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16 道试题
1 .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显示,2000—2021年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年均增速高达5.3%。2021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总量占全球的份额为41.7%,比2000年上升了20.7个百分点,与发达经济体占全球的份额差距缩减至16.6个百分点。这表明(     
A.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B.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加速
C.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D.第三世界纳入国际体系
2023-12-15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遂平县青桐鸣联考2024届高三12月考试历史试题
2 . 下表是1500—1800年欧洲国家抵达亚洲的船只数量。这可以用来佐证(       

1500-1599

1600-1700

1701-1800

葡萄牙

705

371

196

荷兰

65[]

1770

2950

英格兰

811

1865

法国

155

1300

其他

54

350

合计

770

3161

6661

注:荷兰为16世纪90年代数据。
A.葡萄牙殖民帝国巩固B.价格革命扩展的影响
C.世界贸易格局的演变D.亚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2024-05-29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青桐鸣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88年,英国出口占国民收入的5%,100年后这个数据增长到15%。19世纪80年代早期,出口已占英国国民收入的30%。制成品出口的高增长,为英国制造业赢得了更大的规模优势,压缩乃至消了除海外市场上当地竞争者成长的空间,并为英国辅之以武力征服等手段将其他国家纳入自己的国际分工体系奠定了基础。俄罗斯、印度、埃及、阿根廷、西印度群岛……一个又一个国家和地区,由此沦为了向英国提供初级产品的“行星国家”。19世纪英国诗人就如此咏唱:“看那儿机器在运转不息/英国的这些征服的武器/是它不流血战争的胜利品/这些多么卓越的利器/战胜了波涛和大地/靠它们航行、织造和耕犁/洞穿了绵亘不断的丘陵/横跨过重洋万里。”

——摘编自梅新育《帝国夕阳:不列颠“世界工厂”与贸易霸权的挽歌》

材料二   19世纪7080年代,当美国和德国开始把电力和内燃机作为工业的动力和动力机时,“英国采用新技术的迟缓是令人心焦的。如纺织仍然用旧式纱锭,炼钢仍然用开口炉,而德国抢先使用效率更高的炼钢炉和旋转式纱锭”。“世界工厂”这个包袱,使得英国对钢铁、纺织等传统工业部门进行设备更新时受到巨大阻力,在建立电力、汽车等新型工业部门时行动迟缓。著名经济学家克拉克认为,从1900年开始,英国的贸易条件逐渐恶化,正是英国不发展新型工业部门,以及工业技术上的停滞和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低的后果。

——摘编自孙杭生《英国、美国、日本“世界工厂”衰退的路径依赖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确立“世界工厂”的有利条件及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世界工厂”地位丧失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5年全国人口的迁入率是41.75‰,迁出率是39.95‰;1959年分别是47.53‰和42.66‰,,全国人口的迁入率、迁出率在1963年和1964年才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为20‰左右。

——摘编自赵入坤《20世纪五六十年代之交的人口流动与管理》

材料二 根据我国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和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2020年全国人户分离人口规模4927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比重由2000年的11.41%攀升到34.90%。流动人口由2000年的10036万人增长到2020年的37582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6.62%。2000年市辖区人户分离人口仅为2332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跃升到8.28%。2020年,流入城镇的人口规模高达3.31亿人,比2000年提高了20.47个百分点;其中乡城流动人口占75.22%。

