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研究表明,两汉时期人口总数大体在5000万上下波动,其峰值约为5600万;经三国到西晋统一时期人口总数约2000万;到隋朝初年人口增长到3500万左右。从魏晋到隋初三百余年间人口的回升,主要得益于(     
A.大规模的人口迁徙B.南方地区的持续开发
C.南北对峙局面结束D.均田制度的全面推行
2024-01-20更新 | 298次组卷 | 5卷引用:重庆市渝北中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14世纪以来,拜占庭商人纷纷失去国外贸易市场,拜占庭金币的国际地位逐渐被意大利城市共和国的金币所取代。传统的谷物和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也大多沦入突厥人和保加利亚人之手。造成上述局面的重要原因是(     
A.蒙古西征的影响B.陆上丝绸之路的衰退
C.奥斯曼人的冲击D.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
3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了减少美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日美两国签订了多个限制日本纺织品出口的协定,而随后日本彩电对美出口激增;在美国压力下,日本限制了彩电出口,但此后日本汽车出口到美国的数量暴涨。该时期日美贸易情况(     
A.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程度提高B.体现了世界格局的根本变化
C.说明了日本国内市场的扩大D.奠定了国际合作的全新基础
2024-01-02更新 | 1705次组卷 | 11卷引用:重庆市渝北中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有研究表明,在秦末农民战争中,各地的表现是不同的。表现最激烈的是南方的楚人,其次是齐地和赵地,再次是韩、魏、燕地,至于关中秦地,完全没有发生反秦暴动。出现这一现象的背景是(     
A.秦朝暴政激化社会矛盾B.各地文化传统存在差异
C.各地经济形态差异大D.秦朝地方政策不一致
5 . 20世纪50年代中期,周恩来提出了外交干部合理流动的“三三制”构想:三分之一在国内,三分之一在国外,三分之一储备培训,并通过挂职锻炼、出国学习、脱产进修、社会实践等形式提高干部素质,确保国内外干部轮换制度化。这一构想后来得到落实。外交干部合理流动的“三三制” (     
A.标志着新中国开始走向国际外交舞台B.意在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C.为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提供了一定保障D.彰显了新中国全方位的外交布局
6 . 《读点国史·辉煌年代国史》丛书以详实的资料记述了重大转折年份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以下内容最有可能出自(       
三、……一枝独秀   ◎开拓市场经济的先锋   ◎黄金时代的来临   ◎农村现代化的主力军
四、人民公社:告别历史   ◎风暴骤来   ◎公社病大流行   ◎悄然退场
五、……   ◎厂长(经理)负责制   ◎股份制试点:北京天桥首开先河
A.《意气风发——1956年的中国》B.《春潮涌动——1984年的中国》
C.《伟大转折——1978年的中国》D.《迎风破浪——1992年的中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据史料记载,自咸丰三年(1853年)九月十三日起,至咸丰五年(1855年)五月初七止的20个月内,清廷严密监视城内居民,在地安门、西直门、菜市口、白云观等处捉获了大量可疑“人犯”,其中经审理者共涉355案,涉及“人犯”779人。这一举措的直接目的是(       
A.完善衰败的地方里甲制度B.预防英法联军进攻
C.解决皇位更迭带来的动荡D.应对太平天国运动
8 . 2019年以来,云南河泊所遗址先后出土了大量西汉中晚期至东汉时期的封泥(信件的封缄),如“滇国相印”“益州太守章”“建伶(县名)令印”“同劳(县名)丞印”等。这主要表明当时(       
A.郡国并行制影响扩大B.边疆治理具有政治智慧
C.国家统一的进程加快D.推恩令实施具有策略性
9 . 商代时期,玉器不仅是权力的载体,而且也被赋予了永生功能。春秋时期,“以玉比德”的观念和“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佩玉风尚逐渐形成。这表明从商到春秋(       
A.传统审美标准发生了巨大变化B.旧有政治体制逐渐崩溃
C.佩玉观念已走向社会伦理层面D.儒家仁义思想广泛传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王夫之在《宋论》中评论历史上某一基层制度时,认为聚乡村之民成兵达不到御敌的目的,贼寇一旦来袭,乡民便携家散去,“非什保之所能制”。这一基层制度是(       
A.邻保制度B.保甲制度C.十家牌法D.里甲制度
2023-07-17更新 | 3374次组卷 | 21卷引用:重庆市渝北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