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大事年表
元光元年(前134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曹魏黄初元年(220年)“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

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始置进士科
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始置武举
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实行封弥(糊名)
宋真宗景德二年(1427年)实行誊录
明宣宗景德二年(1427年)实行南北分卷

材料二   (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贫若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1)材料一反映了哪几种选官制度?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选官标准的变化。
(2)依据以上两则材料,归纳材料二所反映的选官制度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该制度的出现有什么积极意义?
(3)请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中,指出古代选官制度所蕴含的积极的价值取向。
2019-12-05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柳州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j题
20-21高一上·广西柳州·期末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斗争大事年表(部分)

1841年广州三元里人民抗击英军入侵

1878年左宗棠收复了新疆

1894年黄海海战抗击日军

1895年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1899年义和团抗击列强侵华

1911 年辛亥革命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

1919年中国参加巴黎和会,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1924年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1943年国民政府分别与英美等签订协约,宣布英美等国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的治外法权等一些特权废除。

1945年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材料二   在近代反侵略的进程中, 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勇抗争,努力地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鼓舞了全国人民反帝爱国的伟大斗志。在国家安危、民族存亡的历史关头,中国人民表现出了“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前仆后继、救亡图存”的反抗精神,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也正是中国人民怀着深厚的忧患意识,发扬自强不息、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经过一个多世纪艰苦卓绝的斗争,才有最终百年国耻的洗雪。

——摘编自宋凌迁 《近代反侵略进程中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斗争的特点。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2020-02-21更新 | 51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柳州铁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2-13高二上·广西柳州·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学者井上清在《日本历史》中写道:“公元702年到777年,(日本)曾派使节到唐朝达6次之多。使节的船队大体为四艘。每次都有大批留学生随行,大使以下留学生和水手多达四五百人。”中国史学家周一良在《中日文化关系史论集》中说:“奈良的贵族……举凡学术、技术、文艺、音乐以及佛教和佛教庙宇的建筑、雕刻、绘画、以及有关服饰、器皿、生活方式都在学唐朝。他们的头脑一刻也不忘记“在唐国”。只要是唐朝的东西,无论什么都要尽快地引进来——这是企图让人们看到,日本也是不亚于唐朝的国家。”
材料二 在中国近代,赴日留学生数以万计,其盛况不仅在中国留学史上是空前的,也是“世界史上最大规模的学生出洋运动。”在时间上,中国人留学日本比留学欧美晚了数十年,但在人数上,近代中国留日人数超过了留学欧美各国人数的总和。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留日学生情况大事年表
1895年
御史杨深秀上奏:日本明治维新功在留学生,请派人赴日学习。
1896年
清朝驻日公使带赴日本学习的13名使馆学生为中国学生留日之始。
1898年
各省受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刺激开始派遣留日学生。
1900年
留日学生达140余人,成立励志会,创办《译书汇编》翻译欧美启蒙思想家名著。又改建“以民族主义为宗旨”的中国青年会。
1901年
清末新政开始,官费、私费留学的高潮掀起。当时的留学地域,英美德法俄各国皆有,但东渡日本者占90%以上。留学生秦力山在孙中山支持下创办《国民报》,宣扬革命救亡。这年,陈独秀因宣传反清被迫逃亡日本留学,次年邹客、周树人(鲁迅)到日本留学,两年后秋瑾自筹资金赴日留学。
l903年
留日学生达到1300余人。留学生黄兴、陈天华组织军国民教育会,提倡“鼓吹、起义、暗杀” 以“实行民族主义”。此后,留学生在日本东京创办《游学译编》《浙江潮》等与国内以上海为中心的革命宣传相呼应。
1905年
留日学生激增,一年后达到12000余人,以江浙、两湖、广东和四川为最多。这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
1906年
清政府颁布留学新规定,限制留日学生资格,留日热开始降温。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多次向中国派遣大规模使节船队的目的是什么?
(2)近代中国留学教育随着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而演进.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95~1906十年间促使中国青少年留日活动兴起和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并概括说明这一现象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作用。
(3)根据以上材料,说明中日两国间留学教育兴起的共同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