渡时期援助团

1994~1999年

中国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了1亿特别提款权贷款,向泰国和印尼提供了13亿美元的资金支持

2009年

中国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将降低40%~50%

2021年

中国此前发起创建的亚投行,截至2021年中国已批准147个项目,累计投资总额超过289.7亿美元,惠及31个域内外成员
A.外交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并举
B.努力推进传统国际组织的改革
C.主导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D.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
22-23高三下·全国·单元测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2021年,联合国难民署发布了《全球趋势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底,有近8240万人被迫流离失所,与2019年创下历史新高的7950万人相比,又增长了近4%。全球难民人数再创新高。这表明(     
A.联合国难民署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B.宗教矛盾和地区冲突无法解决
C.难民问题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D.跨区域人员的自由流动已实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并决定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这说明
A.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B.计划经济体制助推法制建设
C.全面依法治国进入了新阶段D.民法典上升为国家根本大法
7 . 法律在古今中外的国家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成文法传统源远流长,从《法经》到《唐律疏议》,再至《大清律例》,一脉相承,沿革清晰。除律外,令、格、式、典、敕等也是国家制定法的重要形式,这些法律形式虽名称不一,但在法的效力渊源上基本相同,都是由皇帝和中央最高权力机构发布的,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为了维护至上的皇权和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统治者采用各种手段强化政治控制,侵犯皇权和国家利益的行为是重点打击对象。因而以惩恶为目的的刑法被特别强调,刑法体系既发达又严密,对维护封建统治作用不大的民事行为,统治者则不够重视,因此国家制定的法律中涉及民事关系的法律规范较少。

——摘编自王谋寅《论中国古代法律秩序的特征》

材料二: 1800812日,拿破仑下令成立民法典委员会,编纂新的民法法典,在他的亲自干预下,法典于1804321日正式颁布实施。1807年,这部法典正式定名为《拿破仑法典》。《拿破仑法典》确认资产阶级财产所有权原则,保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不可侵犯性,维护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拿破仑法典》确认了契约自由和契约自治的原则,还确认了自由平等的原则,人人都享有平等的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人们在民法上是自由平等的,这种对所有法国人都适用的统一的民法,连同大革命时期颁布的各种立法,对于摧毁封建制度、强化资产阶级国家的中央集权制起了重要作用,也确立了资产阶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对于欧洲其他国家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摘编自《世界历史解说词100集》

材料三:   1950年代到1980年代,民法起草作业曾经几次启动,但又随之几次中断,是因为社会体制一直处于变革之中,法律关系难以确定。后来立法机关鉴于改革开放时代的需求和客观条件,采取先公布《民法通则》、分别制定民事单行法,如1980年的婚姻法、1985年的继承法、1986年的民法通则、1991年的收养法、1995年的担保法、1999年的合同法、2007年的物权法、2009年的侵权责任法等,这些法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这些法律相对比较散乱、零碎甚至有冲突,在保护人的权利方面的能力受到一定限制,不可能像民法典那样发挥出整体效应和统一规范,待条件成熟后再编纂统一民法典的渐进主义策略。

在一个成文法体系的国家,没有民法典,公域与私域之间的边界就是模糊不清的,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很难明确化、稳定化。因此,我们的确需要一部高质量的、适应结构大转型趋势的民法典。2020年5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摘编自安徽凤凰网络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法律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拿破仑法典》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法典》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背景。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法制与国家治理的关系。
2021-10-22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过程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表体现了2008—2020年世界部分经济指标的变化。据此可知(     
类别状况
商品和服务出口占全球GDP比重2008年占31%,2011—2019年占28%
外国投资占全球GDP比重2017年占5.3%,2019年占1.7%,2020年占1.4%
外国直接投资流入2016年2万亿美元,2019年1.48万亿美元
私人资本流动2014年4140亿美元,2019年2290亿美元
跨国企业数量2008年8万多家,2017年约6万家
A.世界经济规模大大缩小B.经济全球化遭遇困境
C.国际贸易值呈下降趋势D.跨国公司的利润减少
9 . 下表所示为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1年7月对世界经济增长率分析的数据(上年=100,单位:%)。该数据反映了表3
地区/时间2020年2021年预测值2022年预测值
世界-3.26.04.9
发达国家-4.65.64.4
发展中国家-2.16.35.2

A.西方国家陷入经济衰退泥潭B.东方国家超越西方发达国家
C.疫情下的世界经济复苏艰难D.世界经济发展呈渐变的态势
2021-11-28更新 | 216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2022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等级考)历史试题(猜想卷一)
10 .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社会治理是国家的基本职能之一。

材料一     宋朝的中央政府是“三权分立”的,行政、军政、财政分别由中书、枢密院、三司三个机构管理。中书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宰相府。但是,跟传统宰相府包揽一切、无所不统不同,宋朝的中书不管军政,也不管财政,枢密院的级别比中书略低,三司更低,但是,这两个机构的长官都是直接对皇帝负责的。枢密院负责军队的调度等。三司负责国库里究竟还有多少钱等。

——摘编自越冬梅《北宋精致的分权制衡》

材料二   宪政制度能够在英国产生有赖于英国传统习惯和中世纪分封制度中有丰富妥协因素……克伦威尔在内战后借助议会军建立起来的专制统治使得英国人充分认识到,通过圣洁的革命建立起来的专制统治比传统君主制度危害更大。

——王从圣《各国民主制度的建立途径》

材料三   《临时约法》的失败固然是由于当时的中国社会政治环境所造成,但其本身存在的严重缺陷,乃是导致其失败的根本原因。由于《临时约法》的制定在形式上就缺乏代表性,所以在内容上很难反映各阶层意见,其内容虽然是先进的,但从其形式来看,科学性、民主性均有所欠缺。宪政在一个国家的确立,往往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果,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尤其是像中国这样一个几千年专制的国家。

——音正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缺陷》

材料四     1903年,清政府特设修订法律馆,力图“参酌各国法律”,订立“务期中外通行”之法律。此时的民法学以翻译外国民商法及论著为主,少有中国学者独立研究的论著。民国时期,中国学者民法学研究论著日渐增多,成为这一时期民法学的主体。同时,由于借签了德、日、瑞士等国立法,此时颁行的民法典是当时世界上较为先进的民商法律体系。新中国成立后,对源于西方的法学理论尤其是私法理论采取了排斥和否定的态度,全盘接受了苏联的社会主义民法学理论,使清末以来的民法学理念中止。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政治运动不断,社会法制遭到破坏。改革开放后,中国法学界对源自西方的公私法理论的态度逐渐变得理性起来。人们开始有意识介绍西方国家公法和私法划分的理论。1992年来,民法是私法的观念渐渐得到法学界的认可,身份平等、权利神圣等私法理念备受推崇。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民法学在重新构建私法理论体系的过程中,顺应了现代民法及民法学的发展趋势也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20205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人大常委会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并将于202111日施行。

——摘编自《改革开放以来民法学的理论转型》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中央政府机构设计表现出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建立宪政制度的有利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的标志。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未能在中国实现宪政的原因。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现代中国民法建设演变的特点。
2021-11-17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