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根据图1漫画和图2《苏联工业产值增长表》说明苏联工业化建设(     
A.出现比例严重失调问题B.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提高了苏联生产力水平D.为冷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2-11-18更新 | 375次组卷 | 3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图是1900年前后义和团团民所散发的揭帖漫画。画面上,身着官服的监斩官一声令下,弓箭手向被缚的猪身上射满了箭,刀斧手也砍掉了一堆羊头。作品利用谐音艺术,“猪”者,“主”也,“羊”者,“洋”也。漫画所述现象反映出当时(     
A.朝廷剿杀团民B.团民想象丰富
C.民族矛盾尖锐D.洋人穷凶极恶
3 . 下面是关于美国两党制的两幅漫画。其体现的实质是,美国(     
A.政治制度存在巨大的缺陷B.贯彻了分权与制衡的基本原则
C.政治势力各方力量的博弈D.两党所代表根本利益的一致性
2022-09-28更新 | 235次组卷 | 3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聚道高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内蒙古赤峰市夏家店下层文化(距今约4200—3200年)遗址内共出土石器900余件(见下图),确认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农业生产工具组合,基本上满足了从开荒、碎土起垄到中耕、收割的农耕生产需要。这一考古成果表明(       

A.原始农耕和畜牧业出现B.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较高
C.农业在当时占重要地位D.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
2024-06-06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北京市古代钱币展览馆收藏有一张宝钞,用以桑树皮为原料的纸张印制而成(如下图)。下方印有:“户部奏准印造大明宝钞,与铜钱通行使用。”由此可知明朝(     
A.纸币均由民间机构发行B.禁止白银作为流通货币
C.桑树皮是主要的纸张制造原料D.实行纸币铜钱并行的货币体系
2024-02-03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88年法国学者弗朗索瓦·贝尼耶撰写了《论语导读》,希望法国的王公贵族从中“汲取灵感,培养有爱、温顺、质朴和人道的精神”。这一时期,法国传教士和政治家认为,中国的儒家伦理并非教义,而是一种理性原则,它们与政治有机统一、确保中国政治稳定和经济繁盛。这一观点促使法国知识阶层进一步怀疑宗教信仰和教会制度的合理性,而他们对中国政治与伦理的认识,逐渐演化为自我解放的力量,成为新的政治理念的催化剂。


中国国家图书馆收擦的《论语导读》杜洋(中新社)/供图

材料二   来华法国传教士极度赞美中国的政治制度。他们认为,中国的官僚制度是基于知识和技能而不是基于血缘和财富的政治制度,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腐败和权力滥用,他们相信“在中国,且唯有在中国,一个人才可以凭借其功德攀登到国家最高官位,而不是倚仗出身的优越或国王的宠爱”。经过传教士与启蒙思想家的传播……“以学识孕育政府”成为法国社会的新理念。1791年,法国国民议会决定实行文官考试制度,传统的封建等级制逐渐发展为专家治国的官僚政治。

——整理自张慧《“中学西渐”推动近代法国政治变革》《历史评论》2023年第4期

(1)根据材料一、分析《论语导读》对研究“中学西渐”的价值。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学识孕育政府”的中国官僚制度,并概括“中学西渐”对近代法国政治变革的影响。
7 . 下面两幅图反映的是欧洲早期工人运动

从图1到图2的变化体现了工人阶级(     
A.使用暴力手段争取自身权利B.通过普选方式掌握了国家政权
C.从捣毁机器到争取政治权利D.利用科学理论推动了社会发展
2024-05-12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8 .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经济发展迅猛,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多次进行调整(如下图)。据此推知,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旨在(       

A.增加国家收入,促进经济发展B.减轻企业负担,提高企业效率
C.提高消费水平,拉动经济增长D.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9 . “大龙邮票”是中国的第一套邮票,由德国人、天津海关税务司德璀琳设计。全套3枚,共3种面值(如下图)。票面上有四腿龙,每腿五爪伸向图案四角,衬以云彩水浪;龙头下方有一颗火焰球。大龙邮票的发行(       

A.符合中国人审美需求B.推动了中国邮政近代化历程
C.增强了国人民族意识D.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2023-07-16更新 | 62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宋元时期,社会文化重心下移,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成为文学创作的重要题材,小说集《夷坚志》中出现的一大批儿童人物形象就是当时社会变迁的折射。

形象一:孝敬父母的儿童形象。六岁的宜哥为了母亲不受产乳之苦,虔诚念诵佛道二经,每以清旦,各诵十遍。仰天焚香,输写诚恳,两年之后其母病惠遂绝,该故事彰显了孝道的观念。

形象二:走街串巷的儿童形象。儿童成为流动性的小商贩,他们走街串巷,吆喝叫卖,卖豆小儿、卖鞋小儿就是现实儿童参与经商的缩影。

形象三:遭遇恶报的儿童形象。一幼女嗜饼,每食时,但取其中有糖及麻者咀之,而弃其图,后震雷击之,堕地死,整个故事宣扬了恶习有报的观念。

摘编自姚海英《宋元社会生活的形象透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依据小说集《夷坚志》中塑造的一个或多个儿童形象,拟定一个符合宋元时期社会变迁的主题,并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主题鲜明,持论有据,逻辑严密,结论明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