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图是汉朝与罗马帝国交往的主要路线示意图

材料二:大帆船贸易中最主要的“丝银贸易”,使中国的丝织品进入美洲,而白银流向中国。许多西班牙官员在观察这一贸易时,并不关心西班牙人、菲律宾人在交易中获得了多少商品,甚至在他们看来中国人运来的是自己国家的糟粕,他们的视线只集中在金钱本身。在重商主义指导下,财富就是金银。只要金钱的本体流向国外,就是西班牙的损失。当时,流出的白银大多会留在中国,因此,中国被视为欧洲和亚洲白银的中心。西班牙人认为白银等贵金属外流,也将间接在军事上对西班牙造成威胁。在这种形势下,西班牙国内外反对之声不绝于耳,迫使王室不得不进行干预。

——摘编自韩琦,张昀辰《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垄断体制的建立及评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汉朝与罗马帝国交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归纳西班牙对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态度。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以上两个时期亚欧之间贸易的相同点。
2 . 自古以来,人类在不断迁徙中求生存、谋发展,并在此过程中带来不同文化的交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65年利兰·斯坦福州长向当时的美国总统报告:“为了解决内华达山工程停滞的问题,我们雇用了一批中国工人,他们沉着而安静,非常勤劳,热爱和平,耐力也比其他民族强得多。这些华人的学习能力令人惊讶,他们很快就学会了未来铁路建设工作中所需要的专业技术。”同年,美国政府决定建立和中国之间的海邮汽船服务事宜。1868年两国政府签订《中美续增条约》,推动大批华工来美国修筑铁路和开发西部。

——摘编自黄安年《沉默的华工和贯通北美大陆的中央太平洋铁路》

材料二   下南洋的民众把当时中国的制陶、造纸、造船等技术带到南洋各个国家,同时还带去了栽种白菜、韭菜、荔枝、龙眼、肉桂等水果、蔬菜的技术。沿海地区下南洋的人,还给当地带去了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的天人合一观念、先进的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先进的渔业生产方式等。人口迁入中形成了一种文化涵盖,在这种文化孕育的过程中也吸收当地文化的一些精髓。许多国家还产生了由华人组织的会馆,这种会馆实际上就是在大量华人中形成的一种民族意识,同样还有文化上的认同意识。

——摘编自陈秋沛《浅析晚清下南洋中华人对南洋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近代华工赴美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晚清华人“下南洋”的主要影响
2024-05-11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水陆交通也得到较大发展。当时各种工农业产品,比如驰名中外的丝绸就是通过水陆交通运往海内外的。汉武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就大力发展海上贸易,通过对外交往,扬威海外。西汉中期,海运达相当规模,北起渤海湾,南至两广一带沿海均已通航。除了内海,还与海外通航,当时已拥有一定规模的远洋船队。航行活动十分活跃,东至日本,西抵印度半岛南部,南至南洋诸岛,北上朝鲜。

——摘编自夕即《西汉时期的航海业》

材料二   《郑和航海路线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航海业发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汉航海业与明朝郑和下西洋的相同之处。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航海业发展的认识。
2024-02-03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88年法国学者弗朗索瓦·贝尼耶撰写了《论语导读》,希望法国的王公贵族从中“汲取灵感,培养有爱、温顺、质朴和人道的精神”。这一时期,法国传教士和政治家认为,中国的儒家伦理并非教义,而是一种理性原则,它们与政治有机统一、确保中国政治稳定和经济繁盛。这一观点促使法国知识阶层进一步怀疑宗教信仰和教会制度的合理性,而他们对中国政治与伦理的认识,逐渐演化为自我解放的力量,成为新的政治理念的催化剂。


中国国家图书馆收擦的《论语导读》杜洋(中新社)/供图

材料二   来华法国传教士极度赞美中国的政治制度。他们认为,中国的官僚制度是基于知识和技能而不是基于血缘和财富的政治制度,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腐败和权力滥用,他们相信“在中国,且唯有在中国,一个人才可以凭借其功德攀登到国家最高官位,而不是倚仗出身的优越或国王的宠爱”。经过传教士与启蒙思想家的传播……“以学识孕育政府”成为法国社会的新理念。1791年,法国国民议会决定实行文官考试制度,传统的封建等级制逐渐发展为专家治国的官僚政治。

