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类转向定居生活以后,以住地为中心的交通进一步发展,但运输物品依赖的仍是天然的道路与河流。生产的发展推动了人工道路的铺设。秦朝修筑的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秦始皇开凿的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丝绸之路在汉代贯通后,成为连接亚、欧、北非的大通道。隋朝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了中国南方和北方。唐朝驿道有近2.5万千米,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元朝扩展了汉唐的交通网,在全国遍设驿站,构成了以大都为中心通向全国乃至境外的驿路交通网。

——摘编自人教版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材料二   中国进入近代社会以来,新式的交通和交通工具开始出现。到1949年,中国铁路里程达到2.18万千米,铁路机车、客车和货车分别达到4069台、3987辆和46487辆;公路8.07万千米,民用汽车5.09万辆;内河航道7.36万千米,沿海主要港口泊位161个,内河港口泊位为数很少,轮驳船5698艘、37万净载重吨;全社会客运量达到1.4亿人,货运量1.6亿吨,货物周转量255.5亿吨千米。

——摘编自万东升《浅析中国近代交通与中国慈善事业的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交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述近代交通发生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022-03-23更新 | 20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天壹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3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余粮收集制保障了前线的粮食供应,但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1921年,苏俄政府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其重心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是指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任美国总统后,为摆脱经济危机而实行的一系列新政策,基本做法是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加强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节。新政缓解了经济危机所造成的破坏,避免了剧烈的社会动荡。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各地逐步推广开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按照逐步扩大国有企业经营领导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原则进行试点。

——以上均摘编自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经济政策所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就事情的本质而言,“冷战”是美苏双方不同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和对外战略相互矛盾和相互冲突的结果,是双方相互遏制和相互对抗的产物。

——张盛发《斯大林与“冷战”》

材料二   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材料三   现在,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时期。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二战结束后导致美苏两国关系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结合所学知识,请说出在冷战时期最能体现中国政府“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外交政策。
(2)材料二中“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是什么?“新的力量”都有哪些?请举一例。
(3)根据材料三,冷战结束后,处于“新旧交替”时期的世界政治格局有何显著特点? 指出“新旧交替”时期中国政府奉行“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活动。
(4)综上所述,影响国际政治格局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
4 . 中国近现代外交经历了从屈辱走向辉煌的历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立国之初,中央负责有关外交事宜的机构是礼部和理藩院……虽然18421860年间,中国和外国发生了频繁的外交关系,但这一时期的中外关系主要建立在条约关系之上而不是外交关系上的……1860年以后随着《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才开始迈入了近代外交的体制之下。这包括使节(或使领)的派遣,驻外使节的设立、政府级外交部门“总理衙门”的设立、符合国际规范的外交礼仪以及理性常规的外事活动的逐步采用等。

————姚翠翠《略论晚清外交体制近代化的递嬗》

材料二     


——摘自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1)根据材料一归纳清政府外交转变的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转变原因。
(2)阅读材料二的数据,认识中国外交发展的巨大成就。
2023-02-01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4世纪时,意大利中、北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崛起的商人阶级由于拥有财富而创造了为财富服务的新思维,提出了关照人的生命与尊严的价值观。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传统更多地保留在意大利。…两且意大利各城市同拜占庭、阿拉伯一直有着经济和文化上的联系,因此意大利人更容易接触古希腊手稿和艺术古迹。

——人教版《历史》必修③

材料二   18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法制,强调发展科学、张扬个性、追逐功利、享受生活、建立“理性王国

——人教版《历史》必修③


(1)根据材料一,概括意大利文艺复兴兴起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新发展。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启蒙运动的历史意义。
6 . 根据下列材料信息及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智者学派中的)一些人则把自然与法律对立起来,强调自然(注:这里指人的本性)是不可抗拒的……因此,他们要求废弃约束违反自然的法律、习俗和伦理,建立起与自然相符的法律和习俗。普罗泰格拉特别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是至高无上的,国家治理好坏的标准,要看它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

——摘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材料二   苏格拉底认为……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正义也是美德,而这种美德的基础是能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他人与我之间关系的知识。勇敢也是美德,而理性的知识贯穿于勇敢之中;没有理性的知识,勇敢是无益的。节制也是美德,而节制离不开克制欲望、了解需求、严于律己的知识。

——《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料丛书》

材料三   “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之《哈姆雷特》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智者学派的核心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评价。
(2)材料二反映了苏格拉底怎样的思想主张?它们的重大影响主要有哪些?
(3)材料三赞美了什么?反映了文艺复兴的什么核心思想?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太祖规定: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政府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又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人民片板下海。

材料二   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苏俄)决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对一些国家暂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等,政府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改变由国家垄断贸易的做法,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废除实物分配制。

材料三   中国经过与世界贸易组织所有成员的艰苦谈判,200112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中国的加入也将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

——以上均摘编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2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实行的经济政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分析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5世纪中期,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罗马成文法诞生……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把历代的罗马法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

材料二   1787年宪法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同白人男子相等的权利,等等。……恩格斯则认为“它最先承认了人权,同时确认了存在于美国的有色人种奴隶制”。

材料三   1979年开始,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立法工作……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中国在立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以上均摘编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标志罗马成文法诞生和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的法律文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1787年宪法存在的不足之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制建设的作用。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格拉底是与智者学派同时代的卓越思想家,针对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沧丧的现象,他针砭时弊,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苏格拉底还认为“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③

材料二 意大利是古代罗马的故乡,意大利人能够接触到大量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遗存,还有机会得到拜占庭帝国保留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典籍。

14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不断成长,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人们以各种方式宣扬人性的力量,抨击教会的虚伪。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③

材料三 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一切立法体系最终的全体最大的幸福究竟是什么……可以归纳为两大主要目标:即自由与平等。自由,是因为一切个人的依附都要削弱国家共同体中同样大的一部分力量;平等,是因为没有它,自由便不能存在。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苏格拉底的哪些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首先出现在意大利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卢梭的主要思想观点。
2020-02-1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崀山培英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格拉底是与智者学派同时代的卓越思想家,针对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现象,他针砭时弊,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苏格拉底还认为“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

——人教版《历史》必修③

材料二:意大利是古代罗马的故乡,意大利人能够接触到大量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遗存,还有机会得到拜占庭帝国保留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典籍。

14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不断成长,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人们以各种方式宣扬人性的力量,抨击教会的虚伪。

——人教版《历史》必修③

材料三: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

一切立法体系最终的全体最大的幸福究竟是什么……可以归纳为两大主要目标:即自由与平等。自由,是因为一切个人的依附都要削弱国家共同体中同样大的一部分力量;平等,是因为没有它,自由便不能存在。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苏格拉底的哪些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有人认为这场运动实际是单纯意义上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你赞同这一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卢梭的主要思想观点。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由卢梭等启蒙思想家发动的运动带来怎样的影响?
(5)假如用上述材料作为研究性学习的素材,你认为这组材料最恰当的主题是什么?
2020-11-21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湘潭电机子弟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