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下图所示为位于中国的世界遗产数量统计(1987~2010年)。这组数据的变化趋势反映出(       

A.中国的文化遗产门类较齐全B.世界遗产的空间分布不均衡
C.中国人的文化素养普遍提高D.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不断增强
2023-03-20更新 | 543次组卷 | 6卷引用: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近代以来,西方国家高级文官一般具有长期工作经验,掌握政府各种情报资料和数据,部长大臣等不得不依赖这些超级智囊。文官系统是“从不更换的幕后主管”。这反映出西方国家的文官系统(     
A.凌驾于民选政府之上B.具有相对独立性
C.完善了权力制衡机制D.冲击了政党政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创刊于1942年7月的《晋察冀画报》是抗日根据地的第一份以刊登照片为主的综合性画报。如表是对该画报在抗战时期出版的8期中摄影图片场景的统计。据此可知(     
场景敌后抗日斗争共产党政权建设对外交流民众生活敌后风景
数量412幅(56%)195幅(27%)65幅(9%)39幅(5%)20幅(3%)
A.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转移B.敌后战场成为了抗日战争主战场
C.晋察冀成为敌后抗战中心D.中国共产党重视抗战文化的传播
4 . 下表所示为顾炎武、黄宗羲与晚明最大的文人社团复社盟友撰文择要的统计情况。这可用来说明(       
作者
撰著类别

建都

治学

兵事

财政

君民

张溥

《两直论》

《建学论》

《任边将论》《兵论》

《赋役论》《征贷论》《钱楮论》

吴应英

《军事策》《原用兵》

《江南征钱粮议》

《原君》《原相》《原将》

陈子龙

-

《练兵求将》

《议财用》

——

顾炎武

-

《生员论》

《军制论》

《钱粮论》《钱法论》

——

黄宗羲

《建都》

《学校》《取士》

《兵制》

《财计》

《原君》《原臣》《置相》

A.儒家思想传统道德的继承发扬B.儒家思想强化了君主专制
C.时代巨变下儒学家的担当精神D.儒学的启蒙作用效果显著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时,“中国派遣军”在华部署情况统计如下。该统计可以佐证(     

地区

投降地点

军队人数

华北

山西太原,山东济南、河南洛阳、北平

328040

华东

江苏南京、安徽蚌埠、上海

346200

华中

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江西南昌

276100

华南

广东广州和汕头

88350

A.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东方主战场B.中共和人民军队是抗战中流砥柱
C.持久抗战是夺取胜利的必由之路D.敌我力量对比已发生根本性变化
2024-03-01更新 | 348次组卷 | 7卷引用: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如图所示是来自某历史学者的统计。他试图以此说明魏晋时期(     

A.士族集团勾结成风B.统治集团的封闭化
C.朝廷朋党之争严重D.地方割据势力增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表是不结盟运动部分会议参加国的数量统计,据此可知(     
时间参加国数量
第二次不结盟会议196442
第三次不结盟会议197054
第四次不结盟会议197375
第五次不结盟会议197686
A.民族自决原则普遍确认B.第三世界首登历史舞台
C.政治经济新秩序形成D.世界殖民体系逐步瓦解
8 .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党政机构以精简为主要内容的政治体制改革初步展开。下表为1982年国务院各部委精简机构及减少人员的统计情况。据表可知,该时期的政治体制改革(     
改革前改革后
部、委及直属机构(个数)9841

机关人员(正制部长、主任)
人数减少67%
平均年龄(岁)6458
大学文化程度占比37%52%

A.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B.完善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C.落实了政企分开的改革原则D.加强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2023-02-14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据IMF的统计,2018年,人口高达63.9亿的发展中国家所创造的GDP约为33.67万亿美元,人均不到5300美元而人口接近11亿的发达国家,所创造的GDP高达51. 07万亿美元,人均已超4.7万美元。这表明(     
A.发展中国家掀起现代化建设浪潮B.世界殖民体系崩溃
C.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差距扩大D.南北差距问题严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在19世纪很长一段时间内,“民主”和“民政”都可用来翻译democracy,当时的士大夫更喜欢用“民政”,因为“民主”看起来和中国君主制更对立。后来“民主”逐渐成了标准翻译。下图为主要文献中民主、民政的使用次数统计(1864—1915年)。这说明(     
A.民主思想得到社会普遍认同B.君主立宪成为主要政治追求
C.甲午战后救亡路径发生转变D.民主路径由改良渐转向革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