——整理自张慧《“中学西渐”推动近代法国政治变革》《历史评论》2023年第4期

(1)根据材料一、分析《论语导读》对研究“中学西渐”的价值。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学识孕育政府”的中国官僚制度,并概括“中学西渐”对近代法国政治变革的影响。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16年,英国颁布了《金本位制度法案》;1819年,英国通过《恢复兑换条例》,规定恢复货币兑换金块、金条,并取消对金币、金条的出口限制。这样,英国完成了从事实上的金本位制向法律上的金本位制的过渡。19世纪60-70年代,法国完成了向金本位制的过渡;1871年,德国宣布实行金本位制;1879年左右,俄国和日本也开始实行黄金兑换;190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金本位法》。到19世纪末,世界经济中的主要国家以及世界各大洲的主要国家都普遍实行这一货币制度,一个以英国为中心的国际金本位制度建立起来,国际金本位制的“黄金时代”到来。

——摘编自张新颖《英国霸权下的国际金本位制——从霸权稳定论看1870-1914年的国际货币体系》

材料二二战使得英、法、德、日等国实力遭到严重削弱,而美国却不断取得政治、军事以及经济上的优势。一些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物资和资金极度缺乏的国家为稳定货币,恢复生产,都渴求美元。它们仰赖“美援”,渴望从美国那获得资金,物资支援;美国正是利用国际货币金融市场“美元荒”的紧迫局面,以“援助”,贷款为武器,操纵着1944年召开的“联合国货币基金会议”,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按美国意图成立起来,并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壁界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这一体系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挥作用,其基本内容可概括为:美元和黄金直接挂钩,参加基金组织各国(或地区)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摘编自赵从显《从全本位制到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的崩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际金本位制形成的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与国际金本位体系的异同
2023-12-24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清君主强调自身合法性的依据,既诉诸于传统“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儒家正名理论,也诉诸于神化君主世袭罔替的血统高贵性和道德完满性。可是,明末吕坤说,“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岂其使一人肆于民上,而剥天下以自奉哉?”清初唐甄说“天子之尊,非天帝大神也,皆人也”,直接戳破了君主自我神化的虚伪性。

——摘编自孙邦金《明清儒学对君臣关系与忠君伦理的多元省思》

材料二20世纪初,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在学术层面人们向西方学习的主动性空前增强。很多西学由日本引入,而引入的内容也从科技转向哲学、社会科学。加之新式学堂的增多,西学思想进一步传播,儒学与政治绑定关系逐渐出现裂痕。从废除科举制度到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儒学丧失了全部的政治保障,知识分子纷纷转型,使儒学的传承中断。

——摘编自于跃《中国近代儒学的式微及反思——以张锡勤先生〈儒学在中国近代的命运〉为中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末清初儒学的新发展。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初儒学地位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023-12-24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工业革命的开展,广泛且深入地影响了人们的劳作与生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 分)

材料一   18世纪60年代,以蒸汽动力的使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引起了生产工具的变革,从而导致生产的经营和管理上的变化,工厂制度开始形成。工人被集中在工厂进行系列性的工作,改变了以往分散和集中的个体劳动为主的手工业生产;改变了过去商业资本控制下的分发原料、加工制作、定期收购、转运出卖的商品产销体制。不仅如此,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工人的生产率,也几倍甚至几十倍于手工业工人,这时工厂的优势地位体现得更为明显。

——摘编自邹冠秀《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生产模式的转换及影响》

材料二   据统计,1839年英国棉纺织厂工人总数为 259336人,女工146395人,占棉纺织工人总数的56.45%。19世纪中期,职业妇女的人数在全国劳动者中约为30%,工人的妻子成为男工不可缺少的帮手。随着工业化的深入和扩展、女子教育的改革发展,中产阶级妇女的自主意识逐渐增强,她们在教师、护士、医生、科学家等工作岗位都干得有声有色。妇女越来越独立且经济地位的提高自然要求相应的政治权益,宪章运动中的劳动妇女己不再满足于对男人组织的简单模仿,她们开始组建自己独立的组织,到1848年终于成立了统一的妇女组织——“全国妇女宪章协会”。

