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5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的一日”

陈子展从沪江大学授课回家,午睡醒后读报,有感时局作《长城谣》一首。一个巡捕一觉醒来,离上班应卯只差15分钟,来不及梳洗,赶紧离开亭子间,皮鞋在后门口与红漆马桶发生冲突。

苏州河畔,一个圈子里传出一位卖艺人老练流利的急白:“嗳,来格哉,来是一个大老板,䑢空奖券中头彩;坐汽车,吃大菜,洋行星厢做买办,政府里厢做大官。”黄包车夫用不纯熟的英语向外国水兵拉生意;卖晚报的小孩喊着:“Evening Times!”

某校礼堂,训导主任训话:“为准备会考电灯现在每天迟一小时关,可以多看些书”。

午后两点,包天笑在参观他儿子创办的新生化学工艺厂——第一家生产国货医用橡皮囊的工厂。华商纱厂工人方根宝一天工作16小时,到了睡觉时耳朵里还响着轰轰的机器声。

——摘编自施康强《一九三六年五月二十一日,上海》


结合材料,概括“中国一日”中上海的众生相并作出合理解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20年,英国工党秘书C`R布克斯顿访问俄国。他关于俄国农民态度的报告,记录了与农民的对话“农民们对现状有什么看法?”“革命是一件好事,每个人都赞成革命。他们虽然不喜欢布尔什维克,但他们喜欢革命”。该报告(     
A.解释了布尔什维克获胜的原因B.是对苏俄武装干涉的借口
C.意在说明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D.歪曲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18年,德国学者斯宾格勒完成了《西方的没落》一书,他认为西方文化并不比中国文化、印度文化等东方文化有任何优越地位。此书一问世便吸引了西方各界读者,斯宾格勒也由“一位默默无闻的中学教师立刻跻身于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列”。这表明(     
A.西方文明存在严重缺陷B.战争引发西方的文明反思
C.东方文明价值得到尊重D.欧洲放弃“西方中心论”
23-24高一上·云南楚雄·期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康熙时期,在陕西南部的秦岭和大巴山地区,有铁厂数十处,投资铁厂的大都是外来客民,他们“携带工本,雇募匠役”,这些投资者的资本都比较雄厚,“凡开厂之商,必有资本足以养活厂内之人”。这说明当时该地区(     
A.商帮活动较为频繁B.官营冶铁业发展迅速
C.自然经济趋于瓦解D.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
5 . 如表为不同年份世界银行贷款项目与总额的数量变化。这(     
年份贷款项目贷款总额(亿)
1968629.5
1981266124
A.有助于维护国际货币汇率稳定B.得益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推动
C.增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风险性D.客观上推动新兴独立国家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在中世纪,“胡椒袋”是欧洲有钱人的外号,胡椒面在称重时要关紧犬门,以免被过堂风吹跑。但是到了16、17世纪,胡椒却成为欧洲市场上的大众化商品。这种变化(     
A.反映大量贵金属流入欧洲B.推动了欧洲商业革命的出现
C.受到外来物种引进的影响D.得益于世界联系的日益密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李鸿章在创办轮船招商局时说“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但同时强调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张之洞在创办企业时声称“华商陋习,常有藉招股欺骗之事,若无官权为之惩罚,则公司资本无一存者矣。”这反映了(     
A.官商关系制约商业运营B.近代股份制经营方式引入中国
C.官督商办模式广泛推行D.封建因素影响企业经营近代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图为1919年8月30日美国《芝加哥论坛报》专栏记者凯里·奥尔发表于该报的漫画《后视图》。漫画意在揭示(     

漫画中威尔逊正在指挥合唱“持久和平”(EverlastingPeace),而合唱团成员的裤兜里都藏着左轮手枪,自左往右合唱团成员枪柄上分别写有:日本院觎亚太(Pacific Control);英国关注海权(BritishFleet);法国重提美法同盟(FrancoAmericanAlliance);意大利期待领土扩张(GreaterIaly)
A.国联难以促成世界和平B.列强之间矛盾难以调和
C.实力强弱决定国际格局D.美国无力担当世界领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中世纪艺术家并不是一心一意要创作自然的真实写照,也不是要创作优美的东西,他们是要忠实地向教友们表达宗教故事的内容和要旨。”13—14世纪后,基督教徒不光将绘画作为描述宗教教义的工具,同时也利用绘画的审美功能来感动普通民众。这一转变表明,欧洲绘画(     
A.摆脱了传统宗教思想的影响B.具有世俗化发展趋向
C.不拘泥于对现实的刻板描摹D.注重精神意境的表达
10 . 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被认为是“用夷变夏”,威胁了清朝的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遭到士大夫阶层的强烈抨击。由此可知(     
A.士大夫阶层从麻木与愚昧中觉醒B.鸦片战争对民族觉醒的影响有限
C.顽固派势力过于强大阻碍变法开展D.主流知识分子坚持闭关锁国的政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