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以下内容节选自1867年飽秋埃在纽约写的著名长诗—《巴黎公社》。这首诗一发表,立即受到美国工人的普遍重视和赞扬。旧金山的社会主义小组很快就把它印成单行本,广为散发。这表明,巴黎公社(     
拨开帝国的迷雾,耻辱的云醫,人们终于见到天日,扬眉吐气。平等的蓝图开始在脑海中形成。手中紧握武器,心里才会安宁。“大家为人人,人人为大家”,正义啊,公社把你的原则确认!
A.得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B.促进欧洲工人的觉醒
C.代表了当时的时代潮流D.成为工人运动的榜样
2 . 下图内容节选自1867 年鲍狄埃在纽约写的著名长诗——《巴黎公社》。这首诗一发表,立即受到美国工人的普遍重视和赞扬。旧金山的社会主义小组很快就把它印成单行本,广为散发。这表明,巴黎公社(     

A.得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B.促进欧洲工人的觉醒
C.代表了当时的时代潮流D.成为工人运动的榜样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王朝吸取隋亡教训,经前期几位皇帝励精图治,王朝统治逐渐走向全盛。杜甫的《忆昔》诗生动描述了当时的情景:“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李唐王朝对少数民族秉持开明政策,吸引边地各族慕风向化,纷纷归附。唐都长安城内寓居的外国使节、商人、留学生人数众多,在波斯人开的酒肆中,常见胡姬当垆沽酒、招徕顾客的情景,极为繁华热闹。

——摘编自王家范《大学中国史》

材料二   唐初统治者在隋制基础上完善了三省六部制,为唐前期的繁荣提供了政治制度保证。隋朝确立的科举制,在唐朝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起到了抑制门阀、选拔寒庶的作用,成为唐朝兴盛的人事保证。唐初继续施行均田制,抑制土地兼并,扶植自耕农,并在此基础上推行租庸调制,从而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减轻了农民的徭役负担,促进了唐前期社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吏读本》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前期鼎盛局面的主要表现。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朝前期出现鼎盛局面的原因及启示。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英国文学旅游兴起并成为一门产业。民众仿效16世纪以来贵族“欧陆游学”传统,参观英国知名作家的出生地、故居和墓地,探访文学作品中描述之地,以求“更深刻地理解熟悉的文本”。

地处偏僻的斯特拉特福,因是莎士比亚出生地而成为旅游胜地。1847年出版的《英国最杰出诗人的故居和常去之处》配以版画介绍英国作家故居,深受读者欢迎。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有乔叟、斯宾塞等众多作家的墓碑或纪念碑,备受游客青睐。人们还将文学作品视为“旅游指南”,前往伦敦、罗切斯特等地,与作品中的人物“邂逅”,“跟随哈代想象出来的人物的活动轨迹游览他们的故土”,领略司各特作品中描述的苏格兰高地风光,寻找历史记忆。“莎士比亚之乡”“哈代之乡”“司各特之乡”等英国文学之乡成为一道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

——摘编自(法)马克布瓦耶《1621世纪西方旅游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文学旅游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英国文学旅游的影响。
7日内更新 | 741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昌盛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有人认为,杜甫之所以成为诗圣,关键是他有宽广、伟大的“诗圣的襟怀”。这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南国旱无雨,今朝江出云”等诗句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据此分析,“诗圣的襟怀”的含义是(     
A.对环境破坏的伤感B.热爱和平的态度C.对农业生产的关心D.爱国忧民的情怀
2024-01-05更新 | 60次组卷 | 89卷引用:河南省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6 . “五胡乱华”时期,匈奴人刘渊建立了前赵政权,任命儿子刘聪为大单于,当时既有大单于台,又有三公府、尚书省。刘聪“究通经史,兼综百家之言……善属文,著《述怀诗》百余篇,赋颂五十余篇。”上述现象(     
A.体现了少数民族政权的封建化B.加速了少数民族政权的更迭
C.助推了南北方的经济文化交流D.削弱了匈奴贵族的政治地位
2024-01-25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下令:“凡《秦纪》之外的历史书籍及非博士官所藏的《诗》、《书》、百家语限期烧毁,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不烧,禁止私学,欲求学的以吏为师;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者灭族。”此举意在(       
A.发展教育事业B.促进民族融合
C.加强专制统治D.强化地方治理
2024-01-24更新 | 36次组卷 | 30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强基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唐代,饮茶、品茶之风在全国范围内盛行,元稹曾作宝塔诗赞道如下,饮茶的盛行反映了(     
A.佛教文化的主流地位B.文人意趣与精神追求
C.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D.丝绸之路的贸易兴旺
9 . 乾隆统治初期,扬州诗会以酒肴珍美蜚声远近,“诗成即发刻……出日遍送城中矣”。这一盛况让两淮盐政卢见曾等也以风流主持自居,与文人交相唱和,游宴觞饮。一时间,扬州文风极盛,时人形容:“邗上时花二月中,商翁大半学诗翁。”这表明该时期的扬州(       
A.政治氛围比较宽松B.主流思想在蜕变中不断发展
C.诗文之风比较盛行D.商贾阶层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10 . 宋末元初,士人们不仅普遍对陶渊明其人其诗表现出崇敬之情,而且也特别推崇杜甫“以诗存史”的精神。这一现象(     
A.表达了民众对元朝缺乏认同B.受到了理学思潮的影响
C.体现了经世致用的治学态度D.反映了市民阶层的追求
2023-11-28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扶轮外国语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