——摘编自尹丽曼《论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妇女的社会地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厂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后女性社会地位提高的表现。
2024-01-26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卫生政策通常分为三个时期,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

阶段特征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至“非典”爆发时期(1978一2003年)发展卫生事业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收益的关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防止片面追求经济收益而忽视社会效益的倾向
卫生事业回归公益性时期(2003-2015年)针对“看病难、看病贵”等突出问题,政府在公共卫生服务领域投入大量财政资金,尝试实现城乡间、区域间公共卫生服务资源配置的均等化,公共卫生体系的独立性和主体性通过立法得以保障
“健康中国”战略建设时期(2015年至今)“健康中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战略主题是“共建共享、全民健康”。实现从宏观卫生制度建设向日常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形塑的转变是“健康中国”战略从高屋建瓴到落地生根的题中之意

——摘编自李洁《从“制度”到“生活”:新中国70年来公共卫生政策演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卫生政策的演变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当前我国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意义。
2023-11-27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纽绅中学2024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抗战爆发后,毛泽东指出“指导伟大的革命,要有伟大的党,要有许多最好的干部”,时任组织部长的陈云也适时地提出了“广招天下士,诚纳四海人”的政策。1939年,在中央发出《关于吸收知识分子的决定》后,党便注重同社会高级知识分子、知名人士进行接触,按照“德才并重,以德为主”的原则,从招揽的大批青年知识分子中提拔中、初级干部。在抗战期间,由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边区政府创办的党校、军政学院、工青妇等各类干部学校,以及有关民族干部、行政干部的学校培养、储备了大量干部人才,为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摘编自安晓泓《试论延安时期选拔培养干部政策的特点》

材料二

时间举措
1953中共发出《关于加强干部管理工作的规定》
1978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宣告恢复成立
1979中央组织部召开全国组织工作座谈会,要求坚持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
1979中共中央组织部发出《关于实行干部考核制度的意见》的通知
1983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领导班子“四化”建设的八年规划》
1993国务院颁布《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开通了第一个举报中心电话

材料三   1999年3月,中组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的通知》,要求进 一步加大公开选拔工作的力度。2000年6月,中央批准下发的《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明确提出,要"逐步提高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在新提拔同级干部中的比例"。2002年7月,公开选拔领导干部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方式之一被正式写入《干部任用条例》。其他如任职试用期制、竞争上岗、公推公选、公推直选等干部选拔任用方式也是经过基层的探索而 逐步在更广的范围内为各地所采用的,从整体上推进了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的进程。

——摘编自王玉祥《新时期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的动力因素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干部选拔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完善干部选拔制度的举措。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的现实意义。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分权与制衡原则作为近代西方权力监督制度的理论基石,有着源远流长的理论和实践根源。早在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在对古希腊城邦政体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由公民轮流执政和依法治国等主张,其中已合乎逻辑地包含了权力分化及其制约的重要思想。到近代,伴随着西方国家对法律制度和民主政治的探索与实践,以孟德斯鸠关于权力分立与相互制约的思想为代表,西方国家在理论上最终确立了三权分立与相互制衡的政体原则。这一原则之所以能够成为近代民主政治的"基本内核",是因为它在对国家的政治权力进行有效制约方面存在着合理的因素,因为民主政治首先强调的是一种有限的权力,不允许不受约束的绝对权力,即“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摘编自周瑞华《论西方分权制衡原则的利弊》等

材料二   近代权力制约与监督原则首先在美国政治制度中得到落实。作为美国民主传统的奠基人--杰斐逊总统(1801—1809年在任),关心民众对政府的监督制约,将其视为防止政府腐化和暴政的根本保证。“良好的教育所产生的道德的、政治的和经济的益处,是无法估量的。我们全部法规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在人民中间普及知识,这是维护自由和幸福的最扎实的基础。”不同的政党不仅是表达人们不同政治见解的工具,也是抑制当权的党派为非作歹的一个重要力量。不同党派的存在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凡是允许人们自由地思想和说话的国度都有党派。他还提出联邦和州之间层层分权的理论,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分权与制衡原则,从而弥补了早期只有横向分权而没有纵向分权的缺憾。

——摘编自曹希岭《杰斐逊关于权力制约与监督的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近代分权制衡原则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杰斐逊关于权力制约与监督的主张及其形成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