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16 道试题
1 . 【人口与经济】

2023316日第一财经消息,根据国家统计局有关数据预算,当前我国低龄老人(60-69岁)总量保守估计已经达到了1.5亿,从2022年开始,我国就进入到退休高峰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与前朝相比,清代是中国人口剧增的时期。……据《东华录》记载,1651年(顺治八年)全国丁男之数是1000余万。其时,户籍以一户一丁计。若按户各五人推算,加上由于种种原因而隐瞒的人口,实际数字在6000万上下。到康熙时突破1亿;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猛增到3亿以上:1834年(道光十四年)已经超过4亿。不到200年的时间里,人口增加了6倍以上。同当时的生产力相比,其速度和数量都是惊人的。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我们来看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增长的源泉。……人口因素是如何在改革中被转化成高速经济增长的呢?我讲三个故事,作为改革开放三个历史瞬间的代表。第一个是小岗村的故事。……家庭联产承包制赋予了农民自主配置生产要素的权利,因此,一旦剩余劳动力显性化,需要转移的时候,体制条件便逐步与之适应。先是转移到更广义的农业即林牧副渔产业上,继而转到农村的非农产业即乡镇企业中,再进一步依次转移到小城镇、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和沿海地区。在这个过程中就出现了第二个故事——邓小平1992年的南巡及其讲话。在这些讲话中,他肯定了经济特区,肯定了市场经济,推动了对外开放。从此,沿海地区吸引了更多的制造业投资,吸纳了大规模地转移出来的农村劳动力。这种重新配置在微观上提高了农民收入,同时在宏观上提升了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第三个故事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此我们就真正地逐步参与到世界经济分工体系之中,引进外资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把利余劳动力体现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当中,通过贸易中取得了国际竞争力,从而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兑现了我们的人口红利。……直至2010年之前,中国潜在的经济增长率大约为10%。如果查阅世界银行的各国数据会发现,这个时期没有任何一个其他国家有这么快的增长速度,也找不出任何国家在任何其他时期有过出这样的经济增长表现。正是由于独特的人口转变阶段,与独特的改革开放举措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中国的二元经济发展过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蔡昉教授在首届中国发展理论国家年会上的发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析清代人口数剧增的原因及造成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改革开放后人口因素是如何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对今天中国的启示。
2 . 图1、图2分别为某研究者根据中国版本图书馆的样例数据进行统计的1949-1966年、1977—1991年两个历史时期传记书目题材、人物类别占比图。这一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社会价值观念的统一B.文化娱乐市场的需求
C.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D.教育改革与科技发展
2024-03-19更新 | 235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十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3 . 1980—1987河南郾城县农村社会总产值构成情况表

年份

   总产值

农业

工业

建筑业

运输业

商业服务业

产值

占比

产值

占比

产值

占比

产值

占比

产值

占比

1980

17062

12867

75

3748

22

231

1.4

134

0.8

82

0.5

1985

47207

32237

69

5446

12

4461

9.5

2639

5.6

2424

5.1

1986

53672

31363

58

11821

22

5170

9.6

2710

5.1

2608

4.9

1987

72603

39852

55

16403

23

7556

10

3673

5.1

5119

7.1


表中的数据变化可以折射出这一时期我国(     
A.就业观念发生了明显变化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
C.剩余的劳动力向城市转移D.工业结构渐趋向合理
2024-03-16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漯河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如图所示是从《元史·地理》所记载的相关数据中整理的元代人口统计(单位:户)。影响图中人口户数变化的重要因素是(     
A.耕地数量多少B.民族关系好坏C.生产力水平高低D.国家是否统一
5 . 下表为1961—1964年我国农民基本生活情况表。表中的数据变化表明我国这一时期(       


农民消费水平(元)

粮食消费量(斤)

猪肉消费(斤)

各种布消费(尺)

1961年

82

317.57

2.82

8.6

1962年

88

329.25

4.43

11.4

1963年

90

329.29

8.54

12.24

1964年

95

363.94

11.23

15.4

A.集体经营形式提高了生产力B.经济政策调整取得成效
C.工业落后面貌得到根本改变D.机械化生产在农村普及
2024-01-25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如表介绍了民国初年纺织业发展情况,对表中数据变化的原因解读正确的是(     
年份1913年1914年1918年1919年1920年
纱锭数量(枚)484192544780647570658748842894
织布机数量(台)19862310273638394139
A.欧洲列强经济侵略的放松B.南京国民政府的推动
C.民国初年重工业迅速发展D.封建经济的开始瓦解
7 . 1843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约是1840年输华货物总值的3倍,而1860年约是1843年的4倍。1844年英国从中国口岸运出的茶为7047.65万磅,丝为2604包;到1859年茶已达11091.52万磅,丝为67847包。这些数据说明(     
A.英国对华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B.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茶和丝是中国对外贸易最主要产品D.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
2023-09-06更新 | 279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8 . 下图反映了唐朝天宝十四年至乾元三年户籍数、人口数和纳税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导致图中数据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是(     

   

A.藩镇割据势力的加强B.少数民族同中央政府矛盾激化
C.农民阶级的日益扩大D.中央政府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9 . 下表数据变化反映了此时的中国(       
1913-1921年中国关税征收额数量(千万海关两)

A.实现关税自主权的收回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阻
C.群众反帝爱国斗争高涨D.中华民国已经名存实亡
2023-10-11更新 | 196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第一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据元朝《元统元年进士录》记载,蒙古人进士25人,其家族中蒙汉通婚者20人;回人进士12人,其家族中回汉通婚者7人;畏兀儿人进士5人,其家族中与汉人通婚者4人;西夏遗民唐兀进士7人,其家族中与汉人通婚者7人。该数据可用于说明当时(     
A.和亲现象在各民族中盛行B.科举制度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C.全面推行各民族平等政策D.民族交融促进民族文化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