——摘编自朱宇、林李月、柯文前、肖宝玉《中国人口流动变迁及其对城市更新策略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1955—1965年我国人口流动的政策性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10年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我国人口迁移政策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2023-11-26更新 | 56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顶级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下面是1978年以来贵阳市部分年份的年经济发展数据简表。这一简表能够说明贵阳(     
时间经济总量
1978年全年经济总量仅有10.77亿元
1994年突破100亿元
2010年突破1000亿元
2013年突破2000亿元
2016年突破3000亿元
2018年达到3798.45亿元
A.经济发展领跑全国B.经济发展速度持续加快
C.市场经济逐步完善D.经济体制改革卓有成效
6 . 如表是根据考古学研究整理的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粮食颗粒及折合重量等数据。以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稻米粟米黍米
颗粒数14768138832248
千粒重(克)1627
折合克数236.28827.76615.736
粒数占比47.8%44.9%7.3%
重量占比84.5%9.9%5.6%
A.考古发掘与文献记载互证才有价值B.已具备相对成熟的灌溉技术
C.古代南稻北粟的农业格局初步形成D.地区之间经济交流日益频繁
7 . 下面是1987~1991年我国国债市场转让统计表(单位:万元)。这些数据的变化(     
年份1978年1988年1989年19990年1991年
国库券23830920941710488643395479
国家建设债券1484466
重点建设债券377616999752949
保值公债券109048303300
合计024208521260011593533701728
A.为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创造了条件B.印证国家干预经济管理模式强化
C.源于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已经确立D.表明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读下表。造成两个年份相关数据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1978和1985年中国农作物种植面积与产量统计表
(局部,编摘自《中国统计摘要2009》播种面积:万公顷,总产量:万吨)

年份
粮食油料棉花
播种面积总产量播种面积总产量播种面积总产量
197812058.730476.5622.2521.79486.6216.70
198510884.537910.81180.01578.42514.0414.67
A.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B.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发展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D.农民经营自主权的扩大
9 . 下图反映了唐朝天宝十四年至乾元三年户籍数、人口数和纳税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导致图中数据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是(     

   

A.藩镇割据势力的加强B.少数民族同中央政府矛盾激化
C.农民阶级的日益扩大D.中央政府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10 . 【人口与经济】

2023316日第一财经消息,根据国家统计局有关数据预算,当前我国低龄老人(60-69岁)总量保守估计已经达到了1.5亿,从2022年开始,我国就进入到退休高峰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与前朝相比,清代是中国人口剧增的时期。……据《东华录》记载,1651年(顺治八年)全国丁男之数是1000余万。其时,户籍以一户一丁计。若按户各五人推算,加上由于种种原因而隐瞒的人口,实际数字在6000万上下。到康熙时突破1亿;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猛增到3亿以上:1834年(道光十四年)已经超过4亿。不到200年的时间里,人口增加了6倍以上。同当时的生产力相比,其速度和数量都是惊人的。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我们来看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增长的源泉。……人口因素是如何在改革中被转化成高速经济增长的呢?我讲三个故事,作为改革开放三个历史瞬间的代表。第一个是小岗村的故事。……家庭联产承包制赋予了农民自主配置生产要素的权利,因此,一旦剩余劳动力显性化,需要转移的时候,体制条件便逐步与之适应。先是转移到更广义的农业即林牧副渔产业上,继而转到农村的非农产业即乡镇企业中,再进一步依次转移到小城镇、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和沿海地区。在这个过程中就出现了第二个故事——邓小平1992年的南巡及其讲话。在这些讲话中,他肯定了经济特区,肯定了市场经济,推动了对外开放。从此,沿海地区吸引了更多的制造业投资,吸纳了大规模地转移出来的农村劳动力。这种重新配置在微观上提高了农民收入,同时在宏观上提升了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第三个故事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此我们就真正地逐步参与到世界经济分工体系之中,引进外资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把利余劳动力体现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当中,通过贸易中取得了国际竞争力,从而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兑现了我们的人口红利。……直至2010年之前,中国潜在的经济增长率大约为10%。如果查阅世界银行的各国数据会发现,这个时期没有任何一个其他国家有这么快的增长速度,也找不出任何国家在任何其他时期有过出这样的经济增长表现。正是由于独特的人口转变阶段,与独特的改革开放举措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中国的二元经济发展过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蔡昉教授在首届中国发展理论国家年会上的发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析清代人口数剧增的原因及造成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改革开放后人口因素是如何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对今天中国的启示。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